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再集團以1450億總保費收入躋身全球第七大再保公司,但7.5%的ROE不算理想

見習記者 | 鄒璐徽

“再保市場的疫情影響小於直保市場,財產險行業疫情影響小於壽險行業,投資端影響可能會比較大,但是疫情同樣創造了一些機遇,大家的保險意識更加增強,直保公司和再保險公司的互動明顯增強。”

3月31日下午,在中國再保險集團(1508.HK,下稱中再集團)召開的業績發佈會上,董事長袁臨江表示,疫情帶來的影響目前仍然可控。

中再集團於前一日晚間發佈2019年業績報告。年報顯示,業務方面,2019年集團合併總保費收入為1449.73億元,增速達18.6%,以再保險總保費收入計,位列世界第七大再保險公司。

具體來看,2019年,中再集團三大業務——財產再保險業務、人身再保險業務、財產險直保保費收入上均有增長,分別為426.79億元、555.26億元、487.30億元,同比增長47.4%、5.9%、14.3%。

年報表示,保費收入提高主要得益於兩大因素:一是人身再保險保障型業務及財產險直保非車險業務快速發展;二是收購橋社後,橋社總保費收入首次計入2019年報。2018年,中再集團收購以全球特種險直保和再保險業務為主的英國橋社保險公司(Chaucer),2019年完成交割。

此外,較2018年末,中再集團償付能力充足率有一定程度上升,但其中,財產險直保業務公司中國大地保險償付能力充足率有所下降,同比下降63%個百分比,年報稱,主要原因是業務擴張,非車險佔比從自2016年幾乎翻了一番,至42.2%,非車險中,保證保險、意健險、責任險和貨運險成為非車險發展的主要引擎。

經營效益方面,中再集團母公司股東應占淨利60.49億元,同比增長62.2%。每股盈利0.14元。建議派息每股人民幣0.044元( 含稅),合共約人民幣18.69億元。但值得注意的是,中再集團年報顯示,ROE(淨資產收益率)雖然增長了2.42個百分點,但仍然只有7.53%,與國際再保險和國內財險公司仍存在距離。

在今日的業績發佈會上,中再集團董事長袁臨江指出了影響ROE的根本原因。他表示,再保險的行業特點為重資產,中再集團在該方面更為突出,目前中再集團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在不考慮財務債的情況下逾270%,導致中再集團整個槓桿比較低,保費槓桿差不多1:1.5、投資槓桿差不多將近1:3。

對此,中再集團將首先加快業務發展,加大保費槓桿、投資資產槓桿;第二步將調整業務結構向ROE比較高的方向轉換;第三將注重投資管理,包括現金流與承保利潤的管理;第四將強化科技化、平臺化、全球這三大戰略支點;最後將優化資本結構,改變單一的依賴於股東資本的局面。

投資收益方面,年報數據顯示,2019年中再集團總投資收益人民幣129.99億元,同比增長52.4%,淨投資收益人民幣123.16億元,同比增長18.4%。

年報表示,投資收益增長主要原因為:一是總投資資產規模實現較快增長,主要來源於保費現金流入、投資收益累積以及橋社投資資產的併入;二是受益於資本市場回暖,公開市場品種投資收益表現較優。總投資收益率 5.30%,同比上升1.10個百分點,淨投資收益率5.02%,同比下降0.10個百分點。

年報顯示,中再集團在2019年加大了對與政府債券、金融債券以及股票基金的投入,截止2019年12月末,中再集團持有的重大投資主要包括中再 - 百榮世貿商城不動產債權投資計劃,對聯營企業中國光大銀行、長城資產的投資以及對上海富源置地廣場項目不動產的投資。

業績發佈會上,中再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於春玲表示,中再集團2020年將堅持穩健審慎;均衡配置、多元組合;多看少動,調整有度;防控升級的投資戰略,她表示,雖然這次疫情對交通、餐飲、酒店消費影響很大,但也能看到一些醫療健康、線上教育等新經濟新產品正在興起,目前仍是“危中有機、不破不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