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赵云为什么一直没被重用独立带兵?

爱旅剪影


赵云一直没被重用独立带兵,这种说法有待商榷,也欠妥。

首先说,问题本身就有矛盾之处。重用不重用不一定只表现在是否独立带兵,还有其他的表现形式。

其次,赵云有没有被重用。刘备活着的时候,赵云的职位是中护军,也就是刘备的卫戍区司令九门提督,这个职位重不重要?刘备身家性命都交给了赵云,赵云是不是得到了重用?如果带兵打仗,关羽张飞黄忠马超等等武将能打仗的很多,难道还非要一个九门提督去带兵打仗吗?

还有,刘备死后,赵云是否得到重用需要探讨一下。老将该死的也都死了,剩下赵云,年龄也大了,启用年轻将领也理所当然,说白了,这个时候,即使是想委以更重要的职位,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再者,诸葛亮为了自己的地位稳定和政策便于执行,也不希望有位高权重的老臣掣肘,这是赵云也是不可能得到诸葛亮重用的。

所以说 ,时亦事亦,赵云一生还是要分开来看的。


老马闲评


题主这个问题并不准确,首先,赵云可能独立带过兵,其次,是否独立带兵并不能作为是否重用的依据。

如果只是看《三国志》的记载,赵云确实除了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他率疑兵出斜谷外,没有独自领兵记录。不过《三国志》对人物生平的记载本身就很简略,如果单纯看《三国志》的记载,很多人都没有单独领兵的记录。

比如像黄忠就是一直在刘备指挥下作战,连定军山之战都是在刘备亲自指挥下完成的,一样没有独立带兵。

而根据裴松之所注《三国志》中引用的《赵云别传》记载,赵云曾经留督江州,这也可以算独立领兵。

所以要讨论赵云是否曾经独立带兵,就要看引用或者采信哪份资料了。而更重要的是,是否独自领兵不是有没有重用的唯一依据。

要看一个人是否被上级重用,首先要看他的职务,其次要看实际权力。赵云在跟随刘备以后,一开始就担任了主骑之职,掌管骑兵。此后又因为当阳救了阿斗之功,被升为牙门将军,成为刘备手下军方仅次于关羽、张飞的第三号人物。

而在刘备夺取益州以后,赵云则担任了翊军将军,和讨虏将军黄忠并列第三。直到黄忠因为定军山之战斩杀了夏侯渊被升为征西将军以后,才超过了赵云。但是这不意味着赵云就不被重用了,只是没有机会建功而已。

在刘备临死前,赵云被封为中护军、征南将军。中护军是三国时期一个重要的职位,不仅掌握禁军,负责皇帝的安全,还负责低级军官的提拔。当时只有重臣才能担任此职,除了赵云外,周瑜、司马师、费祎等人也担任过中护军。从这点来说,刘备对于赵云也是非常信任,绝对算不上不被重用。

因此即使只按照《三国志》看,赵云也是因为长期留守中军,所以上战场机会比较少,因此影响了升迁速度,独自领兵机会也比较少,但是他还是深得刘备的信任,并被委以重任。


不沉的经远


赵云的长处是骑兵,蜀汉因为缺少马匹,以步兵和山地兵为主,赵云无用武之地,而且赵云作为刘备的中军主骑,没有太多机会独立带兵。同样马超也是这个原因,当然马超是个二五仔,有坑老爹的前科,所以马超也没有得到重用。


小思12


我是历史从哪说,我来回答。准确的说赵云有过独立带兵,只是没有像关羽、张飞、马超、魏延那样镇守一方的经历。赵云虽然没能作为一方主将,并不是他不被重用,而是刘备有更重要的任务交给他。

初识刘备

初平二年(191年),公孙瓒因其弟被杀归罪于袁绍,从而号召各州郡共同讨伐,常山郡众部将推荐赵云为首领,让赵云率领该郡义军投奔公孙瓒,赵云自此随公孙瓒征讨。

刘备因讨伐黄巾军有功升为高唐令,不久被黄巾军打败,于是投奔公孙瓒,公孙瓒上表提拔刘备为别部司马。公孙瓒部下青州刺史田楷在山东与袁绍对峙,派赵云跟随刘备协助田楷对抗袁绍,赵云负责率领骑兵。在对抗袁绍期间,刘备与赵云配合默契,彼此互相赏识。不久,赵云由于兄长去世,离开公孙瓒,刘备也受命救援陶谦而离开公孙瓒。

追随刘备

建安五年(200年),刘备在徐州被曹操打败而依附袁绍,赵云在邺城与刘备再次相见。刘备秘密派赵云招募士兵,对外宣称是自己的军队。刘备在汝南侵扰曹操后方被打败后,赵云跟随刘备来荆州依附刘表,赵云从此追随刘备。

主要战绩

  • 建安七年(202年),曹操派夏侯纯、于禁等领兵进攻刘备。刘备采用军师徐庶的建议,以伏兵计大败曹军于博望坡,赵云在此战中小试身手,生擒敌将夏侯兰。
  • 赤壁之战后,刘备南下荆州,派赵云攻取桂阳,桂阳太守赵范投降,刘备任命赵云为偏将军,领桂阳太守,这是赵云第一次独立领兵。
  • 刘备与刘璋反目后,庞统战死,遂召诸葛亮率军入川作战。诸葛亮兵分两路,诸葛亮与张飞走北路,赵云独自率军走南路,赵云一路攻取江阳、犍为等郡,战功显著,最后和诸葛亮于成都会和,这是赵云第二次独立领兵。
  • 建安二十四年(219),曹操亲率大军来争夺汉中,并运送大量粮草到北山下,准备与刘备打持久战。此时,赵云作为主将把守汉水一带,黄忠向赵云建议劫粮,赵云认为可行,于是黄忠领兵偷袭曹操粮草,黄忠被困后,赵云领数十骑救出黄忠并用计重创曹军,曹操伤亡惨重。此战是汉中之战的转折点,使得刘备在汉中之战的局势由被动防守转为主动进攻,仅仅两个月后,曹操失败撤军,汉水之战是赵云第三次独立领兵。
  • 章武元年(221年),刘备率军东征孙权,赵云劝谏未果,刘备留赵云都督江州。二年,刘备与吴军在夷陵发生战争,大败。刘备由秭归逃回永安,为防吴兵追击,赵云率军前进至永安,吴兵撤退,这是赵云第四次独立领兵。
  • 建兴六年(228年),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令赵云、邓芝领军作为疑兵在斜谷道阻挡曹真主力,自己率领蜀军主力进攻祁山。然而赵云、邓芝的疑军与曹军相差太多,在箕谷被打败,赵云敛拢败军固守箕口以牵制曹军。不料蜀军马谡被张郃大败于街亭,曹真率箕谷魏军开始全力进攻,赵云领军撤退亲自断后,并烧毁栈道以阻止曹军追击,使军需和人员的损失都不大。此战,赵云因兵力悬殊失败,但达到了为诸葛亮牵制曹真主力的任务,且损失很少,在战略目的上是成功的,这是赵云最后一次独立领兵。

总结

纵观赵云一生战绩,锋芒初露于博望坡,降赵范于桂阳,助刘备攻取西川,败曹操于汉水,进永安以保先主,牵曹真于箕口,每战都达到了预期的战略目的,可谓智勇双全。为什么刘备没有派他镇守一方呢?因为赵云舍命保护刘禅两次。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再次派大军南下荆州,刘琮不战而降。刘备自知无法对抗曹操,于是率军向江陵撤退,由于跟随刘备百姓众多,行军速度缓慢,被曹操于当阳长坂坡追上。混乱中,刘备丢下妻儿,带着数十骑逃跑。赵云于曹军中将甘夫人及刘禅安全带回。

此战之后,赵云被任命为牙门将军。牙门将军与牙门将不同,此官职是刘备为赵云创立的官职,主要的职责是伴刘备左右,参赞军谋,并代刘备统领亲兵,刘备外军征伐时,留守中央,亲自征伐时,负责统领亲兵作战。从牙门将军的职责可以看出,牙门将军的责任是很大的,非智勇双全者不能胜任。

刘备入川,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等留守荆州,赵云被任命为留营司马,管理军事事务。孙权趁刘备入川,派人接孙夫人及刘禅回东吴,赵云最先发现并拼死守护刘禅,张飞支援后将刘禅带回。

赵云又一次保住刘禅,刘备对其更加信任,得益州后,封赵云为翊军将军。此官职是刘备为赵云设置的又一官职,虽然官职在关羽、张飞、马超、黄忠之后,其职责却很重要,即统领亲兵,保护刘备的安全。

刘禅继位后,封赵云为中护军,统领禁军。

所以,赵云是有独立带兵的经历,虽然并没有成为一方守将,不是他没有被重用,而是他有更重要的任务:镇守中枢。


历史从哪说


若非得像韩信那样的“三军统帅”才叫独自领兵,历史上带兵还真不多。

赤壁之战曹操没带张辽,是不是不重要他?

刘备进益州没带关羽,是不是不重用他?

为何就赵云发现刘禅丢了?只有一个原因:他离得最近。为何最近?负责保护家小。

刘备将家小托付,这要不是重用,非得让他上战场领兵打仗才是重用?

刘备让赵云“掌内事”,更是对赵云的信任。

若题主的独立领兵,不是指的韩信这样统帅的话,我要说,题主何不去看看《三国志》?

云遂随从,为先主主骑。

亮率云与张飞等俱溯江西上,平定郡县。至江州,分遣云从外水上江阳,与亮会于成都。

亮令云与邓芝往拒,而身攻祁山。

《三国志·赵云传》就那么几个字,浪费不了题主多少时间,读一遍就不会有如此天真的想法了。

《云别传》里更多,先主失利於秭归,云进兵至永安,吴军已退。


卧牛说历史


子龙 陈到,大内御林军正负统领,还要怎么重用?演绎既然把子龙将军夸大,必是子龙所为征服了民心。回到三国时代,刘备一代枭雄,用人自有自己考量。


玩家终极


刘备贪生怕死,没赵云护着,生死难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