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抓住这两方面,就抓住了“核心素养”

近十年来中小学语文界提倡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又提出学科核心素养。这种提法的改变也体现出语文教育专家的思考和进步。

高中语文,抓住这两方面,就抓住了“核心素养”


的确,用核心素养来表达,更加精准,更加科学。为什么这样说呢?先从一件事谈起:

现在看过美国NBA的人都有这样的感受:如果一个黄种人在该赛场上打球,10个人同时跑起来,你不看脸庞,就能认出那个黄种人,因为无论是奔跑的速度还是反应的速度,跟另外9个人都是不同的,差距就在于核心力量。就是这个东西,决定了黄种人很难打上NBA,从中可以看出核心这个东西是多么的重要。

学科学习也是如此,应讲究“核心”,正是核心的东西,才会拉开了差距。我想,鉴于此,语文界的专家们才借助国家意志进行明确的表述:学科核心素养。这真是一大进步。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语文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又有人在四方面的基础上,甚至拓展出十六小块的内容。

高中语文,抓住这两方面,就抓住了“核心素养”


中国的一些事情,有时候,一旦复杂化、理论化起来,让人摸不着头脑,不知从何处下手去把握。有时候通俗一点,未尝不是好事。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说过一句名言,既是对中国哲学的总结,也只是他的座右铭:极高明而道中庸。这句话简而言之就是说有些东西看似很高明,但是在实践中其实是以一种很平常、通俗或很俗气的方式运行的,没必要被那些高深的理论所击倒或者所蒙蔽。现在提倡的语文核心素养,这样提倡是好事,但是没有必要对它进行再拆分分析,进而让师生不知所措,不知从哪儿入手学习语文。从“道中庸”的角度来理解,抓住第一、二方面就行了,就叫抓住了核心素养中的核心素养。

第一方面主要就是要求学生读书和写作,这叫输入语言。第二方面讲的是要有条理。即几句话放在一块儿,你总得知道先说哪几句后说哪几句,哪几句是围绕着哪几句来论证的,这就叫思维。至于审美鉴赏与创造和文化传承与理解,前者根据个人的悟性,能悟多少就悟多少。后者,根据你自己在自己的领域内研究的情况,能走多远就走多远,能去传承什么就去传承什么,是以后作为一个成年人或者是某一个专业学者方面所达到的境界,不说也罢。

进而我们需要对现在所提倡的语文核心素养进行界定和厘清,便于未来操作。

那么,语文的核心素养是什么?

(一)语文=语言+文字,即多读书、多背诵、多积累,写正规的汉字、有文采的文字。

(二)议论文的结构。段与段是并列还是递进关系,段内论点或小分论点、论证、论据是什么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谁是观点句,谁来证明他,用什么样的道理还是例子来论证。谁是解释句,谁是论证句,谁是结论句等,这是学生必须要掌握的。

因此我们从最新的语文核心素养出发,化繁为简,抓住主要矛盾,提纲挈领,就能高效率地学语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