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书是值得反复阅读的?

纸菊花


值得反复阅读的书定是经典中的经典,我见好多人写了《平凡的世界》,不是我偏执,从心底讲,《平凡的世界》是好书,但还没有到反复阅读的地步,第二遍读起来估计就有些烦闷了。因为它是以故事性取胜,就像《人民的名义》是好电视剧,情节紧凑动人,但看第二遍就有些没劲了。

我把我认为要反复阅读的书写下,当然这是个见,因人而异,希望能让你受益。

首先是中国的,《老子》《庄子》《诗经》这几本是必须要读的,老子就五千言,但其中的内涵思想却是恒久的,每读一遍就有一遍的领悟和感受。《庄子》同样是道家的经典,可以配合着《老子》读,两本书互相成就,互相解释。《诗经》写尽了中国的审美,那些诗句慢慢读细细揣摩,必然会有不同的收获。再就是《二十四诗品》《苦瓜和尚语录》《书谱》、三言两拍、《红楼梦》,当代的我推荐《白鹿原》,《白鹿原》里有巨大的隐喻和批判性,每个人物及好多情节,都可细细品味,可以产生多种理解。

外国的有《罪与罚》《战争与和平》《绿房子》《金阁寺》《百年孤独》《我的名字叫红》《耻》等,越好的书越耐读,对读者的要求也越高,因为有无限种可能,这次读与上次读,就像《红楼梦》随着我们年岁的增长,经历丰富起来,自然就会有更多新的领悟,所以还是多读经典,经过时间淘洗证明的,柳青说五十年为一轮回,一本书经不起五十年的历练,那说明还不是经典。

另外,《平凡的世界》就当下这种宣传力度,被好多机构行政单位利用,还有好多学校使劲宣传,真担心这样过度的宣传利用会不会到头来损害了这部作品的真实品质,因为负面东西太多,必然会对本质有所损伤,希望适可而止,让民众自发的去阅读,而且路遥去世已经二十多年了,前些年没宣传,不是也照样有好多人读吗?且进行的不快不慢,万物有个度,希望把我好那个度。


art态度


对于书籍而言,我们每个人的喜好或许都不一样,所以选择阅读的方向也不一样;那值得反复思考回味的书籍就更是如此了。

一本书或许对于某个人有启发,亦或者是有它特有的味道,但这并不意味着每个人都会有同样的感觉。就我而言,反复阅读的书确实是有那么几本的。


首当其冲就应该是《红楼梦》了,这是一本从初中开始就接触到了的书籍,因为书中的内容过于拗口,那时候不求甚解的读完之后,其实也并没有将书中的精髓吃透,也就只是知道了个大概的故事脉络,甚至了解了古文中某些词语的用法。

后来到了高中时期再次翻开它,我才慢慢体会到其书中所谓的伏笔千里甚至是每个名字的寓意,也相对更能理解每个人物的发展和结局;大学时期因为自己有了足够的时间,更是会不止一次的翻阅这套看似很熟悉的书,步入社会后因为喜欢古诗词的原因,更是会时不时地就会翻开它,每次从头到尾的阅读都会有很不一样的体会,每次的阅读都能对这个看似很熟悉的老朋友重新再认识一番,甚至在我的阅读历史中第一次有了做读书笔记的习惯。并在根据自己的阅读理解在笔记中将大观园画了出来,后来还有幸去大观园走了一圈,感觉真的是挺不错的,主要是画的和后期建筑并没有太大的出入,这种感觉确实是让自己很是美美了一番。


其次就是巴金三部曲《家、春、秋》,这是一套让我高中时期很是入迷的书,讲的是高公馆一家的起落,对于旧中国那个社会没落与腐朽的大环境,在残酷的封建礼教和黑暗势力的压迫下,尽显每个人的不同选择和命运。

在这个封建旧社会的教条下,他们选择了各自不同的道路,从而呈现了各种不一样的人生脉络:有的苦闷、彷徨,有的作了牺牲品,有的奋起反抗去追求光明。

每次回到家中,总会翻出这套书来看一看,随着自己的社会阅历不断的增长,然每次看完之后都会有不一样的理解和体会。


然后就是来自路遥的《平凡的世界》,这是一本大学时期最为着迷的书,每次拿起来都会舍不得放手,晚自习回到寝室后总会挑灯夜读的一本小说,这是一部表现7、80年代城乡社会生活的长篇小说,刻画着各个阶层的普通人的形象,其中有劳动、爱情、挫折、追求、痛苦和欢乐等所有的生活,然而这所有的种种都和当时社会大环境有着矛盾冲突,通篇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洪流中的艰辛与曲折。

那时候一门心思就是想着孙少平和田晓霞、孙少安和田润叶、金波和那个在那遥远的地方。很美却也很无奈。

看完之后也同样推荐给了很多人看,而自己的这套书也因为借的人太多,最后就消失在借书的人群中,再也没能回到我的手中;所以后来自己又买了一套,起初只是作为纪念收藏,谁知道在自己再一次翻开看它的时候,又一次被被借走,后来因为对方的喜欢而最终赠送给了她。所以说,《平凡的世界》这套书是我唯很喜欢且一共买过三次的书籍。

当然能让我一读再读的书还有很多,例如

《三国志》《周恩来传》《唐诗宋词》《半生缘》《雨季不再来》等等。 或许在旁人看来这有什么值得可一读再读的?读一遍就都知道了吗?是的,读一遍就都知道了,可是知道了和懂了在我看来是有一定距离的,尤其是面对自己喜欢的作品或者说是喜欢的人的传记都是这样,对我而言,每一次重新阅读都是对书中所表达的内容作一次重新认识。当然这不仅仅只是认识它们,更多是也能进一步的认识自己。


梦归秦淮


推荐5本值得反复阅读的经典好书,好到“即使你买了不看,就只放在家里,也能显得你很有品位”尤其是最后一本!

第一本,《小王子》

你肯定听过这本书,畅销全球的经典童话故事,适合儿童、成年人,可以说是老少皆宜。通过一些简单的故事表达出对人生的思考,真情与哲理、梦想与精神。

你买了后,你能看,你儿子女儿能看,家里来了客人你还可以给对方看,也可以送给对方的小孩看(记得要回来哦)。万金油一般的书籍存在感。

第二本,《三国演义》

四大名著谁都知道,要说有不读《红楼》、不读《西游》、不读《水浒》的,或许还真有,但要说有不看《三国》的,或许还真没几个。《三国》不像虚构的《西游》,它是真实的;也不像爱恨的《红楼》,太儿女情长了;也不像狭义的《水浒》,容易激发青少年热血。

《三国》的存在就是为了让一个“人”变得成熟,认清现实的残酷、掌握生存的计谋。你家里放一本《三国》,谁来谁都会觉得你这人有底蕴、够厉害。

第三本,《平凡的世界》

大多数“说自己爱读书”的人,都读过这本书;大多数中国人最开始接触阅读的时候,也一定会读这本书。不仅仅是这本书写的非常好,而是在40年前生活的那代人恰恰是我们的父辈,读这本书,亲切感满满。

你家里如果放着这本一本书,十多岁的青少年可以看,三四十岁的“中年”也能读,五六十岁的人也会有往事历历在目的感觉,又是一本老少皆宜、皆大欢喜的书。

第四本,《人性的弱点》

这本书很多人听过,但读过的人却不多。有人说卡耐基是个大忽悠,拿着成功学喊了一辈子。但即使如此,这本书仍然销量过1亿,是人类史上销量排名相当靠前的一本书。这说明什么,说明书里讲的是“普世价值观”。

家里放这么一本书,有事没事拿出来看上一小节,对你为人处世、工作交际、沟通交流绝对是有百利而无一害。家里来了客人,拿出来给他看看,三分钟绝对就会拜倒在这本书的魅力之下,一定喊着回去马上买一本。

第五本,《西方哲学史》

大师罗素的代表作,买一本放家里吧。

没什么特殊的原因,看封面大师的眼神就能知道,这本书是在家里来客人时用来装逼的!

最后,温馨提示:除了第5本书你不会看之外,其余4本都是通俗易懂的超经典好书,非常建议一定要读一读,没事拿出来翻一翻,人类知识的精华,就是如此。


我是千城,就是那个要读完1000本书、走过1000座城的男人。

欢迎留言说出你的想法。公众号:千城撩书。一起打开新的世界!

千城Slash


由于每个人喜好的不同,其实很难选出符合所有人审美标准的好书。

我向你推荐几本我最喜欢的作家张爱玲的书,这些书使我忍不住反复翻阅。

在上一个阴雨天,我拿出早已买好的几支沉香缓缓插进香炉。

忽的想起民国时期,满身才气的张小姐也曾点起沉香,捻字为屑。

我反复翻阅的两本书里,《沉香屑·第一炉香》是其一。

上海的女学生葛薇龙求学香港,不得已之下投靠姑母梁太太,却在半推半就下被姑母当作诱饵。

自以为是邂逅了爱情,实际上却落入了他人彀中。连最后那看似圆满的结局,都是葛薇龙沦丧于纸醉金迷中的倒影。

故事的悲凉一如张爱玲凛冽的笔触,洞若观火的文字中是她冷眼看世间的落寞与温柔。“我不能答应你结婚,也不能答应你爱,我只能答应你快乐。”

张小姐的爱情观借着文中乔琪的话语来点破,后来她和胡兰成的恩怨纠葛就又是另一个故事了,可是要知道,当年的张小姐也是曾期望现世安稳的人。

我知道我爱他,也怪我只爱他。可他爱不爱我,我从没问过。对于爱情里的前车之鉴,值得很多人去细品。

张小姐写爱情,实际上写的都是在爱情里包裹的人性。

不美丽的故事有很多,不止第一炉香里氤氲的这一个。能让我反复翻阅的第二本书,就是《倾城之恋》了。

为了成全一段爱情,不惜把整座城池倾覆的故事,这在张小姐笔下《倾城之恋》是唯一一个。

情场之上最难得的是棋逢对手的两个人,彼此一进一退却也惺惺相惜。在白流苏与范柳原看似像打太极的交往中,一丁点的真心成了人间至宝。

无休止的彼此试探最终被香港的沦陷所打乱,兵荒马乱战火连天的情境下,两个谨慎的人才真正遇见彼此的那一丁点真心。

到处都有传奇,可不见得有这么圆满的结局。

如果是我,宁愿不要这样的传奇。要知道,朱砂痣与白月光也曾圆满。

他们的爱情被战火成全,可是被成全始终都不是一件好事。

婚姻成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卖淫,他们的爱情也就了了。

张小姐的爱情故事一向通透,她的书值得很多人反复翻阅,尤其是在爱情里翻山越岭的你我。


有书共读


1、《古文观止》:清人吴楚材、吴调侯于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选定的古代散文选本。此书原来是绍兴“二吴”长期设馆授徒为学生编的教材,清代吴兴祚审定并作序,序言中称“以此正蒙养而裨后学”,当时为读书人的启蒙读物。书名“古文观止”意指文集所收录的文章代表文言文的最高水平,学习文言文至此观止矣。

《古文观止》300年来流传极广、影响极大,在诸多古文选本中独树一帜,鲁迅先生评价《古文观止》时认为它和《昭明文选》一样,“在文学上的影响,两者都一样的不可轻视”。

2、《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历时19年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共294卷。

在这部书里,编者用意是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所以定名为《资治通鉴》。《资治通鉴》全书约300多万字,另有《考异》、《目录》各三十卷,在中国官修史书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3、《红楼梦》: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又名《石头记》《金玉缘》。 《红楼梦》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情小说作品和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说它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和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一点也不夸张。

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府的家庭琐事、闺阁闲情为脉络,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故事为主线,刻画了以贾宝玉和金陵十二钗为中心的正邪两赋有情人的人性美和悲剧美。通过家族悲剧、女儿悲剧及主人公的人生悲剧,揭示出封建末世危机 。该书对现实社会包括宫廷及官场的黑暗、封建贵族阶级及其家庭的腐朽,封建的科举制度、婚姻制度、奴婢制度、等级制度,以及与此相适应的社会统治思想即孔孟之道和程朱理学、社会道德观念等,都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并提出了朦胧的带有初步民主主义性质的理想和主张。

《红楼梦》以“大旨谈情,实录其事”自勉,摆脱旧套,新鲜别致 ,取得了非凡的艺术成就。“真事隐去,假语村言”的特殊笔法更是令后世读者脑洞大开。

欢迎交流,敬请关注“山色归读”!


山色归读


见解不同,目标不同,际遇不同,身份不同,所需要的书也不同。

没有一本书能适合所有人,能适合所有研读。

为政为巧为智为谋者,《资治通鉴》是本好书。值得反复去年,一千多年历史,中间为人为谋为政的先例多如牛毛,每次揣摩,都能找到应事应人的方法技巧。但我,只作小说看。因为其中技巧实在用不着。

喜诗词歌赋者《古文观止》,《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红楼梦》是好东西,每观一遍必有所得。但是只有在脑细胞没退化前,能够博闻强记方有效。老了,就只能作消遣看。品味音律之美,每有会意怡然自乐。切莫生比肩超越之念。时也,势也。生在当下,文章不能养家。

欲进仕,《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很好。可以激发为国为民的斗志。

钱老先生的《围城》《管锥编》,文字优美,比喻个性,旁征博引,足令人叹。但读多了,则看淡了。于人生有益,于事业有害。

《三十六计》,为人不必使计,率性足矣。何必研读。

《周易》玄而无用,巜左传》艰涩,巜尚书》难懂,所谓巜简爱》即是《飘》,《巴黎圣母院》行文啰嗦,巜悲惨的世界》很难看,巜战争与和平》指定读不下去,《罪与罚》能够学坏。

倒不如一本小书《增广贤文》,每读皆受教,细思更有益。


求真务实网


推荐一本《不安之书》

一部诗人的随笔集。作者费尔南多.佩索阿,葡萄牙诗人,生前不得志,离去半个世纪之后,却变成西方文学的旗帜性人物,有文学评论家形容他是最能代表二十世纪的诗人之一。 《不安之书》,怎么归类这部随笔集呢,我不好说。这本书我读了很久,但从不按照次序来读,我总是随意翻开一页,然后就坠入费尔南多的文字迷宫。

这是一部仿佛具有某种魔力的书。我觉得自己可能永远都看不完,每次翻开,哪怕是之前读过的那一页,都会发现新的内容。 这本书内容庞杂,看似不成系统,犹如私人日记,冷静客观的描述,孤独绝望的剖析。很多句子,第一感觉就令我深深迷恋,一字一句,反复咀嚼。

如《死亡与新生》,“理想若不是对生活毫无价值的承认,又会是什么?艺术若不是对生活的否定,又会是什么?一座雕像是一具死尸,雕刻不过是将死亡刻进不朽的物质里。快乐,就其本身而言,看似沉浸在生活之中,实际上是沉浸在自我之中,是对我们与生活之间的关系的一种毁灭,是死亡的快乐阴影。我们栖息梦境,我们是一团暗影,漫步穿越在虚幻的森林里,而那些树就是我们的房子、习惯、思想、理想和哲学。”

如《我看见记忆中的我》 ,“我回望自己的昔日时光,仿佛站在被刺破云层的太阳照亮的田野。带着形而上学的惊愕我发现,我最深思熟虑的行为、最清晰明朗的想法和最合乎逻辑的打算,终究不过是天生的醉态、与生俱来的癫狂和巨大的无知……”

如《荒谬是我们的常态》,“ 让我们买书, 以便不去读它们; 让我们参加音乐会, 却对音乐充耳不闻, 抑或不去关注那里有谁; 让我们花时间散步, 因为我们讨厌散步; 让我们整日呆在乡下, 仅仅因为那里的生活 令人感到沉闷。”

我知道这样直接摘录书中的原句代替书评颇有充字数之嫌,我请求原谅,因为面对这本奇怪的书,我的语言太贫乏,面对这颗敏感而鲜活的心灵,我的心太死沉,面对诗人孤独愁闷的一生,我的生活太聒噪。每当夜幕缓缓降临,疲惫不堪的生活依旧千篇一律,我们给自己的心灵留下了多少时间?


江上辉


你好,我是一个平时比较喜欢看书阅读的人,我觉得好书都是相对的,看你自己的需求吧,例如哪个阶段,什么境况,都是因情况因人而定的

下面我介绍几本有利于解决假期综合征的书

1、《非暴力沟通》

虽然放假的时间不长,可是从家回到学校的时候还是有所不同的,“没见过你这么笨的人”“不管你的事”这些话我们总是很容易脱口而出,但是确实有时候会伤人,所以好好沟通真的很重要

这本书,告诉我们12字秘诀

讲事实、讲感受、讲原因、提要求

学会这几个秘诀,相信即使对方是一个再怎么难相处的人你也能搞定的!

2、《正能量》



这本书是世界级心灵导师韦恩戴尔的成名之作,能让我们认识到自己身上的不足之处:自暴自弃,依赖。悔恨……

只有打破自身的约束,才能发自内心的热爱生活,享受生活

3、《穿越抑郁的正念之道》

抑郁症,是我们经常能听到的词语。我们总觉得很可怕,其实,每个人都有可能在人生的某个时段患上抑郁症,但不要害怕,这本书可以帮我们走出来

本人平时喜欢看书,如果有同样热爱读书的朋友可以私聊交流哦


心安即止


四书五经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诗,书,礼,易,春秋

这些是中国的读书人读了五千年的经典,所谓经典,是为无数人所认可,代代相传,经久不息,不因时代不同而成为废纸。读了那么多,怎么能把中国人立身之本的经典遗弃呢


五只羊04290914




看你的心情了,可反复阅读的书有好多,但真要沉浸下来得到一些东西,那就看心情了。

当我感觉到无奈的时候,我会去读鲁迅全集,王小波全集,平凡的世界,兄弟这些书。在这里你会发现比你更惨的人还在以更坚强的方式生活着。

当我感到幸福或者思念的时候,那么会打开沈从文,村上春树,张爱玲,三毛,的文字,在这里我能够感觉得到更加纯粹的人性,有善也有恶,但那都是最真实的,而不像生活中还存在着许多虚伪的地方。

当我有点愤怒的时候,会去读李敖,韩寒的文字,他们的文字激烈中带着理性,愤怒中藏着关怀。看完了常常也就能明白一些事情的本质了,其实世界本来就这样,我们又何必自己和自己过不去呢?

当我想要真的娱乐一下,完全活在一种不断跳动的世界中的时候,我会看东野圭吾或者史蒂芬金,或者是江南的,南派三叔的也可以,总之,当生活平静如水的时候,也可以在别人的探索中给生活找到一些波澜。

文学没有绝对的好与坏,只要和你那个时间里的心情对上了,那就是好书,人活着不止是功利,更重要的是生活,但愿我们学会把时间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可惜的是,现在好多人不再有这样的能力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