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潼关作战:唐玄宗为选择哥舒翰?明明一仗就被安禄山全歼

潼关作战:唐玄宗为选择哥舒翰?明明一仗就被安禄山全歼

退一万步来讲,他也立即马上向皇帝揭发这种忤逆的行为!最大的关键就在于,哥舒翰没有这样做。站在我们普通人的氛围看,哥舒翰的这种行为当然没什么大问题,不过站在皇权的角度来看,哥舒翰的行为就是违法的!原因就是,哥舒翰作为帝国的军政大佬,自己的职责就是保卫皇权,现在有人在他面前公然提议要用武力清君侧,他却一声不吭,这是意味着什么?


历史上的潼关作战:唐玄宗为选择哥舒翰?明明一仗就被安禄山全歼


哥舒翰用武力兼并中央军的行为,让唐玄宗觉得他已经处在造反的边缘。唐玄宗派出了回长安养病的名将哥舒翰率二十多万军队去镇守。安禄山派他的儿子安庆绪攻潼关失败,只留下手下将领崔乾祐在陕继续伺机攻取潼关。哥舒翰一见这种情形,胆气壮了,下令部队过河。

骑兵将领王思礼率五万精兵打头阵,步兵将领庞忠率十万跟进。而哥舒翰和行军司马田良丘率三万士兵在河这边擂鼓助威。所有的粮食,都是要从潼关以东运来的,当年运粮的具体路线是:具体路线是:江南粮船沿运河行至汴水和黄河交汇的河口,卸粮入仓。


历史上的潼关作战:唐玄宗为选择哥舒翰?明明一仗就被安禄山全歼


在当时的背景下,唐玄宗虽然对哥舒翰产生了信任危机,但却并没有立马对哥舒翰进行责罚,毕竟在外有强敌的情况下,稍有不慎,很可能引发更严重的后果。

问题是,哥舒翰竟然说到做到,他先以商讨军情为名,将杜乾运召到自己的大营,然后擅自将其斩首。

接着他又用武力将杜乾运的这支中央军给强行兼并掉了。这个时候蒙古进攻潼关是灭亡了西夏以后从西往东进兵,守卫潼关没有粮食的担心,潼关难破,才更显得蒙古当年要与宋朝结盟的价值。


历史上的潼关作战:唐玄宗为选择哥舒翰?明明一仗就被安禄山全歼


事情发展到这一步,潼关守军与叛军的界限,恐怕伸手就能看的见。在安禄山的阵营中也算不上是核心人物。只是安禄山儿子安庆绪手下的一员大将,他攻打潼关实在也没有什么奇谋妙计。他吸取了安庆绪打了半年没有打下的教训。

最后一个就是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安禄山的谋反,从实质上无法真正威胁到帝国中央政府,因为他距离长安城很远,他打到长安需要一个很长的地方和时间。哥舒翰这个官军的统帅,最终被手下将领绑送安禄山,最终还是投降了叛军,一直死于安庆绪之手,晚节不保。潼关之战主要的原因是唐军自己打败了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