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丨搶斷多不一定防守強,教你如何用數據來評判球員的防守能力

在上一期的文章中,我們分析瞭如何利用各項進攻數據來評判一名球員的進攻創造力和終結能力,並且通過多角度的數據來了解球員的踢球喜好,

本期文章我們將目光鎖定在防守球員身上,看看防守數據又能夠為我們提供什麼信息。

深度丨搶斷多不一定防守強,教你如何用數據來評判球員的防守能力


由於足球數據的統計更偏向於有球階段,因此數據對於防守球員能力的展示往往不及進攻那麼全面,但它還是能夠幫助我們瞭解一名球員的特性。


搶斷多=防守能力強?


絕大多數球迷在評判一名球員防守能力的時候都會看這名球員的搶斷數據,“英超搶斷王”、“法甲搶斷王”,這些稱號光聽上去就讓人覺得防守能力爆表,但搶斷數據真的能完整地詮釋一名球員的防守能力嗎?答案是否定的。

深度丨搶斷多不一定防守強,教你如何用數據來評判球員的防守能力


對於想要通過數據來了解球員的人來說,數據其實更大的作用是讓人瞭解這名防守球員的防守偏好,也就是這名球員的踢球風格。喜歡上搶的球員往往有著更高的搶斷數據,而依靠協防補位的球員往往有更多的攔截、解圍數據,簡單而言,一名擁有逆天搶斷數據的球員防守能力有時防守能力不一定會碾壓搶斷數據低的球員。


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在本賽季的英超聯賽中,登場超過10次的中衛中,場均完成搶斷最多的球員是狼隊的波利,他場均能完成2.7次搶斷,而範戴克在這項數據上只有0.8,但不會有任何人會認可波利的防守能力比範戴克強。或許你會說,只有搶斷數據可能說明不了什麼,但如果所有數據都更高,那這名球員一定會更強。真是如此嗎?答案還是不一樣。

深度丨搶斷多不一定防守強,教你如何用數據來評判球員的防守能力


還是剛剛的例子,狼隊的波利,他的搶斷、攔截、封堵和解圍分別為2.7、1.9、0.5和5.4。而範戴克的四項數據分別為0.8、1、0.2和4.7,妥妥的防守數據全包圍,因此波利比範戴克強嗎?答案顯而易見。


因此,不要盲目地用防守數據來判定一名球員防守能力的強弱,這項數據隱藏著大量的“欺騙”。如果你想要透過這項數據來了解一些東西的話,那麼你或許可以從防守風格以及防守職責上來理解這個數據,這比判斷球員防守能力要靠譜得多。我們仍然以利物浦為例。

深度丨搶斷多不一定防守強,教你如何用數據來評判球員的防守能力


在上圖這張利物浦防守數據統計中可以看到,利物浦全隊完成搶斷最多的是三名中場亨德森、法比尼奧以及凱塔,兩名邊衛緊隨其後,緊接著則是範戴克的搭檔馬蒂普和洛夫倫,隨後是前場的馬內、拉拉納等人,而範戴克則排在球隊的第14位。


從搶斷數據上我們大致可以瞭解到,利物浦的逼搶力度主要集中在中前場,兩名邊衛也會壓上大膽地上搶,中衛線更多是負責保護和收割球權(他們有著更多的攔截數據),當然在必要的時候,馬蒂普和洛夫倫會進行上搶,而範戴克仍然以協防為主。當然如何戰火燒到本方危險區域,利物浦的中衛也不會腳軟,他們會乾脆利落地將球解圍,他們中衛的解圍數據幾乎全在4次以上。這大致就是防守數據告訴我們的一些信息,當然它並不完全準確,需要結合比賽內容來進行修正。

深度丨搶斷多不一定防守強,教你如何用數據來評判球員的防守能力


如何正確衡量防守球員的防守能力?


既然搶斷數據的多少沒辦法準確地告訴我們這名球員的防守能力,那麼我們又該如何通過什麼數據來衡量一名球員的防守能力呢?成功率或許能幫到你。


一般而言,在大樣本的支持下,如果一名球員的搶斷成功率很高,那麼我們就能大致地判定這名球員的搶斷能力很強。當然在此之前我們需要進行一些輔助工作,對搶斷失敗來進行一些劃分。

深度丨搶斷多不一定防守強,教你如何用數據來評判球員的防守能力


在目前的數據判定中,搶斷成功=做出搶斷動作並奪回球權,而那些沒有奪回球權的搶斷都會被判定為失敗,這就容易產生了一些誤差。舉個例子,防守方搶斷後皮球出了邊線,在數據系統中會被判定為失敗的搶斷,但實際上他延緩了對手的進攻,對防守大有裨益,完全稱得上是好的防守,同理造成犯規以及將球清出到無人區域都是對防守方有利的防守,但這些情況也會被列為失敗。


令人比較頭疼的是,目前並沒有將這些誤差數據整理成詳細的數據,我們能獲取到的僅有搶斷成功、搶斷失敗以及搶斷造成犯規這三項數據,不過即便如此,這也比僅看成功率要精準得多。在只看成功率的情況下,馬丁-凱利是英超登過場的邊衛中搶斷成功率最高的,而比薩卡則排在第11位。當如果把犯規的情況考慮在內,那麼比薩卡會躍升到第1,而凱利則會跌落到第29位,這就是排除掉誤差帶來的更為精確的作用。同理我們可以用相同的方式來處理其他防守數據,這樣我們就能夠更準確地判定一名防守球員的防守能力。

深度丨搶斷多不一定防守強,教你如何用數據來評判球員的防守能力


如果沒有辦法獲取到詳細的防守數據的話,那麼通過大樣本的比較其實也是不錯的手段。舉個例子,現在我們要對比英超上搶型邊後衛的防守能力,那麼我們可以選取登場超過14次並且場均搶斷在3次以上的球員來進行對比(過濾掉小樣本的影響),隨後我們來簡單計算這些球員的搶斷成功率。

深度丨搶斷多不一定防守強,教你如何用數據來評判球員的防守能力


可以看到,雖然萬比薩卡的成功搶斷次數排在第三位,但他是這份榜單中唯一一個成功率超過80%的球員,達到了85%。而裡卡多雖然以場均4.2次成功搶斷排在第一位,但他的搶斷成功率僅有69%,排在倒數第二位。這其實並不意外,因為在藍狐的進攻體系中,裡卡多是重要的一環,準確來說這是一名偏向進攻的邊後衛,因此他的防守能力比不過比薩卡是很正常的。通過這樣的比較我們也能更好地獲取到準確的信息。


如何衡量門將的撲救能力?


在看完其他防守球員以後,我們把目光移向比較敏感的門將位置,這個位置非常特殊,事實上在過去我們並沒有太多評判門將能力的手段,靠得更多的還是眼見為實。傳統的數據比較方式是統計門將的撲救次數、撲救率和丟球率,但這樣的方式其實有些過於簡單粗暴了。

深度丨搶斷多不一定防守強,教你如何用數據來評判球員的防守能力


在瞬息萬變的足球場上,這樣簡單的統計方式忽略了撲救難易程度,近距離封堵對手的射門和擋下對手的一腳無威脅的遠射難度天壤之別,但在這樣的統計中,兩者會被劃上等號。那麼如何才能更好地衡量一名門將的撲救能力呢?答案在上期文章就有,那就是期望進球值。


沒錯,期望進球不僅能夠衡量前鋒的終結能力,同時也能衡量與前鋒對立的門將,一名前鋒如果頻頻錯失必進球的話,那麼我們可以說他腳法很臭,而如果一名門將能夠頻頻撲出必進球,那麼我們可以說他撲救逆天。在一場足球比賽中,計算對方的期望進球數和自己的丟球數就能夠得出門將在本場比賽的表現,而如果這個樣本足夠大,我們就能夠系統地評判這名門將的能力。

深度丨搶斷多不一定防守強,教你如何用數據來評判球員的防守能力


為了更好地感受到這個誤差,我們先來看看傳統的計算丟球率的方式。(丟球率=丟球數/被射正數,該數據越低越好)


在這項出場超過15次的門將的統計中。排名在英超前五位的門將分別是阿里松、舒梅切爾、亨德森、法比安斯基以及瓜伊塔。排名後五位的則分別是希頓、帕特里西奧、波普、皮克福德以及凱帕(墊底)。那麼,以期望值的方式來計算的話,排名又是如何的呢?


在新型的統計方式中(括號內表按丟球率計算時的排名),排名前五位的球員變成了瓜伊塔(5)、杜布拉夫卡(6)、亨德森(3)、福斯特(13)、舒梅切爾(2);排名後五位的變成了加扎尼加(8)、皮克福德(19)、帕特里西奧(17)、希頓(15)以及凱帕(20)。


可以看到兩種不同的統計方式排名完全不同(凱帕除外),原本丟球率排在13位的福斯特排名躥升到了第四,事實上他為球隊多救出了6.2球,居功至偉,但在傳統的計算方式中,由於忽略了撲救的難易,他的撲救能力被大大忽視。而加扎尼加則得益於傳統的計算方式,事實上他比預期少救出2球,這也與我們觀賽時感覺他並不穩的感受相符。最逆天的門將當屬瓜伊塔,他在兩項排名中都名列前茅,在預期值計算中,他比預期多救出了9.6次,堪稱門將中的戰鬥機。

深度丨搶斷多不一定防守強,教你如何用數據來評判球員的防守能力


結束語


通過兩期文章的介紹說明,相信大家對於數據統計都有了進一步的瞭解和認知,當你再次看到一列列的足球數據時也能看出其中的端倪。當然還是不要忘記我們強調的,足球比賽數據僅僅只是比賽的一部分,它無法完全還原整個賽場,更多地仍然要靠觀看比賽本身來加深理解。只有兩種方式一起結合,你才不會被數據所“欺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