太一控股集團資訊:新冠疫情下的家庭財富管理新趨勢

太一控股集團資訊:這次新冠疫情,如果放到歷史長河當中,只是一個人類與瘟疫鬥爭的一部插曲。

在整個人類歷史上,瘟疫是貿易和文化交流的必然產物。如果從社會角度來說,這次新冠肺炎疫情非常像一場“蝴蝶效應”的完美風暴。

它的社會心理傳播機制和美國哈佛大學孔飛力教授所寫的《叫魂,1768年中國妖術大恐慌》非常相似。

孔飛力這本書描寫的乾隆時代的“盛世妖術”:當時是開始流傳於杭州,傳言和尚、道士、理髮匠、工匠如果拿了你一根頭髮,施加妖術之後,你的魂就會被他給偷走,甚至被遙控。這個妖術造成了全國十幾個省的大恐慌。

當時的國民性、恐慌心理的傳播跟今天我們一度害怕湖北人,害怕武漢來的人,害怕鄂A的車牌“異曲同工”。

一、從金融市場來看,這次新冠疫情無疑是一次非常典型的黑天鵝事件。現在為止,它的影響還在持續發酵。

太一控股集團資訊:新冠疫情下的家庭財富管理新趨勢

3月3日美聯儲宣佈緊急降息50個基點,把聯邦基金利率降到1.0%左右。這是在本世紀第三次出現這樣的操作:此前兩次是2001年的911和2008年的次貸危機。

政策一公佈,市場劇烈波動,美國十年期國債收益率跳升回落,美元顯著走弱,離岸人民幣已經到了6.92,黃金價格上漲。時至今日,2019年底到今年初,很多券商投行研究人員的年度預測可能都已經完全失效。

我們可以預期的是海外特別是在發達國家經濟體控制人口流動是必然的、經濟活動供需兩端的萎縮在所難免。東京奧運會能否順利舉辦將存在重大不確定性。

現在全球市場的焦點是在於新冠疫情在中國得到初步遏制之後,在其他地方的擴散。我們知道很多國家的社會動員能力是弱於中國的,控制疫情的難度也是非常大。

所以在金融層面,疫情擴散導致市場產生全球衰退和通縮的預期。海外市場在大幅下挫,恐慌指數、VIX指數都大幅度上漲。這樣一個情況下,確實對每個人,每個家庭來說,財富管理以及財富管理因應之策顯得非常重要。

這段疫情發生以來,應該說金融市場的心理也經過了一個複雜的演變過程。直觀的感受,如果對比2003年非典以前股市的走勢,我們只能說股市依然是經濟的晴雨表但更是社會心態的顯微鏡。

進入5G時代,萬物互聯,交通更加便利之後,疫情給市場信心和市場情緒帶來的影響,在今天是顯現的更加直接、短平快。

二、湖北作家方方那句名言,時代的一粒灰塵,落到每個人身上,都是一座山。對於每個家庭來說,對抗落下來這個大山的經濟支柱毫無疑問就是財富管理。

疫情之下,One少認為中國居民家庭的資本配置受這次疫情的影響會明顯出現五個方面特徵:

1、是居民部門對流動性的需求階段性、短時間的增加。

2、是家庭資產風險偏好的下降,資產配置的保守化。

3、是家庭資產負債表的修正,當務之急的穩槓桿到下一步的降槓桿。

4、是整個金融理財行為,包括消費行為,進一步線上化。一個家庭“宅”,女主人網購,小朋友在線上課,男主人在線辦公,老人在線診療,應該說宅經濟的到家和在家業務現在確實處在一個風口。

5、,高淨值人群資產配置甚至人力資本的國際化也許在疫情平復之後會有一系列複雜而微妙的變化。當然這取決於海外疫情和國內疫情的對比。

太一控股集團資訊:新冠疫情下的家庭財富管理新趨勢

在這樣一個大的背景下,對於每個家庭來說,過去這些年我們投資理財、財富管理的“錨”面臨調整。財富增值收益率的“錨”是從最早樸素的跑贏通脹開始。

中國銀行業理財元年是2004年,那一年光大銀行在國內率先推出了人民幣理財產品。也是2004年雅典奧運會,飛人劉翔奪得110米欄金牌。

當年有一份報紙,南方報業集團創刊的《理財週報》的發刊詞旗幟鮮明的提出“你不理財,財不理你”,第二句口號叫“跑不贏劉翔,也要跑贏CPI”。

16年下來,你不理財,財不理你,但是你若理財,風險自來——忽略這一點的結果就是你惦記著別人的收益,而別人惦記著你的本金。

關於理財的收益率,中國老百姓感同身受的經驗是CPI數字也許不那麼具有參考價值。大家慢慢發現,理財的目標,除了跑贏CPI,還有GDP,在GDP之上還有M2。

在這次疫情之前,2015年以來的“供給側”改革、2017年中央金融工作會議、以及2018年資管新規這一輪金融去槓桿、貨幣緊平衡以及一系列房地產調控過程當中,趨勢顯現的非常清楚:家庭財富的收益之“錨”正在變化。即使就房子而言,它的“錨”也在變化。我們看到房價多年大幅度跑贏M2,也看到它在最近這兩年勉強陪跑GDP。我個人覺得也許在未來,它也就是伴隨CPI——當然CPI如何走,取決於很多變量。

三、疫情期間,有一個站在房地產行業的機構,對5000多個家庭做了一個調查,結論是56%的家庭打算疫情之後立馬換房,這個數據對房地產行業是強心劑。

這幾天有一個熱播的電視劇《安家》。孫儷所演的房屋中介的店長有一句話:“沒有我賣不出去的房子”。

但是現實,特別是經過這次疫情。One少認為整個居民的購房需求未必如數據調查和《安家》所言,儘管貨幣寬鬆是可以預期的,但是樓市很難出現某些專家所說的疫情後明顯的一波上漲。

太一控股集團資訊:新冠疫情下的家庭財富管理新趨勢

原因是多方面

第一方面是需求方的資產負債表,個人和家庭資產負債表疫情之下遭遇的衝擊是非常明顯的。這次疫情已經影響而且還會影響大量的行業就業。改變民眾的收入預期並導致家庭資產配置的保守化。

第二方面從新開工,一手房市場的供應方來說,2020年是房地產行業竣工大年,開發商基於資金壓力的降價行為是普遍化的,恆大已經開了一槍,而且有陸續的跟進者。

第三方面就是現在的調控政策和房貸政策對家庭加槓桿購房,對一套二套的認定標準依然是嚴格的,對樓市除剛需之外的其他需求其實並沒有明確放鬆的信號。

我們會看到,由於收入預期的變化和難以簡單線上交易,房地產和汽車“大宗消費品”數據將會呈現全面暫停的狀態。

四、這次疫情還有一個非常大的影響就是對年輕一代月光族儲蓄觀念的衝擊。

前些年日本媒體有一個熱門話題,叫日本的“團塊時代”: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日本二戰後嬰兒潮出生的這些人——他們年輕的時候趕上日本在經濟騰飛的黃金時代。

所以這些人普遍進入了中產階級,有房、有車、有資產。但是這些人在1990年代泡沫破滅之後,日本的經濟長期不景氣,大量的人在50歲的時候遭遇了裁員。

現在這群人進入了老年,只能保障日常開銷的基本養老金和並不充裕的存款。日本NHK電視臺專門拍了一個紀錄片叫《團塊時代,悄然迫近的老年破產》,後來還有一本紀實錄的書《老後破產—名為“長壽”的噩夢》。

中國的70/80/90後未來如何優雅老去?養老的第一支柱、第二支柱、第三支柱如何安放?這是一個需要未雨綢繆的問題。

五、這次疫情再次昭示中國的家庭,財富風險需要下降但是保障需要提升。

這個保障,One少認為概括來說:中產家庭應該標配保險,高淨值家庭一定要標配家族信託。


經過這次疫情的洗禮和衝擊,One少有一個簡短的結論。涉及五個方面


第一,家庭資產再配置,金融資產的佔比會提升,房子與鈔票也許在這次疫情之後就會出現彼此消長的關係,當然也有很多不確定的因素,取決於我們的政策,是否會堅持原有的這種定力。

第二,低利率與資產荒,應該說經濟新常態和人口老齡化,必然帶來社會利率走低(惡性通貨膨脹除外)。就今天的國內資產管理大環境下。

在經過這次疫情和前兩年的資管新規實施之後,顯而易見一個迫切問題,就是非標理財面臨著一個供應、出路與替代的問題。資產荒,也就是說固定收益類資產的短缺,在眼下和很快的未來就會出現。

第三,也是非常確定的結論,權益投資是相對可期的,這裡面,我想多說兩句,就是關於固定收益產品和淨值浮動,就是權益投資產品,證券投資產品的風險辨別。

這次疫情給很多人的啟示,包括很多人也講保重身體是第一位,中國人老話“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其實就財富管理來說,One少認為本金安全永遠是財富管理每個理財投資者必須要關心的首要問題。

即使最專業的對沖基金經理也經常說,要留在遊戲當中,別出局。其實也是這個道理,要留住你的青山。

第四個方面,資產配置國際化,高淨值家庭海外保險、房產,包括海外信託架構和海外股權,包括一級股權和公開市場投資,下一步將會面臨越來越多的需求。

第五個方面,財富管理買方化的大勢。在客戶四大需求之外,從跟客戶密切相關的財富服務管理方式來說,服務模式的徹底買方化是一個大的趨勢。

太一控股集團資訊:新冠疫情下的家庭財富管理新趨勢

One少過去曾經原創過一個段子,是說“資產管理是藥材,財富管理是藥方,私人銀行是御醫”。實際上在過去這些年,所有財富管理機構基本上主要的業務是賣藥材,我們藥方的價值、御醫作用、醫生的醫德醫術都沒有得到很好的體現。

在新的行業週期和疫情衝擊下的財富管理轉型過程當中,財富管理的買方經紀將會遵循1.0、2.0、3.0同步疊加往前發展這樣一個路徑。

1.0就是從賣產品向出方案,2.0是從出方案到做配置,3.0是全權委託資產管理。這個過程當中,廣大老百姓、家庭、各個層次的成功人士,你所面臨的財富管理服務將會有新的方式和方法來體現。

比如智能投顧,比如線下理財師投資顧問,私人銀行、家族辦公室。One少相信這個過程當中將是萬物生長,各自高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