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水關若無關羽,誰還能斬殺華雄,理論上只有這一個人!


沂水關若無關羽,誰還能斬殺華雄,理論上只有這一個人!

華雄影視形象

沂水關之戰,是《三國演義》中的一大看點。十八路諸侯齊聚一堂,推舉四世三公袁本初為盟主,江東猛虎孫文臺為先鋒,舉眾諸侯之力與漢朝國賊董卓展開了一場紅與黑的對抗。諸侯聯軍一路氣勢如虹,抱著必勝的心態兵臨沂水關外。

沂水關若無關羽,誰還能斬殺華雄,理論上只有這一個人!

董卓影視形象

董卓急忙召眾商議,溫侯呂布當先請命,只見一將踴躍而起,說道:“殺雞焉用牛刀?不必溫侯有勞虎威。吾觀斬眾諸侯首級,如探囊取物。”——此人便是華雄。

華雄身長九尺,面如噀血,虎體狼腰,豹頭猿臂,號稱董卓麾下第一驍將。初出沂水關便斬殺鮑忠,大破江東猛虎孫堅。果然是英雄了得。一路連戰連捷,追至十八路諸侯大營外,亦連斬俞涉、潘鳳兩員戰將,十八鎮諸侯見者無不驚歎。正當眾人感嘆無人可退華雄之際。劉備坐下馬弓手關羽伺機請命,並以溫酒之間囊括華雄首級。

沂水關若無關羽,誰還能斬殺華雄,理論上只有這一個人!

關羽影視形象

那麼!當年的沂水關外,若無關雲長,還有誰能夠退敵呢?

對十八鎮諸侯,我常說,這是一群富有理想的群雄。這群大佬口中的“扶漢除賊”跟天公將軍張角的“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沒有本質的區別。對他們來說,扶不扶漢都意義不大,最重要的是自己的集團利益。每一路諸侯的最終目標都是“建立己之政權,代漢而自擁天下”也包括劉備與孫堅在內。


而這些諸侯都不是省油的燈,他們在打旗號聚義討賊的同時,都想以別家的力量與董卓兩敗俱傷,自己則可以坐收漁利。同時他們集結自己的隊伍,蓄勢待發,迎接下一場收割戰役。眾諸侯都抱有此等態度,又豈能是董卓的對手呢?因此!看似浩浩蕩蕩的十八鎮諸侯,實則是一盤散沙。如果他們能夠團結一致,從兵力上的優勢來算,一舉殲滅董卓都沒問題。可實際上呢?甚至連董卓麾下區區華雄都奈何不了,更別說對付名滿天下的呂布了。

沂水關若無關羽,誰還能斬殺華雄,理論上只有這一個人!

孫堅影視形象

在場的諸侯中,有沒有全力討董的?有!而且有兩人,分別是劉備與孫堅。不過他們雖然肯出全力,卻同樣不是真心扶漢,而是以戰養戰建立自己的政權。劉備自然不用多說,泥腿子出身,沒錢沒兵沒地,此次討董是他發展的好機會。而孫堅沒有自己的領土,自打劉表入駐荊州後,孫堅便成了一隻喪家之犬,依附在袁術處。袁術表面上對他客客氣氣,實則想把他牢牢的綁在自己麾下。所以孫堅也只能在戰爭中尋求機會。

這兩人,一個實力不夠。一個擁有實力卻總被袁術從中作梗。


再看其他諸侯。袁紹麾下的大將顏良、文丑、韓猛、高覽等人,一概沒有出現在討董現場;韓馥麾下的大將鞠義、張郃等人也都無影無蹤,僅以潘鳳頂替上將之名;曹操麾下只有六員猛將,分別是曹仁、曹洪、夏侯惇、夏侯淵、李典、樂進,但沒一人隨軍出征;……其他眾諸侯皆如此類。因此沂水關外打來打去,都是鮑忠、俞涉、潘鳳等二流武將。

——可見!眾諸侯的大將都跟顏良、文丑是同樣的情況。面對華雄的囂張叫陣,他們真的到了束手無策的地步了。

沂水關若無關羽,誰還能斬殺華雄,理論上只有這一個人!

張飛影視形象

整個諸侯聯盟中,除了關羽,就只有一人具備斬殺華雄的能力!

——他就是劉備、關羽的三弟,燕人張翼德。

華雄的武藝並不是很強,遠沒有達到頂級高手的層面。若不是袁術從中作梗,江東孫文臺不可能敗於其手。沂水關第一場打鬥,華雄便被打得不敢出關。程普不僅斬殺了華雄的副將胡軫,而且一路直殺上關。華雄在關上見狀,並不敢出關迎戰,只敢以箭雨勸退程普。原內容如下:

華雄副將胡軫曰:“某下關必斬孫堅首!”雄與兵三千,排列出關。堅見胡軫出馬,卻欲自出。程普飛馬挺矛,直取胡軫。鬥不數合,程普刺中胡軫咽喉,死於馬下。一陣直殺上關,關上矢如雨下。

此後!華雄多日內不敢出關。袁術見孫堅連戰連婕,害怕其發展過快自己管制不住,於是聽旁人建議,暗中剋扣孫堅的軍糧。華雄見孫堅多日內無動靜,於是料定孫堅軍中缺糧,遂與李肅商議燒了孫堅的餘糧。當時孫堅正在與華雄單挑,見糧草被燒,眾人失了糧草,彷彿天降噩夢,只顧慌忙逃生。孫堅於是退走。孫堅被華雄擊敗,是在十餘騎狼狽奔逃之際,被華雄的無數鐵騎追趕。因此華雄擊敗孫堅並不能算硬實力取勝。從二人第一次單挑打平來看,其武藝於孫堅大概是同一層面。

張飛是劉備的左膀右臂,武力值與關羽相比並不遜色。因此!他肯定有斬殺華雄的能力。

本文完!感謝您的點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