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夫与蛇》里面是人不懂蛇道还是蛇不懂感恩,恐惧中反抗不正常吗?

雲淡風軽692


农夫与蛇的故事是一则古老的寓言:冬天,农夫救了一条快冻僵的蛇,蛇苏醒后说了很多感激的话,但是蛇要活下来就喝血,于是蛇咬了农夫,这条蛇刚好是条剧毒无比的蛇,农夫就这样含恨而逝!

这则寓言通常被认为教育我们对敌人或恶人不要仁慈,因为蛇是冷血动物,是不可教化的,是并不懂得知恩图报的,所以农夫的仁慈最后遭到了恶报。这和题主问到的蛇在恐惧中反抗是完全不沾边的事。

但是我想说的是,这个故事其实是想告诉我们到底该如何施恩?如果农夫的目的就是要救这条可怜的蛇,那么他温暖了这条蛇却又不给他喝血,他的营救行动半途而废,未能得到正果。如果农夫献出自己的生命救活了这条蛇,那么这样做是符合农夫的初衷,所谓求仁得仁又何憾,那农夫就可以含笑九泉。

所以当我们准备救蛇的时候,一定要考虑清楚怎么才能救这条蛇?自己有没有这个能力会付出怎样的代价?自己是否愿意付出代价去救?

在当今全球肺炎疫情爆发的时候,重读农夫与蛇的故事,认真考虑以上几个问题很有必要。



还是很清醒


《农夫与蛇》的故事:一个农夫在寒冷的冬天里看见一条蛇冻僵了,觉得它很可怜,就把它拾起来,小心翼翼地揣进怀里,用暖热的身体温暖着它。那条蛇受到了暖气,渐渐复苏了,又恢复了生机。等到它彻底苏醒过来,便立即恢复了本性,用尖利的毒牙狠狠地咬了恩人一口,使他受到了致命的创伤。农夫临死的时候痛悔地说:“我可怜恶人,不辨好坏,结果害了自己,遭到这样的报应。如果有来世,我绝不怜惜像毒蛇一样的恶人。”

很多人说这个《农夫与蛇》的故事诉我们做人一定要分清善恶 ,对恶人千万不能心慈手软,也有人说农夫是一种愚蠢的善良,不值得学习,这些都固然都没错,但我觉得这还仅仅是故事本身的表面现象,其实故事还有更深的寓意。

其实无论是从人不懂蛇道还是蛇不懂感恩而言,《农夫与蛇》的故事都反应了我们身边普遍存在的一种生活现象:那就是每个人都习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去思考问题,看待问题,很多人都本能的从自己的习性出发,对做出选择和采取行动。

1、有一种“好”叫做“我觉得对你好” ,每个人都习惯把自己认为的“好”强加给别人。

仔细体会,生活中经常会有这样的一种现象:就是有一种好,叫做“我觉得对你好”,包括网络流行的一个段子:“有一种饿叫“你奶奶觉得你饿” ,有一种冷叫做“你妈觉得你冷””,我们每一个人是不是都遇到过这样的事情呢?甚至很多家庭的矛盾,亲友的冲突都来源于此,因为我们每个人都习惯站在自己的角度和立场,用自己的经验去判断他人的需求,每个人都认为,我觉得好的东西,你就应该也觉得好。

就如同农夫,天寒地冻,他认为这一个时候所有生命都需要温暖,所以站在他自己认为好的角度出发,他把冻僵的蛇揣到了怀里,因为农夫觉得这是对蛇好。可这真的是蛇需要的吗?显然不是,这个时候对蛇而言最需要的就是冷,而不是暖,因为蛇要冬眠而不是苏醒。

所以我们认为好的对别人一定好吗?当然事实证明,很多时候我们认为都是为你好的时候,往往是错的,要不就不会出现那么多的家庭矛盾和冲突,回想一下我们自己的经历,是不是我们也经常有这样的抱怨?“好心没好报,都是为了你好,你还不领情”,诸如此类的埋怨是不是很多?

就是因为每个人都习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去思考问题,看待问题,把自己认为的好理所当然的强压给别人,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就是这个农夫还不自知。

2、随心所欲是一种放纵的任性,很多人都会本能从自己的习性和习气出发做出行动的反应。

很多人说蛇不懂的感恩,农夫救了它,还把农夫咬死了,其实这只是蛇的一种习性和本能,本来处于严寒的冬眠状态被突如其来的温暖给唤醒的时候,出于蛇的习性本能做出的一种自然的攻击,可以说是一种正常现象。

因为蛇不具备人,自许为万物之灵的人的理想和道德观,它们会随着自己的习性和习气所心所欲,想怎么干就怎么干。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有后悔的时候,比如我们会后悔当初怎么那么冲动,我们会后悔当初不该所那样绝情的话......因为当我们一遇到刺激和不高兴的时候,我们就跟蛇一样,本能的从自己的习性和习气出发,失去冷静和理智做说一些我们本不应该说的话和做一些自己过后都觉得后悔的事,所以没有规矩的随心所欲是一种放纵的任性,会让自己跟蛇一样,失去人的本性。



结论:《农夫与蛇》里面人不懂蛇道,蛇也不懂感恩,因为人和蛇都习惯的从自己的角度和习性出发把自己去看待问题,处理问题。

人把自己的爱好自己认为的好强加给蛇,而蛇没有人性的理智和道德观约束自己,完全被自己习性和习气所奴役,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所以注定是一个悲伤的结局,生活中很多人感叹“好人没好报”就是这个道理,希望我们每个人都引以为戒,不要把自己认为的“好”强加给别人,这不是真的好人,也不要象蛇一样成为习气的奴隶,随心所欲,为所欲为,那样还不能称之为人,只是披着人皮的“兽”,因为人有理智和基本的道德底线,人有规矩和约束。



知微通元


您好!关于您的问题我浅显发表下自己的看法。

现实生活中,我们形容人不知感恩并且恩将仇报时,就会说“农夫与蛇的故事”!在这两者中,农夫忘了,蛇就是动物,它的本性就是咬人的,是人不知蛇道,所以人活该被蛇养。而蛇即然是动物,当然沒有人的所谓情感,又何谈感恩?它只是本性使然!

但这个寓言故事是拟人化的,所以在这里,蛇是有情感的,它不知感恩反而恩将仇报,是小人行为了!

这个故事是告诫天下良善之人,有些人你帮了他,也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的,所以不要做沒有底线沒有原则的老好人!

前期热播的电视剧《安家》剧中的太表姑奶奶,一家不知感恩当年龚家救命之恩,反过来却要争抢卖房钱,狮子大开口要5千万;还有江奶奶两位外甥,不念小姨苦苦相求,以装病逃避卖房,当小姨,小姨夫驾鹤西去,第一时间找房似锦卖房。原来心中盘算着独吞小姨的二层楼。

以上真实却又冷酷地演绎了“农夫与蛇”的故事!

相信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事件还很多。如何避免再次悲剧上演呢?就是帮人时会有识人的智慧!





花落无言花开无语


从老故事中,读出新意思,有自己的见解,非常好。

这是一个好问题。

有句话说的好,抛开剂量,谈毒性的,都是耍流氓。

同理,代入这个故事,我们绝对不能忽视的就是故事的创作背景。

《农夫与蛇》这个故事,出自古希腊的《伊索寓言》。而《伊索寓言》原书名为《埃索波斯故事集成》,是古希腊,古罗马时代民间流传的讽喻故事,经后人汇集,统归伊索名下,成为现在流传的《伊索寓言》。

旧意

在希腊神话中,蛇通常与强大致命的敌人画上等号。

先天的,蛇就会被认为是邪恶的,被脸谱化了。

就像中国古代传说中的老鼠,没有多少好的词汇,或者说没有好的词汇来形容它。

你听听,什么鼠目寸光,胆小如鼠等等。

再加上那个时候的人,对于自然和科学的理解不是那么透彻。(伊索生活在公元前6世纪左右)

他们或许并不知道蛇是需要冬眠的。

所以才会造成,农夫被苏醒的蛇咬死的情况发生。

人会自动的代入农夫,这个角色,从而得出对恶人千万不能心慈手软的道理。

在这个过程中,会忽略,或者直接无视蛇的感觉。

新意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眼界和知识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再加上自我意识的觉醒,和时代背景相结合。

旧书新读,就会有不一样的体会。

现在这个故事重新解读之后,我们会发现农夫的做法其实有不对之处。

假如他明白蛇会冬眠这个道理,将他的善意化作行动,将蛇放入树洞或者草丛中。

那么故事也就不一样了。

我们就又能得出新的道理——善良并不是博爱,所谓无私的爱,在某种程度上,是害人害己。

结语

读书要抱着辩证的态度去读,要有自己的思考。

尽信书,不如无书。


浪里蟠桃


人不懂蛇道。蛇咬人或袭击其他动物,是其猎杀本性,也是自我防卫手段。再者,故事中的蛇是被打扰的一方,它在体温升高后,恢复活性,发现自己被“捕捉”,咬人是其必然的行为。如果非要说蛇错了,那就是它没找好冬眠的地方,否则不会轻易被农夫发现。而农夫则错在各种无知,不解释。抛开理智的分析,其中还是有教育的意义的。


blackC黑炭


《农夫与蛇》是一则预言故事。农夫把即将冻死的蛇🐍暖热,救了蛇一命,出于人道,我们要救助有难的人或动物,这本身没有错,农夫被咬死之前领悟到蛇不懂得感恩,后悔莫及。而蛇醒来发现自己在陌生的环境里,出于本能反应要保护自己,这是蛇之道。农夫与蛇本身行为都没有错,一个出于人道救助,一个出于蛇道防身。而恰恰是这个故事本身被赋予了警戒世人的意义,所以被寓意化,警告世人,你要帮助别人,向别人伸出援助之手时,要看清对方的善恶,别把自己的好意用给不知感恩的坏人,反而害了自己。警戒世人对恶人不能心慈手软。





禅语禅修


蛇为冬眠类生物,农夫误以为蛇被冻僵了,其实蛇是在睡觉。所以当农夫把蛇弄醒后,你想想,你睡着好好的,被人吵醒,会是什么感觉,所以蛇就生气的给了农夫一口。 其真正的寓意是,不要学像这位农夫一样,愚昧无知。善良的人们往往不能被人所理解,这个道理在今天这个社会同样适用。对于蛇的本性而言。冬季无论是路边还是洞穴里面因为温度的下降它们只能选择冬眠来暂缓生存的一段时期。农夫却不知道这个道理,所以蛇才咬了农夫,我们且不先理论这条蛇是有毒还是无毒,可以明确的一点就是。农夫本身也要负一半的责任!这个故事已经使很多人曲解了对于蛇的真正了解。其实现在的说法就是,善意不是博爱,需要理解才是王道。假如农夫把蛇放入树洞里面的话,我想这个寓言又将有另一层意义了。



蓝水晶mm


《农夫与蛇》这篇寓言故事本身意在告诫人们:对于恶毒的东西或人,决不能随便给予同情和帮助,因为这只能给自已带来伤害!作为农夫他不知道蛇的生理特征,想当然地认为蛇快要死了,想要救它,出发点是好的,结果给自已带来伤害!


秋春之


首先我们得清楚一件事,“农夫与蛇的故事”是一个寓言故事!

故事和现实是完全不同的,我们只能说故事的撰写得益于现实世界的启发,正因为现实世界存在这样的现象,作者才会以“指桑骂槐”的方式并以故事为载体呈现出来这一个真真切切的问题。

现实世界的农夫当然知道蛇无人性,更不会真的用自己的身子去温暖一条冻僵的蛇,除非他真的愿意将自己的生命交付于这条他“信赖”的冷血杀手。

而现实中的蛇是不通人性的,那又何谈感恩呢?蛇只有最基本的自我保护机制,当人触碰到了自己的“底线”,应急攻击是自然且合情合理的。毕竟谁也不想受到一个“异类”在它的世界里被认为是“攻击行为”的方式对待。

其实,农夫与蛇的故事只是想告诉我们一个简单的道理,而非真的去探讨蛇的不知感恩和农夫的愚蠢糊涂,也正因此它是一个寓言故事,而非一个令人感到可悲的笑话。


康小黑的树屋


是人不懂蛇道恐惧中反抗是认清蛇是不会感恩的、是残忍的、但是为时已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