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摩耶”級驅逐艦談日本驅逐艦發展

日本海上自衛隊曾經號稱是亞洲實力最強的海上力量,但進入21世紀第二個十年之後,卻顯得有些對不起老牌海上力量的招牌。儘管相比於大多數國家的海上力量來說日本海自的發展速度不慢,然而在“盾艦”遍佈全球的時代還是顯得不太給力。這種情況下,“摩耶”級導彈驅逐艦的服役,對於日本海自來說自然成為了一件值得炫耀的大事。這不,剛服役沒多久,日本海自就曬出了“摩耶”號試航的照片,對於日本海自而言這艘二戰後首艘排水量超過萬噸的導彈驅逐艦,還是能讓人興奮上一陣子。

從“摩耶”級驅逐艦談日本驅逐艦發展

圖注:“摩耶”級驅逐艦首艦179號

無論如何,對於日本海上自衛隊來說,“摩耶”級驅逐艦是一種相當重要的戰艦。雖然“摩耶”級並沒有擺脫“阿利·伯克”級這個被日本視為防空型導彈驅逐艦設計範本的窠臼,以至於被很多軍事愛好者譏諷為“金剛級魔改”,但該艦的設計可圈可點。“摩耶”級的設計起源於平成27年導彈驅逐艦(27DDG)計劃,該計劃旨在為海上自衛隊提供一種新型“盾艦”來替換掉已經十分老邁的“旗風”級導彈驅逐艦,並通過更新防空型驅逐艦的方式確保每個護衛隊群都編有兩艘“盾艦”。為兼顧技術上的先進性和延續性,“摩耶”級在設計上主要參考“阿利·伯克”Flight 2型,並採用了最新一代的“宙斯盾”系統。雖然“阿利·伯克”Flight 2型並非美國最新的驅逐艦設計,但其成熟度較高,對於急需更新防空型驅逐艦的日本來說應該算是最為合適的選擇。

從“摩耶”級驅逐艦談日本驅逐艦發展

圖注:“摩耶”級驅逐艦下水儀式(2018年7月)

與之前的“金剛”級和“愛宕”級不同,“摩耶”級配用了新一代的AN/SPY-1D(V)相控陣雷達。與SPY-1系列之前的型號相比,AN/SPY-1D(V)不但對遠海目標探測能力更強,而且突出加強了探測跟蹤彈道導彈和掠海飛行的巡航導彈的能力,並且具有良好的抗干擾性能同時,“摩耶”級還將“宙斯盾”系統版本升級到“基線”9C,在信息處理能力上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水準。雖然在武器系統方面沒有值得誇讚的更新,但通過其他方面新技術的運用,“摩耶”級的作戰能力還是比之前的“愛宕”級提升了一個檔次。另外“摩耶”級還對艦體設計進行了部分修改,特別是在隱身化處理方面比較到位,這顯著提升了“摩耶”級在高強度海上衝突中的生存能力。

從“摩耶”級驅逐艦談日本驅逐艦發展

圖注:摩耶級二號艦

作為日本最新一代的導彈驅逐艦、同時也是日本第一艘滿載排水量超過萬噸的驅逐艦,“摩耶”級經常被軍事愛好者同“世宗大王”級和055型相比較。應該說,這三種驅逐艦代表了目前導彈驅逐艦的最高水準,在任務上也比較相似,但設計側重和定位上則不盡相同。作為目前導彈驅逐艦中排水量最大的三種(不計以對地攻擊為主要任務的“朱姆沃爾特”級),“摩耶”級、“世宗大王”級、055型的設計思想非常接近,三者都是在較大的艦體平臺上集成完善的作戰系統和較多的(96到128個)導彈發射單元,使其具有較強的攻防作戰能力。同時,由於艦體平臺大,也適合配裝指揮設備用作艦隊指揮艦。考慮到東北亞地區的特殊海上作戰環境,三國選擇相近的技術思路並不奇怪。

從“摩耶”級驅逐艦談日本驅逐艦發展

圖注:摩耶級公佈命名

但在實際運用方面,三種驅逐艦差異非常大。“世宗大王”級經常被批評大而無當,這與該艦盲目堆砌火力、卻難以發揮預想的作戰效能不無關係。韓國海軍在設計“世宗大王”級時主要考慮對抗和壓制日本海自的“愛宕”級,因此盲目追求火力強悍和指標突出,但在具體使用上卻基本只能發揮火力艦的作用,並沒能將該艦真正用作旗艦。055型的設計思路則恰好相反,該艦主要考慮作為海上編隊指揮平臺以及航母編隊防空平臺,同時注重在信息網絡內部的作用。因此,055型雖然在三者中噸位和體積最大,但導彈發射單元數量卻比“世宗大王”級更少,同時目前也很少考慮對地攻擊任務的問題,與此同時卻具有三者當中性能最好的雷達和通信能力,並且具有另外兩者所不具備的綜合射頻管理系統。

從“摩耶”級驅逐艦談日本驅逐艦發展

圖注:世宗大王級驅逐艦

與鄰國的兩位“同行”相比,“摩耶”級的設計理念基於日本海自源自冷戰時期的防空型驅逐艦與通用型驅逐艦搭配模式,這導致該艦雖然在技術上比起“世宗大王”級更為領先,但作戰模式上卻同樣比較保守。“摩耶”級並不具備航母編隊的使用環境,雖然目前日本有將“出雲”級直升機驅逐艦改造為輕型航母的意圖,但始終雷聲大雨點小,短期內也“摩耶”級也沒有成為航母編隊內遠程防空平臺的可能。這就導致“摩耶”級在護衛隊群中事實上處於艦隊防空圈的最外圍一層,而由於日本同時還認為戰術彈道導彈對本土產生威脅,“摩耶”級還要兼顧部分反導任務,這就使得“摩耶”級在單艦作戰能力上的要求比“世宗大王”級要更高。

從“摩耶”級驅逐艦談日本驅逐艦發展

圖注:日本出雲級DDH-183

從“摩耶”級的定位和作戰任務要求,可以看出日本海自在驅逐艦發展上的一些問題。與“摩耶”級強調單艦作戰能力的要求並不匹配的是,“摩耶”級的設計基礎“阿利·伯克”Flight 2型在美國海軍中恰恰是一種“通用驅逐艦”,這使得“摩耶”級雖然技術基礎並不薄弱,但設計思想卻不可避免受到“阿利·伯克”Flight 2型的桎梏,結果很可能導致“摩耶”級對於日本海自來說只是差強人意。如果說得更明確一些,一種削弱指揮通信能力的萬噸艦或一種完美融合了“摩耶”級技術和特點的升級版“世宗大王”級對日本來說或許更合適,然而由於自“金剛”級以來的裝備習慣、以及日本自身的艦船設計生產能力有限,這樣一艘驅逐艦憑日本自身的能力又很難順利地設計和建造,因此即便“摩耶”級存在問題,它對於日本海自而言目前也是不可替代的裝備。

從“摩耶”級驅逐艦談日本驅逐艦發展

圖注:日本金剛級導彈驅逐艦

另一方面,日本海自傳統上“防空驅逐艦”、“通用驅逐艦”涇渭分明的思想,在反水面戰艦武器技術突飛猛進、任何水面作戰艦船都需要一定防空能力的今天,或許已經不太合適。日本應該也希望像美國海軍一樣將“盾艦”作為通用型水面戰艦,但以日本自身的能力並不能實現大規模裝備“盾艦”——即便不考慮“盾艦”成本高昂的問題,日本目前也不能自行設計大功率燃氣輪機、類似“宙斯盾”的作戰系統、大尺寸通用化彈道垂直髮射系統等關鍵性裝備,因此退而求其次選擇主要依靠本國能力生產通用驅逐艦、主要靠引進國外系統生產防空驅逐艦也是不得已的選擇。

從“摩耶”級驅逐艦談日本驅逐艦發展

圖注:三菱重工的30FFM導彈護衛艦提案

而從30FFM導彈護衛艦的公佈來看,日本海自下一階段的重點或許已經轉移到替換“護航驅逐艦(相當於其他國家護衛艦)”等作戰能力最為薄弱的水面戰艦的關節。相比於這些薄弱環節來說,日本的通用驅逐艦無論規模還是質量都還尚可,在兩艘“摩耶”級服役後防空驅逐艦也已經更新完畢,看起來似乎已經高枕無憂。然而,目前防空驅逐艦中“金剛”號已經是服役27年的“老爺艦”,通用驅逐艦中的“村雨”級平均艦齡也達到了20年以上,不僅技術不算領先,而且由於使用頻率較高艦船狀態也已經欠佳。換句話說,目前日本海自的驅逐艦面臨一定程度的新老不接的問題,這或許將嚴重影響日本海自的整體作戰能力,並將對東北亞乃至西太平洋的海上安全形勢產生微妙的影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