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伪到底是什么?虚伪如何改变?

吴昆华


虚伪对于孩童而言就是谎言,对于成人而言就是脸面。家里有人要出远门,你会说穷家富路多带点钱,这是虚伪吗?在家可以节俭,出门要风光。我个人认为在自己可以承受的经济范围里虚伪没什么大问题,但是如果打肿脸充胖子那种虚伪就让人接受不了了,因为在你经济上出现问题时父母和伴侣要和你一起承受,这样的虚伪就必须改变了。至于怎么改变我只能说虚伪的反义词是真实,而你的真实最好留给伴侣,因为对父母真实,他们会担心你的工作和生活。对朋友和同事真实会招来轻视。虚伪也好真实也罢,没有绝对!




咪娅66149341


虚伪可以理解为虚假、伪装,虚伪不仅是一种心理状态,也是一种行为方式。虚伪是人格的一种面具,一种人性包裹的外衣。

人类在使用时会自动操控,表现出对自己有利的一方面,也是一种自私化的表现。人都是趋利避害的,大部分在涉及到自身的时候,都会去虚伪的表达,这是一种“理智选择”,也是一种心里人格。

人人都有天性,人的内心深处也都有一个真我,我们也都在真我的感染下,去寻求本我,人们喜欢平等、真诚的交流,因而虚伪的人让我们心生厌恶。有时候虚伪的人往往不知道自己是虚伪的,他们会以一种优胜者的心态去认为,他们认为自己并不虚伪。

当然,虚伪在于不真诚,表面一套,背后一套,这类人往往是双面人,他们觉得自己是情商高,其实大家心里都很明镜。刚接触时这类人会给人一种随和感,但是相处久了,虚伪之处尽然显现,口是心非,一直扮演好人,实际上是个利益自私者。往往虚伪的人很尊重礼数,他们觉得这是一种门面,他们不一定了解礼数的内涵,但是他们会要求这样去做。

简单的定义虚伪并不能让人们真正的了解虚伪,还要从对立面去考虑,那就是谦虚,它和虚伪的区别是什么呢,就是角度与真诚。这要从两方面去看,一个是言者,一个是听者。

对于言者来讲,虚伪的角度很好去把控,只要在于自己是否真诚,说一句稍微贬低的实话,就是谦虚,强行贬低自己的违心话,就是虚伪。对于听者而言,对言者的“谦虚”标准将会很高,由于一般情况下言者的地位高于听者,听者想要的是有一个“平等交流”的预期,那么大部分听者就会出现选择性接受,你的话舒坦,你就是谦虚,你的话让我听得不爽,你就是虚伪。

由于地位的差距,和心理上的原因,使得言者觉得自己在谦虚,听者却觉得是虚伪。例如:

1、小王说:小李呀,开大奔啦,年轻有实力吗,,。
小王说:哪有哪有,家里的,自己买不起啦,啃老,啃老,,。
2、小王说:小李呀,开大奔啦,年轻有实力吗,,。
小王说:哪有哪有,油费贵,路上又堵,不如你们坐公交省心,,。

显然,1要比2听着舒服,可能人们就会说1是谦虚,2是虚伪了。如果是小王事业有成,宝马是仅用一部分钱自己买的,那么1不就变成了故作谦虚的虚伪了么;要是小王并不富裕,但是咬牙买下的,发现了油费贵,还堵车,那么他说的不就是有道理的么,并不虚伪(虽然这种说法缺乏了“同理心”)。所以,言者很难满足听者的要求,这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

那么,这么看的话虚伪到变成了人们不理解造成的,不能这么说,上面只是按照理性的角度去分析的,现实生活中还是感性占据多。所以,一些虚伪的人大家很容易的分辨出来,因为接触久了,关系熟了,什么看的也清楚了。虚伪的人无非就是假,明明是一个空囊,却装的十分高深的样子,然后巴拉巴拉一大堆。

当然,现实生活中不乏有这类虚伪的人,但是有时候我们并不要一下子定论,要看这种虚伪是真实的虚伪还是虚假的虚伪,二者有差别。往往真实的虚伪是一种善意,而虚假的虚伪是道貌岸然。这种人有一个特点就是,和你说话时说别人怎样怎样,和别人说话时说他人怎样怎样,和他人说话时又说你怎样怎样,这种人俨然已经成为虚伪高峰,已经逢人说话了。


语录:虚伪往往都是建立在谎言之上的,并且他们表里不一,最重要的就是不懂装懂。自己心里的真诚,别人是能看出来的,人人都有眼睛,人人都不是傻子。


每个人都有爱慕虚荣的时候,但是现实总是残酷的。很多东西我都不曾拥有,而我这个人又比较好强,其实实话实说,好强的深入面就是自卑,怕被人嘲笑自己。所以我经常打肿脸充胖子,我自己都会常常觉得自己不真实。这种感觉很讨厌,也让我自己很不舒服。因为我曾经就最讨厌这种人。活着活着就成了自己曾经最讨厌的样子。不过没关系,既然我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了,那就开始改吧。也许没有那么快改过来,但是一步一步来,先从承认自己所没有的做起吧!加油!一定会慢慢变好的!


听途


虚伪的几大表现:

一、假装通人情

假装通人情的表现,就是看似对于人情世故了若指掌,但其实还是“看人下菜碟”。

能用的上你时,你有忙他必帮,帮不了的忙前忙后,如同自家大事一般把事情“炒热”。

用不上你了,你的事就是他的累赘,能少干绝不多帮,能不帮绝不搭话。

虚伪的人根本不懂得“患难见真情”的道理,所以做人虚伪者,一般身边没有真朋友,虽然身边总是热热闹闹的,但其实如果自己观察就会发现,这样的人往往很多人都看不起她。

二、装大面儿

小标题是一句俚语,通俗的说就是喜欢装,装的越大,越惹人注意越好,同时还不忘时刻通过对比来强调自己的外在价值。

这种行为一般在对方产生所谓的“高消费”或是“有影响力的表率”之后,过度甚至夸大自己的作为所表现出的交际效果。

比如买个昂贵的东西,就要在周围人炫耀一番,当然有些是明着炫耀,有些是暗地里炫耀。

又比如说自己作了一些事情,得到他人的认可或是赞许,于是便要将这些“事迹”大肆宣扬.

客观的说,人,多少有点虚荣心,我并不认为人没有虚荣心就一定是好事:

有时候虚荣心会让我们更快的进步,因为虚荣心也是一种动力。

不过,物极必反,虚荣心过强的人,就容易变得虚伪。

三、停不下来的挥舞

虚伪的人,不怕别人不关注他们,而是怕一旦关注的时候,关注的是他们的缺点和不足。

所以这些人想方设法掩饰自己的不足,所以会不断的舞,在舞中扭动着自己的丑态,在舞中让自己强行忘却自己的斑斑劣迹。

虽然这种行为在明眼人看来是一种非常荒唐的做法,但我们不得不承认一点,这个世界的大多数人都不够聪明,或者说大多数人都很容易被蒙蔽。

当代有句俗语说得好:这年头傻子太多了,骗子都要不够用了。

不管我们是否承认,虚伪者的舞姿确实让这些人着迷,他们欣赏着并赞叹着虚伪者的美好,也许某一天他们之中的一些人能够看透那些虚伪的本相是丑陋的,但至少在此时,我们能做的就只有管好自己了。

不过,管好自己,也就足够了。

四、假惺惺与真做作

人,有很多张面孔。

对亲人的,对朋友的,对爱人的,甚至对自己的,面孔不同,表情和神态也不尽相同。

人们需要用不同的身份转化来适应环境,这原本是一件无可厚非的事情。

但偏偏就有那么一些人,用非常虚伪的面孔去展现他们的嬉笑怒骂:

假惺惺的可怜,真做作的强调;假惺惺的关爱,真做作的表态。

亦假亦真,还是一假一真,我们可能看的多了,也就看的疲惫了。

在那些思前想后的对抗中,我们确实反感那些没什么意义的真真假假,而事实上,为了生活的我们还需要去勉励自己去应付,去沟通。

所以说一千道一万的结果,其实只有一句话:

看破,别说破。

谈谈如何改变

孟子认为,一个人要改过迁善,必须要‘知耻’。知道羞耻,才能重新恢复善良的本性,即所谓‘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在孟子看来,‘知耻’,既是一个人具有道德责任的体现,也是具有道德评价能力的表现。

只有‘知耻’才会有自我道德意识的觉醒,才会意识到自身的道德责任,才能进行自我教育。知耻只是前提,通过改过进而实现迁善才是最终目的。因此,孟子鼓励人们改过自新,极力提倡‘闻过则善’,主张‘乐取于人为善’,即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以人之长补己之短。”

首先为自己意识到这一点并想为之改变微笑一下吧!这代表你能够较快地改变,只要找到合适的方法。我也希望这个世界上能增加一些像你一样懂得反省的人。

人的性格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但这肯定不能作为自甘堕落的理由。

我一直相信一个简单的道理:相由心生。

以前上高中时,曾经临摹一本素描,每一页都是一种职业的代表人物。有军人,有教授,有农民等等。当你看到这些人物,会发现虽然都是男性,但职业气质却完全不同。尤其在并列到一起后更加明显。这个小经历让我印象深刻。

我不禁想到,假如一段时间内你看了几本好书,看了几部好电影,它们对你产生的效果也许不会立竿见影,但它们一定会在你的人生中留下一些痕迹,让你在不知不觉中作出一些选择,而这些选择是在你不经意将好的、积极向上的思维方式移植到你的大脑之后所作出的,是在你为自己彷徨不知所措时可能想都想不到的。

内省,是更具深度的思考。

这个世界也许充斥着虚伪、假模假式,但你可以选择不去跟随与模仿,久而久之也就不会受到影响。

另外你也可以这样想,过人之人必有过人之处。当你遇到一些获得成功评价却不太好的人时,不要想着:他可能利用了不正当手段…不去自我安慰,努力寻找他身上的可取之处,并默默地向他学习。这样,又一个可能让你产生虚伪的通路就被你堵死了。


木村上春树


虚伪是什么,是个人的心情做怪,你虚伪就是爱面子,不管什么时候知只要你面对的朋友和同事,同学等,你的虛容心做怪,你就会冒出一些本不该做的事和说的话,就会违心的做出过分的事说到底就是面子的问题


用流水户967612125515


虚伪是虚假不真实,不实在,一个人的性格很难改变,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