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说掌政四天的曹宇

细说掌政四天的曹宇

曹操的环夫人196年生了神童曹冲,其后还生了曹据和曹宇。曹宇,字彭祖,211年被封都乡侯,217年改封鲁阳侯。曹丕称帝次年(221年)进爵为公,222年被封下邳王。224年改封单父(治今山东单县南)县。232年明帝曹叡改封其为燕王,治今北京西南隅。《三国志﹒魏书二十》中记述,曹叡少年时与曹宇一同游玩活动,非常亲爱他,所以掌政后给叔父曹宇的待遇比其他各诸侯王更优厚。曹叡生于204年,据此大体推测,能与曹叡作少年玩伴的曹宇应该生于200至204年间,即出生在202年左右官渡之战结束后,他是在不到十岁时被首次封侯的。

细说掌政四天的曹宇

曹宇约三十岁时被曹叡封为燕王,在三年后的235年受征召来洛阳入朝,237年返邺城(河南安阳北),这次应是没有回到燕国封地,受命在旧都邺城停留。238年曹宇再次受征召来到京都,当年十二月曹叡病重,任命曹宇为大将军,给他托付了后事。但曹宇任大将军四天之后却辞了职务,当时曹叡的主意也有了改变,于是免掉了曹宇的朝廷任职,把后事托付给了曹爽和司马懿。本传中没有叙述这次任命变化的原因,给读者留下了一块难以理解的谜团。

《三国志﹒魏书﹒明帝纪》引注《汉晋春秋》记述了一段惊心动魄的宫廷内变,《资治通鉴﹒魏纪六》对史实作了必要的补充,将曹宇任职一事的转折变化作出了说明:最初,曹操还是魏公时,任命赞县(今河南永城西)县令刘放、参军事孙资同时担任秘书郎;文帝曹丕在位时改称秘书为中书,任命刘放担任中书监,孙资担任中书令,两人一同掌管机密;明帝曹叡继位后,两人尤其受到宠信,都加任侍中、光禄大夫,分别封为方城侯、中都侯,均在他们的出生县封地为侯,表示了极大的恩宠。曹叡屡次出兵,中枢事务都由他俩掌管;每有国家大事,朝臣集会议事,也经常让他俩决断是非,择定而行。曹叡这次病重,他考虑身后的事情,觉得太子曹芳年龄小,需要有人辅佐,就任命自己一直信任的叔父燕王曹宇为大将军,安排他与领军将军夏侯献、武卫将军曹爽、屯骑校尉曹肇、骁骑将军秦朗等在身后一起辅政。但中书监刘放和中书令孙资久专权宠,秦朗等人平时与两人不相友好。秦朗是曹操杜夫人带进曹府的孩子,曹操将他作为义子抚养,也是颇为有权势的人物。刘放和孙资害怕这些人进一步得势后对自己不利,于是心怀离间图谋之意,但因曹宇经常在曹叡身边,所以没有得到说话的机会。

细说掌政四天的曹宇

曹宇任大将军第四天,明帝曹叡气息微弱,曹宇离开宫殿去见曹肇商议事情,一时没有返回,只有曹爽一人在曹叡身边,刘放获悉这一情况,立即与孙资商议,孙资说:“恐怕没法改变了。”刘放说:“我们就要被人放在锅里烹杀了,为什么不争取自救呢?”于是到曹叡的病床前流着眼泪说:“陛下气息微弱,万一有什么事故,将把天下托付给谁呢?”曹叡说:“你们没有听说我任用了燕王吗?”刘放说:“陛下难道忘了先帝(指曹丕)关于藩王不得辅政的诏令吗?况且陛下刚一生病,曹肇、秦朗等人便对伺候疾病的后宫才人言语相戏;燕王他拥有军队,不让我们几人进入宫中接近陛下,这就是竖刁、赵高一样的人。现在皇太子幼弱,还不能亲理朝政,外面有强暴之敌,内部有劳怨的百姓,陛下不远虑国家存亡,只考虑过去的友情,把祖宗之业托付给二三个才能平凡的人,在病床上躺了几天,就被隔绝了内外消息,社稷如此危险,自己尚且不知道,我們为臣的感到非常痛心。”曹叡听了刘放这番话,大概对调戏后宫才人的行为难以忍受,对关于曹宇已经隔绝内外交通的消息也非常敏感,春秋霸主齐桓公身边的竖刁和秦始皇临终前身边的赵高正是利用君主的信任及由此获取的权力来隔绝内外消息,坑害君主和国家的,曹叡由此对形势做出了误判,他发怒道:“现在可以任用谁?”刘放、孙资看见曹爽在旁边,就说曹爽可以代替曹宇,又说:“应该征召司马懿让他参与协助。”曹叡听从了他们的提议。

刘放、孙资两人离开后,曹肇进来面见曹叡,听说身后安排有所变化,他流着眼泪坚持劝谏,曹叡接受了,他让曹肇去终止刚才决定召回司马懿的诏令,曹肇急忙离去。刘放、孙资二次进入,再次劝说曹叡,曹叡又听从了他们的意见。刘放说:“应该有手写的诏令。”曹叡说:“我实在困顿,不能动笔了。”刘放立即上床,他拉着曹叡的手勉强写出了诏令,随后将诏令拿出宫殿,对群臣大声说:“有诏免去燕王曹宇等人的任职,不得在宫廷停留。”于是曹宇、曹肇、夏侯献、秦朗等人在一块哭泣后返回府第和封国。

细说掌政四天的曹宇

秦朗一直随母亲在宫中生活,这位公子哥儿一有机会就与后宫才人相狎昵,后世史家认为不是没有可能;曹宇本是一位恭顺温良的人,他听过几位同僚的劝告,对刘放、孙资心生成见,关键时刻隔绝两人与曹叡的联系也极有可能。他们几位受命人最失误的地方,一是已经担任大将军的曹宇竟然在紧急关头离开了自己必须坚守的岗位,给了对手可乘之机;二是一同受命的曹爽就在曹叡身边,竟然不能发现、制止刘放两人的翻盘行为,他本来有充分的机会向曹叡说明事情的真相,进而对曹宇作出应有的保护,也可以向群臣揭露刘放他们的违规行为,但却听任和放纵了刘放的翻盘活动,也许他沾沾自喜于自己获得了首辅大臣的地位,宁愿与他们的阴谋同流合污。曹爽这里没有信念和见解,一直在听任刘放的拉拢摆布,他的才具在此似乎已经显露了出来。另外,曹宇与侄儿曹叡友好了一生,他这次受到免职之令,竟然不去争取入宫辞别、说明情况的补救机会,也显示了他政治斗争经验的严重不足。

总之,做了四天大将军的曹宇终被免职,很快离开了京城。曹叡在239年正月离世时,把辅佐太子曹芳、掌控朝政的权力交给了曹爽和司马懿,他任命曹爽为大将军,觉得曹爽才能不足,又任命尚书孙礼担任大将军长史以作辅助。有史家认为,曹宇这次退出朝政,让曹爽和司马懿辅佐曹芳,使司马氏参与朝政,直接影响到魏国的存亡。

曹宇返回封地,史书上没有记录其后续的活动信息,只说他此后多次被增加封邑,后来达五千五百户。这应是表现良好,受到了朝廷认可和奖励吧。曹宇的儿子曹璜(后改为曹奂)在260年夏14岁时被司马昭掌政的曹魏朝廷选中,接替被杀死的曹髦作皇帝,当年十一月曹宇曾上书祝贺东至节日,受到朝廷表彰,其时他已将近60岁,史书上没有记录他的卒年。曹奂在位五年后(265年),他被迫将帝位禅让给晋王司马炎,曹家的大魏江山无可奈何地终结了,后世知情者无不对曹宇大将军的四天丢失而惋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