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殼上市和IPO之間有那些不同?

淡淡禪風


IPO和借殼上市都有著共同的目標,一切都是為了上市。但在融資的實際效果、融資成本、規章限制、風險等方面存在較大區別,特別在科創板實行註冊制試點後,差別就愈加明顯。但就目前A股還再實行審核制下來說,殼股在某種程度還是有其價值的。在審核制下的IPO上市,主要是以企業通過股份制改造,設立股份公司以股份公司為主體,向監管部門申請發行股票,併成立上市公司。這個過程看似簡單,實則上市條件較為苛刻,其中包括上市前三年業績、財務、信披和有無重大違法違規行為等等,優點IPO上市可以快速解決企業的資金缺口,更能在一個較長時期為企業打開市場份額,提高企業品牌的認知度。缺點在於易受外部經濟環境干擾,IPO的費用也較大,上市等待期也較長。而借殼上市則不同,首先要有一個殼(一般都選擇經營不善的上市公司)通過企業併購、重組、資產置換等方式取得殼公司控制權後,將母公司的資產注入殼內,就算借殼完成。缺點在於借殼上市需對企業資產和人員進行調整,這對能否成功併購重組存在較大風險。優點在於時間短,手續簡便,規章簡單容易達到所需標準,同時也會因借殼上市所產生的“草雞變鳳凰”效應轟動市場,給企業帶來意想不到的廣告效果。總之,在審核制下IPO上市和借殼上市各有所長也各有所短。一旦註冊制替換了審核制,那麼是否還存不存在借殼上市的概念,也只有等到那時要市場來回答了。




梁安樵夫


目前A股上市公司大部分都是通過IPO上市的,還有少部分是借殼上市,比如像360安全軟件,順豐快遞等等。 IPO上市所需要的時間比較久,目前平均上市等待時間是4年,如果借殼上市,則所需時間大大縮短。

那麼,為什麼有的公司要借殼上市,而不是IPO上市呢?這得從A股目前的上市制度講起。

目前在A股,公司上市(IPO)都是審批上市的,這和西方的註冊制完全不一樣。審批制就是準備上市的公司按照證監會上市的要求,準備好上市所需材料,遞交證監會審核批准。因為上市流程比較繁瑣,所以,審批過程也比較麻煩;再加上有上市需求的公司越來越多,所以導致審批速度跟不上,大量需要上市的公司在排隊等待上市。這就是IPO的基本流程,也是審批制的頑疾所在。

也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催生了另外一種上市的路徑:借殼上市。需要上市的公司找到一家已經上市的公司,通常這家已經上市公司的業績不是很好,市值也不會太大。準備上市的公司買下這家已經上市的殼公司,然後將自家公司的資產注入上市公司,這樣就算是借殼上市成功了。當然,前提是你的這種借殼上市是經過證監會審核通過的。但是這種審核和IPO審核是完全不一樣的,避免了繁瑣的上市流程。

相對於IPO上市,借殼上市的最大區別在於上市公司不再需要經過普通上市公司所必須的上市流程,不需要排隊等待,節省了大量上市時間。


肖誠誠


首先,明確下IPO和借殼上市都是什麼,什麼明顯區別。 IPO,既首次公開募股(Initial Public Offerings,簡稱IPO),既常說的直接上市,是指一家企業或公司 (股份有限公司)第一次將它的股份向公眾出售,引入公眾股東獲得融資,成為一家公眾公司。之後他的流通部分股票就在交易所掛牌交易,並按照交易規則定期披露其經營業績和重大情況。 借殼上市,又或稱“買殼上市”或“反向收購”(Reverse Merger),是指非上市公司購買一家上市公司一定比例的股權來取得上市的地位,然後注入自己有關業務及資產,實現間接上市的目的。 一般來說,借殼上市兩種操作方式,第一是買家直接收購上市公司控股權,這類一般用於市值較小或所謂“淨殼”;第二是,上市公司擬發行相當數量新股給目標公司,名義上是上市公司收購目標公司,但實際上目標公司股東獲得了上市公司足夠多的股份,實現對上市公司的控股,即反向收購。

所以,一個企業發展良好,滿足上市的基本條件,沒有法律硬傷,包括業務,資產,人員等獨立,收入業績穩定,未來發展空間廣闊,就可以考慮走IPO。當然,在國內上市的話,還要對應滿足不同的財務指標要求,以及選擇對應的板塊,如主板,創業板或中小板,以及剛剛開門的科創版。企業都可以在專業券商等機構協助下對號入住。

同時,也有很多公司不直接上市,而是借殼上市。為什麼呢?

最核心的就是兩點,第一:目標公司本身存在瑕疵和各類問題,很難達到直接IPO上市的條件;第二,根據市場情況,直接上市IPO時間過長或存在政策變化等不確定性,目標企業希望快速實現。

關於第一點,目標公司本身存在瑕疵和各類問題,很難達到直接IPO上市的條件。 以A股為例,上市條件不斷變化中,而包括主板、創業板以及最新科創板都有相對明確的條件,各位大佬已經列舉,暫不贅述。 上市條件不僅僅是上市標準約定的財務和經營指標,按照A股上市一直以來最核心的關注點:1)法律無硬傷,歷史沿革;2)獨立性,資產、業務及人員等;3)財務規範及滿足條件。

看上去清晰簡單,但對於大多數傳統的中國企業,在發展歷程中或多或少存在不規範,有的就是監管認為的硬傷。看過太多企業再發展中因為註冊資本、股權轉讓或增資過程中存在不規範,導致不可逆轉的硬傷。等等諸多原因。很多結果就是導致主體不合規,那麼這種情況下,借殼上市,方向置入自己的優質資產成為企業上市的B方案。

關於第二點,借殼上市在國內一直是一種特殊的存在,伴隨A股IPO的放閘個堰塞湖,也是幾經波動。但總體上,一但A股上市速度放緩,上市週期拉長,就出現借殼上市的高峰。大量企業在上市排隊太久時難以按照上市標準維持業績的持續增長,財務的持續規範,成本太高, 所以借殼上市是個相對時間可控的選擇。另外,18年股市低迷,導致大量上市公司市值狂降,大股東“爆倉”比比皆是,這時也出現了相對低成本的好殼。

另外,監管部門一直在關注借殼上市,根據最新證監會對借殼上市或借殼重組是指《重組辦法》)第十二條規定的重大資產重組,即:自控制權發生變更之日起,上市公司向收購人購買的資產總額,占上市公司控制權發生變更的前一個會計年度經審計的合併財務會計報告期末資產總額的比例達到100%以上的重大資產重組。而根據證監會《的問題與解答》,借殼重組標準與IPO趨同。

關於借殼上市,我在之前問答中也提到過。

其他問題,歡迎大家一起溝通。老賀的投行世界。



老賀的投行世界


借殼上市就是通過股權收購一家公司,以這個公司為載體上市,上市花費的週期比較短一點,可以避免一些繁瑣的手續,順豐控股借殼江南嘉捷上市的,直接上市的話考量的標準,流通股自然人淨利潤條條框框很多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