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列负面清单:解决发表论文“卡脖子”问题!

中国学者用外文撰写论文,发表在国外期刊上,不仅要支付高昂的发稿费用,而且国内单位还得花大价钱购买使用权。这一正一反,我国付出巨大的代价。所以,施一公说,中国学者是在倒贴为国外打工。

投稿要交费,阅读要交费,这实在有点强盗逻辑的味道。但是,你没有办法,谁教你有求于它呢?这就是学术论文方面的“卡脖子”工程。这个窝囊气,难道我们要一直忍受下去吗?显然不是。与其求人,不如求已。我国开始行动了。

杂志列负面清单:解决发表论文“卡脖子”问题!

为了改变学术论文发表“卡脖子”问题,我国出版系统下定决心要打造一批国际高水平期刊。计划在现有期刊之内,遴选一批优秀期刊进行重点建设,做精做强,增强对高水平论文的吸引力,跻身世界一流阵营,成为顶级期刊。一些期刊也在采取各种措施,强身健体,注意提高稿件质量,向顶刊目标发起冲击。最近,《经济研究》就对稿件列出负面清单,把好稿件质量关。

《经济研究》创办于1955年,1998年成为百种全国重点社科期刊,2016年综合影响因子为4.293,2018年成为全国“百强报刊”,在国内具有很高的权威性。《经济研究》要求稿件具备思想启迪性、理论创造性与政策参考性,同时开出四个具体的负面清单。

杂志列负面清单:解决发表论文“卡脖子”问题!

第一,学术贡献不足。应该避免:在思想启迪性、理论创造性、政策参考性方面的独有学术贡献不足。这表明,要在三个方面具有独创性,这是学术价值之所在,是稿件质量生命之所在,还是创建顶刊的关键所在。篇篇论文都是独创,自然始终走在相关领域的前沿,顺理成章就是顶刊。

第二,缺乏实用价值。应该避免:片面追求数理模型应用,而不能理解与阐释模型的经济学意义及对应的现实经济现象,亦不能给出具有原创性、针对性、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议。这表明,撰写学术论文是为了追求真理,探索规律,要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贡献,不能人云亦云。没有实际价值的论文,既是浪费作者的时间和精力,也是浪费读者的时间和精力,还是浪费杂志社的资源,没有任何好处。

杂志列负面清单:解决发表论文“卡脖子”问题!

第三,故弄玄虚。应该避免:“简单问题复杂化”,用复杂的模型及各类方法讨论具有简单直观关系的各种经济现象,而理论创造及政策建议方面贡献微薄。这表明,论文不是文字游戏,故弄玄虚、故作高深是不允许的,否则就是学术研究中的无病呻吟,令人生厌。

第四,研究不严谨。应该避免:所讨论的经济现象之间的关系缺乏严谨的理论梳理,其间逻辑链条不完整或存在缺陷,在内容上忽视可靠的机制分析,而仅在形式上作实证分析。这一条是基础性的要求,说白了,这样的论文就是一些经济现象的堆积,杂乱无章,没有条理,不能称为论文。一些期刊权威性不足,原因就在于刊用了一些这样的文章,降低了自己的权威性。

杂志列负面清单:解决发表论文“卡脖子”问题!

本号也时常阅读一些学术期刊,有的文章逻辑混乱到让人难以置信的程度,有的文章连语言表达都不过关,有的内容看起来这个模型那个数据,似乎“很学术”,最后却是一无所有,一无所获。

《经济研究》开出这四个负面清单击中了一些期刊质量不高的要害。创建顶级学术期刊,必须这样做,否则永远与顶级刊物无缘。网友们,你觉得是不是这样。

(本文为原创;文中资料与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