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论语易解」7.21 子不语

【原文】

7.21 子不语:怪、力、乱、神。

【译文】

孔子从不谈论怪异、蛮力、叛乱和鬼神之事。

【注释】

(1)《集解》引王肃曰:“怪,怪异也。力,谓若奡荡舟、乌获举千钧之属。乱,谓臣弑君、子弑父。神,谓鬼神之事。或无益于教化,或所不忍言。”

(2)《朱注》引谢良佐曰:“圣人语常而不语怪,语德而不语力,语治而不语乱,语人而不语神。”

【解读】

孔学是人伦日用之学,故孔子“语常而不语怪,语德而不语力,语治而不语乱,语人而不语神”。即便孔子偶尔也讲“鬼神”,但此“鬼神”却和迷信不同,不过指的是我们的祖先或者去世不久的亲人而已,何况他始终主张“敬鬼神而远之”(6.22)。另南宫适曾问孔子“羿善射,奡荡舟,俱不得其死然。禹、稷躬稼而有天下”,孔子赞之:“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14.5)可见孔子对于蛮力也不“感冒”,而是以“尚德”为重。与此相似,《周易》虽然也讲“神道设教”(《观·彖》),但并没有像基督教一样设置一个“一元神”,并谓“阴阳不测之谓神”(《系辞上》),始终认为宇宙是自生自化、不假外力而有序运行的——这和《论语》的“鬼神观”“宇宙观”完全一致。因此《周易》同样强调“庸言之信,庸行之谨”(《乾文言》),也就是要人从日常言行来修炼自己、提升自己……圣人之道,岂有他哉!


《论语易解》作者,孙福万教授,1964年生于山东省临清市,现为国家开放大学教授,中国成人教育学会、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学术委员。1986年山东大学哲学系本科毕业;1989年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长期从事哲学、教育学及远程教育研究及教学工作,曾在英国、比利时、马来西亚等国的多所大学或机构访问或学习,并在本校负责哲学引论、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管理学、教育学等课程教学。著有《远程教育哲学导论》、《敝帚集》,《远程教育百词辨析》、《远程教育概论》和学术论文多篇。

「特稿」「论语易解」7.21 子不语

孙·教授的《论语易解》是他潜心十年的力作,以《周易》精神逐章解读《论语》,是一部比较全面而系统的以《易》解《语》,以《语》证《易》的学术性著作。书中提出了诸多新见解和新认识,对于弘扬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具有重要推动作用。本书的重点在于对《论语》的解读部分,书中大量汇集引用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对于研究者来说是一部很好的学术性参考资料。同时,对《周易》和《论语》的爱好者来说,也是一部很好的普及性读物。好,我就说到这,隆重向您推荐孙福万教授的《论语易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