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封“天神之子”的刘邦,为何定朝为“汉”?

公元前206年,汉高祖刘邦登基称帝,定都长安,国号为“汉”,史称“西汉”。汉朝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统一王朝,它上承秦朝所开创的大一统格局,在政治、经济、外交、文化等方面,都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我们今天广泛使用的“汉族”“汉语”“汉字”等,即源于两千多年前的汉朝,那么“汉”究竟有怎样的含义?汉高祖刘邦又为何用“汉”作为王朝的名称呢?

“汉”字与水有关

刘邦是开国皇帝,在建立西汉王朝之前,项羽给刘邦在“秦”三十六郡之一的汉中赐了块封地,所以他就被封为汉王。刘邦在建立王朝后,自然而然就用“汉”作为自己的王朝名称。

在之前的文章里,我们知道秦是由封地而来,那么看看“汉”这个字,是否也有寓意和故事?

自封“天神之子”的刘邦,为何定朝为“汉”?

古文云,“漾也,东为沧浪水。”“汉”是不是也有水波荡漾的意思?

其实不准确。“漾”和“汉”指的是同一条河,漾指上游,汉是指中游,而沧浪则是下游的名称。这条河就有三段,漾、汉和沧浪。而这条河指的就是银河,天上的银河。

自封“天神之子”的刘邦,为何定朝为“汉”?

在三国时,曹操有《观沧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指的就跟天有关系,这在古籍中,有记载。

自封“天神之子”的刘邦,为何定朝为“汉”?

《汉书》有云,“汉者,亦金散气。”这段话意思是,天上的星星,是由金属发散出来的气凝聚而成。当天上的星星多时,国运就吉祥,少时就有厄运。银河也是这些星球的散气凝聚而成,如果银河星河闪烁,地上的水就多,如果银河黯淡稀疏,那地下就会有旱灾。“其大经也。”说这就是自然的道理。所以,汉既指实际的河流,也指天上的银河。但是刘邦对汉字却依旧不满意,这是为何呢?

因为刘邦的封地汉中,夹在两山之间,是狭长的一块地。当时项羽给刘邦这块封地的如意算盘是,把刘邦封在地形狭长的巴蜀汉中一带,区区几万平方公里,让他难成气候,四周有秦岭等连绵的群山阻隔,便于困住刘邦,使他不能轻易进入关中以及中原地区和自己抗衡。

自封“天神之子”的刘邦,为何定朝为“汉”?

刘邦的谋士萧何,力劝刘邦,“语曰天汉,其称甚美。”萧何表面上,劝刘邦认可汉中的封地和名称。

而刘邦在接受了这个封地时,也由“天汉”想到了上天的喻义。据史料记载,刘邦本人也借了很多与上天有关的东西美化自己,他的出生据说就与上天有关系。

自封“天神之子”的刘邦,为何定朝为“汉”?

《史记》记载,刘邦的母亲刘媪在大湖旁边休息,梦见与天神相遇,打雷闪电,天色暗,然后太公赶紧来看,发现蛟龙在她身上,随后有了身孕,生下男孩,就是刘邦,说明他是天神之子。

所以,刘邦听到“天汉”,就觉得满意,于是高兴地接受了。现在从出土的文物中也能看到汉与天发生的关系。

自封“天神之子”的刘邦,为何定朝为“汉”?

1969年出土的文物马踏飞燕,马叫“马超龙雀”,也叫铜奔马。这匹马没翅膀,它踏着飞翔的燕子,只能是说燕子在起着辅助的作用,证明马在飞翔的意思。“天马半汉”,指马在半空中奔腾,这也间接证明了“汉”字有了天上的好意象。

“汉日天种”的传说

汉朝超越前人之处,在于他们对西域的开发和管理,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建立了汉朝和西域各国的联系。西汉于公元前60年统一西域,在今天新疆轮台地区,设立西域都护府,西域民族与中原汉朝,在经济、文化、社会等多个方面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自封“天神之子”的刘邦,为何定朝为“汉”?

现在有词语是“汉日天种”,背后就有美好的传说,说的是波斯的国王派人来迎娶中国的公主。迎娶的队伍在回去的路上,到了新疆塔什库尔干一带,遇到了战乱,于是队伍在山上驻扎了下来躲避战乱,而就在这个时期,这位公主怀孕了。于是主事的官员赶紧问身边的人,仆人就说每天有天神从太阳里出来,于是公主有了身孕。生下了男孩,慢慢长大后,建立了盘陀国,这个国家在当地广为好谈。这就是“汉日天种”的故事。直到目前仍有学者在努力考证这个传说的真实程度,以及民族融合的问题。

由此可见,“汉”真的是一个喻义非常好的字。汉朝对后世的影响十分巨大,其中还有一点,它是汉民族的源头,但当时没有民族的概念,只是统称汉人。

晋的来源和含义

公元220年,汉献帝禅位,东汉灭亡,此后,在经历了60年的魏蜀吴三国纷争后,公元280年,司马炎废魏元帝自立,统一中国,国号为“晋”,史称“西晋”。中国历史由此进入晋朝。“晋”作为国名,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春秋五霸,三家分晋”都与晋国有关,那么作为朝代名,“晋”有着怎样的特殊含义呢?司马家族又为何用“晋”来作为王朝的名称呢?

自封“天神之子”的刘邦,为何定朝为“汉”?

司马炎

晋朝的名称也来自封地。晋朝是由三国时的魏将,司马懿家族所创建的。司马家就来自晋。而“晋”字作为封地前,可以肯定这个字有本身的含义。司马一族在晋地颇有历史,祖先可以追到早些时代。

自封“天神之子”的刘邦,为何定朝为“汉”?

甲骨文中的“晋”字

“晋”在古文字中,上是两根箭,下是器物,像是插在里面一样。所以“晋”最原本的意思就是插,表示动作。

后来晋有了其他含义。由于字形的模糊性,上边的箭,被许多人误以为是禾,于是解读成是两个禾苗在日上,表示在阳光下禾苗生长得好,“晋”就被认为是往上生长,所以“晋”有了跟农事有关的含义。

而从“晋”的字形本源来说,上面是两支箭,这又被认为与战事有关。在古代史料里,晋也指长矛。所以“晋”夹在战事与农事间。

晋朝持续时间不长,对内要镇压叛乱,史称“八王之乱”,对外有五胡乱华,并且周边有少数民族战事,这是战事上的一方面;在农事上也有不少问题。在晋之前有不少土地政策,如屯田制,其核心思想就是土地权利归国家,百姓与士兵只有屯垦的权利。这个政策国家利益最大化得到了保护,而种田的得不到保障,自然就引起了争议。

晋立国之后就接受了教训,不要屯田制,改为占田制。占田制,让百姓能有一定的种地利益所得。如图:

自封“天神之子”的刘邦,为何定朝为“汉”?

“占田制”

晋朝的土地政策开明不少,赋税政策宽松,鼓励农民自己开田;也吸引少数民族来开垦。占田制看似开明的政策,使得晋朝时农民户籍数量大增。可是不论多开明的政策,实际上依然是只为统治者服务的。

再说战事上,最开始时,晋朝对周边少数民族开明,官员任命上也是开明的。政策也安抚了周边的少数民族。但是,根源上的矛盾还是依然存在。就像施行占田制时,统治者与百姓的矛盾是依旧存在的。所以就在内外交困的境况之下,两晋王朝虽然有努力尝试,却也不可避免地消亡。

不过两晋王朝在中国历史上,还是有许多建树,对后世影响很大。

魏晋风骨”,就指以曹操父子为代表的慷慨激昂的文风。

魏晋风流”,魏晋时期出了许多文人,陶渊明、竹林七贤、建安七子,都是代表人物。竹林七贤的嵇康,放荡不羁,饮酒作乐,被处死之前,还在刑场上奏了《广陵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