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口碑是幹群關係“潤滑劑”

謝林娟

最近,鎮幹部小敬向筆者講述了一件暖心事。她在解決村民糾紛陷入僵局的時候,突然出現了一位大嬸,一句“二弟,我相信他”很輕鬆地化解了這場尷尬的調解。原來,這位大嬸三年前的盛夏曾搭過小敬的順風車回村。

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基層幹部最大的願望就是希望群眾能夠理解、支持工作。很多基層幹部抱怨說現在的村民“不好管”,動不動就上訪、舉報,甚至無理取鬧,把國家補償當“賠償”。如何搞好乾群關係,一直是基層治理的一個“瓶頸”,小敬的經歷似乎為我們找到了答案。

如何做群眾工作?一直以來,基層幹部主要採取兩種方式。一種,用權力指揮棒使群眾“聽話”。這些幹部常常擺出一副官老爺的樣子,說話打官腔,習慣命令式部署,甚至罵辦事群眾“滾出去”;另一種,思想教條,死守辦事流程,工作機械,“依樣畫葫蘆”在行,動不動就為群眾想出“您先去xx”的辦法,自己卻在辦公室坐等群眾找上門,“柔性”工作不行。這兩種方式,說到底還是官僚主義作風,不知不覺把自己當成了高人一等的“官”,不願意與群眾一塊苦、一塊兒幹,那些人民情懷不深厚的幹部,甚至連與群眾握手都怕髒,又怎麼可能讓群眾搭其順風車一同行呢?兩種方式,只會拉大與群眾之間的嫌隙,又如何獲得群眾理解、支持呢?

阿基米德說:“給我一根槓桿和一個支點,我就能撬動地球。”基層工作點多面廣,難做不假,但難在哪裡?為什麼難?還不是因為我們沒有找到撬開工作“瓶頸”的這樣一根槓桿“。“廖俊波就像一隻領頭的大雁,帶領我們政和的幹部群眾往前飛,攻堅克難、銳意進取,飛往光榮與夢想的方向。”當領頭雁而不是高高在上的“頭領”,這是廖俊波同志獲得政和群眾認可、支持的原因;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能帶領我們抗洪救災,短短數年讓汶川從地震時的滿目瘡痍成為幸福家園?深圳特區、浦東新區、雄安新區,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能帶領全國人民創造出“中國奇蹟”演繹“中國速度”……一個個“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能”的背後是“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習近平總書記告誡我們“一切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無論身居多高的職位,都必須牢記我們的共和國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始終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始終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始終為人民利益和幸福而努力工作。”黨員領導幹部形象好了,有口碑了,取信於民了,群眾自然就與幹部心往一起想,勁往一處使,也就容易帶領群眾推動基層工作上新臺階了。

正入萬山圈子裡,一山放過一山攔。70年來的輝煌成就不斷提高了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但應該清楚地看到,“我們現在所處的是一個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時候,是一個愈進愈難、愈進愈險而又不進則退、非進不可的時候。改革開放已走過千山萬水,但仍需跋山涉水,擺在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面前的使命更光榮、任務更艱鉅、挑戰更嚴峻、工作更偉大。”作為“毛細血管”的基層,更要凝聚群眾力量,盡銳出戰,以拔山兮之氣去一舉攻克脫貧攻堅道路上的每一個“婁山關”“臘子口”。(謝林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