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修好共產黨人的“心學”?

品格 | 怎樣修好共產黨人的“心學”?

1.“格物即正心”是心學提升道德修養的核心主張

王陽明提出“心即理”的觀點是為了在哲學上證明內在道德意識與外在道德原則的統一合一,而這一證明的最終目的則在於提出新的道德修養主張,從而在現實中真正促成道德原則的內化。

王陽明藉由對《大學》經典中“格物”概念的註釋,指出“格物如孟子‘大人格君心’之格,是去其心之不正以全其本體之正。但意念所在,即要去其不正以全其正,即無時無處不是存天理,即是窮理”。

“格者,正也。正其不正以歸之於正。”“格物”的含義就是“格心”,就是去除意識活動中不端正的私心與念頭,恢復人的道德意識與公心。

品格 | 怎样修好共产党人的“心学”?

王陽明“格物即是正心”的修養主張是其心學思想的必然展開,心學極為強調人的道德主體意識,將道德主體意識視作支撐人的行為和社會原則的基礎,因此要想保證行為的規範和原則的生效就必然要求人意識活動的端正,正心則心端正,心端正則行端正;身心端正,道德修養自然提高。

2.致良知的修養與堅定共產主義遠大理想

心學將人心的道德意識作為理論根基,其修養方式自然重視對道德意識即所謂“良知”的涵養上,從而實現“格物正心”的目的。在心學看來,良知作為人的道德意識是人區別於萬物的實質。

“良知只是個是非之心。是非只是個好惡,只好惡就盡了是非。只是非就盡了萬事萬變。”心學認為,良知不僅能使人在理智上分別是非善惡,同時使人在情感上好善惡惡,知善知惡和好善惡惡體現了良知是道德理性與道德情感的統一。

理論上人人都有良知,人人都能分清是非並且按正確的是非觀行事,人的一切意識及行為都能在良知的發動下合乎道德要求,但在實際上人的私心私慾矇蔽著人的良知,使人的良知無法正常發動。

因此,心學要求人致良知,將人的良知擴充到極致,換言之,人應當細心體察人人本有的良知,並在實際生活中涵養擴充良知,使良知充分呈現,發揮其對人心意識的引領和監督作用。

品格 | 怎样修好共产党人的“心学”?

新時代黨性教育是共產黨人的“心學”,黨的理想信念就是共產黨人的“良知”,堅定理想信念、堅守共產黨人的精神追求就是共產黨人的“致良知”之學。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多個場合強調共產黨員的理想信念是共產黨人安身立命的根本,是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靈魂。

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體學習時,習近平總書記就提出理想信念是共產黨人精神上的“鈣”。理想信念堅定,骨頭就硬;沒有理想信念,或理想信念不堅定,精神上就會“缺鈣”,就會得“軟骨病”。

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把堅定理想信念作為黨的思想建設的首要任務,要求全體黨員始終堅持革命理想高於天,始終堅持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共產主義的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理想信念不是與生俱來的,堅定理想信念、堅守共產黨人的精神追求也不是一勞永逸的。

即使理想信念堅定的黨員,如果放鬆了對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學習和改造,仍然有可能蛻化變質,使個人利益凌駕於全黨利益,喪失作為一名黨員的“良知”。

因此,對理想信念的堅守是久久為功,是死而後已的,每一個黨員都應當在工作生活的實踐中,以信仰信念和黨的初心去對照和審查自己,使信仰真正成為引導黨員全部意識活動和行為活動的根本準則。

品格 | 怎样修好共产党人的“心学”?

3.慎獨反省的修養與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

心學修養方法除了在意識活動中常存道德原則的致良知外,還有以反思克服自身缺點為內容的慎獨反省。二者一正一反代表了心學“正心”主張的兩端。

王陽明認為,人學會自我反思和省察是人進行道德修養的基礎。“學須反己。若徒責人,只見得人不是,不見自己非。若能反己,方見自己有許多未盡處,奚暇責人?”人只有意識到自身的不足才會產生提升道德修養的意願,而人只有將目光轉向自己反身而求,自責而不是責人才會發現自身的諸多問題。

王陽明指出人要“無我”與“謙遜”,敬畏之心是人能夠反身而求的前提。“戒懼之念無時可息”“戒懼之心稍有不存,不是昏聵,便是流入惡念”。人在任何時候都應該有敬畏之心、戒懼之心,慎獨慎微慎小。

對於內心的意識活動,儘管沒人知道,仍要時刻戒懼,哪怕只是意識活動中的一念,如果是私心雜念就要盡全力加以克除,只有這樣人才能改正錯誤與缺點,戰勝自我。

批評與自我批評是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其中既沉澱著心學慎獨反思的精神追求,又有黨在革命、建設、改革實踐活動中對心學這一思想的超越和深化。

品格 | 怎样修好共产党人的“心学”?

中國共產黨人歷來重視開展自我批評,毛澤東同志在談到黨內自我批評時說:“我們曾經說過,房子是應該經常打掃的,不打掃就會積滿了灰塵;臉是應該經常洗的,不洗也就會灰塵滿面。我們同志的思想,我們黨的工作,也會沾染灰塵的,也應該打掃和洗滌。”

習近平總書記將包括“批評和自我批評”在內的黨的作風視作中國共產黨人流血犧牲凝聚而成的精神財富,在全黨上下推動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發揚光大黨的優良傳統。

同時,由於中國共產黨是馬克思主義執政黨,黨以實現人民的利益為自身追求,除了人民利益外黨沒有任何私利,因此在長期的革命建設實踐中,黨將自我批評的方法進一步擴展與昇華,在黨組織中、在人民群眾中間積極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通過“團結——批評——團結”的工作機制,凝聚了全黨的共識,增強了黨的組織戰鬥力,實現了黨與廣大人民群眾的高度團結。

正如毛澤東同志所說:“因為我們是為人民服務的,所以,我們如果有缺點就不怕別人批評指出。”

從自我批評走向批評和自我批評,黨在理論和實踐上超越了中國古代心學重視個人修身完善的傾向,批評和自我批評成為黨實現自身價值追求、實現中華民族整體利益的利器,對提高黨員黨性修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全體黨員要謹遵習近平總書記的要求:“讓批評和自我批評成為黨內生活的常態,成為每個黨員、幹部的必修課。”

【本文來源於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領導幹部必須知行合一》】

品格 | 怎样修好共产党人的“心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