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好久不見

福州,好久不見

三山蒼蒼,閩水泱泱。

福州,一座千年古城,

山海交融、名人輩出,

2200多年的薪火相傳,

積澱了她兼容幷蓄的人文底蘊,

彰顯了她韻味綿長的獨特魅力。

(三坊七巷,攝影師@李芳)

福州,好久不见

(左海-西湖公園,攝影師@趙建明)

福州,好久不见

現在,

跟隨鏡頭,

一起重新發現福州!

三山一水

福州地處閩中鷲峰山脈南段,

戴雲山脈北段東側,

西高東低,層層跌落,

倚山面海,形成天然屏障。

(福建省地形圖下的福州)

福州,好久不见

明代謝肇淛在《五雜俎》一書中

這樣描述福州的山川形勝:

城中之山半截郭外;

大江數重,環繞如帶:

四面諸山,環拱會城。

而今,

技術的進步讓我們更方便

瞭解福州主城區地貌,

鳥瞰清晰可見福州盆地。

(谷歌地球上看福州)

福州,好久不见

受益於易守難攻的地勢,

自古至今,

福州在政治、經濟、軍事、文化諸方面

都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

多變的地勢使得福州礦藏豐富,

境內壽山出產的田黃石,

溫潤通靈,宜於篆雕,價逾黃金,

人稱“石中之王”。

(壽山石雕作品《春回大地》,來源@鄭世斌)

福州,好久不见

獨特的地形,

還與緯度、海洋一道,

形成了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

使得全年溫暖溼潤,植被旺盛生長,

森林覆蓋率和空氣質量均居國內城市前列!

(福道蜿蜒在林木間,攝影師@陳鶴)

福州,好久不见

其中,市樹榕樹規模壯觀。

植榕歷史可追溯到北宋時期,

福州太守張伯玉倡導“編戶植榕”,

令“榕蔭滿城,暑不張蓋”。

(1985年榕樹被定為市樹,攝影師@陳怡建)

福州,好久不见

地質結構進而又與多雨的氣候

共同造成了福州地下“熱田”。

水落到三面大山或地面,

源源不斷地沿地質裂隙下滲,

形成豐富的地下水。

(福州城三面環山,攝影師@輝藏勿擾)

福州,好久不见

福州盆地岩漿活動強烈、斷裂結構發育,

粘性土層則阻止了熱能和熱水的散失。

經過地下加熱的水向斷裂通道上升,

與淺部低溫冷水混合,

就形成了淺層中溫熱水和溫泉出露帶。

福州乃成為全國三大溫泉區之一,

其溫泉量大、溫高、質好、泉脈廣。

(福到溫泉,攝影師@宮正)

福州,好久不见

宋代名相李綱詩曰:

玉池金屋浴蘭芳,千古華清第一湯;

何似此泉澆病叟,不妨更入荔枝鄉。

(福州溫泉分佈圖)

福州,好久不见

走近福州城,

于山、烏山、屏山“三山”鼎立,

山中分別有白塔、烏塔、鎮海樓等建築。

閩江宛如玉帶穿城而過,

形成了“山在城中,城在山內”的獨特風貌,

“三山一水”也成為福州的標誌。

(榕城雙塔,攝影師@陳建國)

福州,好久不见

城區東面有一座鼓山,

山中鼓嶺高800多米,

夏日最高氣溫不超過30℃,

曾吸引了許多不耐福州酷暑的西方人士。

(森林覆蓋的鼓嶺最美公路,攝影師@葉義斌)

福州,好久不见

2012年2月15日,

習近平同志在美國華盛頓訪問時,

曾向中美來賓生動講述了一段1992年

發生在鼓嶺的中美友好交往的佳話。

(鼓嶺從近代至今都是福州著名的夏天避暑場所,攝影師@程惠萍)

福州,好久不见

500年前,

詩人陳軒有詩讚福州曰:

城裡三山古越都,樓臺相望跨蓬壺。

有時細雨微煙罩,便是天然水墨圖。

(福州西湖至今有1700多年的歷史,是福州保留最完整的一座古典園林,攝影師@張永豔)

福州,好久不见

而今,

又豈止於三山鼎峙、兩塔摩雲、

一江橫貫、四圍煙嵐,

放眼但見現代建築鱗次櫛比,

公園花紅草綠點綴其間,

一條條大道直通天邊。

(晉朝時期的福州城)

福州,好久不见

(現代化福州城早已高樓萬丈起,直衝雲霄,攝影師@蘭冠華)

福州,好久不见

福州內河由天然與人工結合而成。

自2000餘年前閩越王無諸構築冶城而後,

歷史上每次擴城都挖有護城河。

(安泰河前身是五代時閩王王審知所建羅城的護城河,始建於公元 901 年,攝影師@王曉峰)

福州,好久不见

如今,

走進福州縱橫交錯的河道水系,

但見碧波盪漾、遊船穿梭,

盡顯一派水清、河暢、岸綠、景美的華麗景象。

(清水穿城過,人在畫中游。攝影師@原浩)

福州,好久不见

擁抱海洋

臨海是福州的一大優勢。

全市海岸線長達1千公里,

港灣島嶼星羅棋佈,

淺海灘塗面積廣闊。

(海上漁村,攝影師@鄭成樂)

福州,好久不见

福州早在距今1900年前的東漢時期,

就和東洋、南洋有交通往來。

福州港古稱東冶港,

是中國直達越南的最古老的航路之一。

(現代化的福州港江陰港區,攝影師@鄭成樂)

福州,好久不见

唐代,福州和泉州都成為國際貿易港。

五代時,王審知在執政的29年中,

積極發展海外交通,

開闢黃岐半島的甘棠港……

(甘棠港,是現今福州地區有明確記載與確切地點的最早港口,供圖@楊東漢)

福州,好久不见

宋代在繼承五代閩國經濟發展的基礎上,

福州海外貿易進一步發展,

成為“百貨隨潮船入市,萬家沽酒戶垂簾”的繁華港口城市

和“大治海舟至千艘”的全國造船業中心。

明代,鄭和七次率領巨大艦隊出使西洋,

每次都經過福州,進入閩江,

在閩江口和長樂吳航港停泊,等候冬季朔風,

補充給養,招添水手,然後揚帆出國。

(羅星塔原為古代港口航標,是國際公認的航標、閩江門戶標誌,被譽為“China Tower”,即中國塔,攝影師@劉志臻)

福州,好久不见

雍正七年(1729年)全面開放海禁,

“西南洋諸口鹹來互市”,

福州貿易漸趨繁榮。

鴉片戰爭後,

福州被闢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

城市規模日益擴大。

城內、南臺和倉山連成一片,

上杭、下杭、中亭等成為商賈雲集的街市,

倉山成為外國領事館區。

(上下杭是福州近代發展史的重要見證,被譽為“福州傳統商業博物館”,攝影師@林聰生)

福州,好久不见

福州之所以成為近代中國海軍的“搖籃”,

背後有著深厚的底蘊。

春秋時期,

吳王夫差就曾在長樂造船。

三國時期,福州已製造不少海船。

南宋紹興十年(1140年),

朝廷一次就下令福州等地治海舟千艘,

造船工業更加發達。

當時福州所造的船稱為“福船”。

(白馬河的福船,攝影師@陳俊華)

福州,好久不见

據《天下郡國利病書》所載,

名將戚繼光曾說,

在海上戰鬥中,

“福船乘風下壓,如車碾螳螂,

鬥船力,不鬥人力,每每取勝”。

(長門炮臺,是中國保留下來的最古老的最大的炮臺,它始建於明崇禎五年,清代重建。1884年的中法馬江海戰中,曾擊傷排水量4585噸的法國艦隊拉加利桑尼亞號裝甲巡洋艦,攝影師@鄭成樂)

福州,好久不见

同治五年(1866年),

左宗棠倡議在馬尾設船政局,

福州船政局成為中國近代造船工業的先驅。

(有著“中國塔”美譽的羅星塔下船政人物雕像,攝影師@歐陽進權)

福州,好久不见

馬尾造船廠建造出十幾艘軍艦,

編成福建海軍艦隊。

至光緒十年(1884年),

福州船政局共造出軍艦、商船24艘,

有工人3000餘名。

(船政衙門,攝影師@原浩)

福州,好久不见

為培養海軍骨幹,

左宗棠、沈葆楨在馬尾創辦福州船政學堂。

它是以富國強兵為目的,

著力引進西方現代科學技術的清代第一所水師學堂,

以紮實的專業知識教育學生,

還派出大批優秀學生到西方去吸取新知。

(1918年拍攝的馬尾,攝影師@西德尼·戴維·甘博【美】)

福州,好久不见

福州是習近平同志長期工作生活的地方,

是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的重要形成地和實踐地。

上世紀90年代,

習近平同志親自領導了福州的現代化建設,

極具前瞻地提出“東進南下”戰略構想,

並強調“江海興則福州興”。

如今,長樂撤市改區,

福州城區一步到海!

(一座現代化濱海新城正在崛起,攝影師@鄭帥)

福州,好久不见

海洋文明也深深影響了這裡的人,

福州是重點僑鄉。

海外華僑、華人多達100餘萬人,

分佈於五大洲的102個國家和地區。

歷史名城

福州是一座歷史古城。

距今5000~7000年前原始社會的新石器時代早期,

福州地區就有氏族部落長期定居。

“閩人”就是當時的土著居民。

(曇石山遺址博物館。曇石山文化遺址是中國東南地區最典型的新石器文化遺存之一。攝影師@林明秋)

福州,好久不见

距今約4000年前,夏朝時期,

這裡的閩族居民已和中原地區的華夏族有了聯繫。

至周代,這裡與中原的關係更加密切。

戰國中期(公元前334年),

越王勾踐六世孫無疆為楚威王擊敗殺死,

越國開始瓦解,王族南奔,

部份越人入閩,與閩族融合成為閩越族。

公元前221年,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向福建進軍。

公元前220年,

秦始皇廢閩越王無諸為君長,

在福建地區設閩中郡。

秦末,群雄並起,逐鹿中原,

無諸率閩越族人先是反秦,

繼而佐劉邦攻項羽。

(位於福州晉安新店的閩越城遺址(西城牆),由漢初閩越王無諸所建,迄今已有 2200 多年,攝影師@楊勇)

福州,好久不见

漢高祖五年(前202年),

漢封無諸為閩越王,

“王閩中故地,都東冶”,

福州成為閩越國的都城。

(屏山地鐵工地出土的漢代瓦當、筒瓦、板瓦組合,上面印有閩越國文字。供圖@黃榮春)

福州,好久不见

(福州古城,來源@福建測繪地理信息應用成果和地圖展覽)

福州,好久不见

無諸依冶山建城,人稱“冶城”。

晉武帝太康三年(282年),

福州為晉安郡的郡城,時稱“子城”。

南朝、隋唐時,

福州曾作為豐州、泉州、閩州、建州的州城。

(冶山春秋園,攝影師@董珍)

福州,好久不见

唐開元十三年(725年),

改設福州都督府,

從此,福州就定了名。

唐末,河南光州固始人王審知

隨其兄王潮率兵南下,

佔領福建全境,

創立閩國,定都福州。

唐天覆元年(901年),

王審知在子城外環建大城,

設八城門、九便門、三水門,稱“羅城”,

全部用印有“錢紋”圖案的城磚砌城。

羅城內除官吏居住外,

還讓百姓按規定地段修建住宅,

分段圍以高牆,稱之為坊,

這便是“三坊七巷”的雛型。

天覆二年(902年),

在大城南北增築月城,

大城夾在其中,人稱“夾城”。

因南門外一帶地勢低窪,

又建城牆以防洪。

是時全城略呈圓形,

越王山(屏山)、九仙山(于山)、烏山均被圈入城中,

福州因而別稱三山。

後來,王審知的兒子王延鈞立國號“大閩”,

將福州改稱為“長樂府”、“東都”,

北宋開寶七年(974年)福州刺史錢昱

在夾城之外增築外城。

(于山古城牆位於于山腳下,在五代梁夾城和宋外城的基礎上,石砌明代古城牆。攝影師@張旭陽)

福州,好久不见

南宋紹興之後,金兵猖獗,

中原塗炭,

福州被視為“武陵桃源”,

避亂者漸次而來,典章人物,

極一時之盛。

(宋代福州城區,來源@福建測繪地理信息應用成果和地圖展覽)

福州,好久不见

南宋末,益王趙昰登基於福州,

升福州為福安府,作為行都。

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

設福建行中原省於泉州,

三年後遷返福州。

明代,統治者輕徭薄賦,獎廉肅貪,

鼓勵墾荒,發展生產,

福州經濟恢復,

紡織業、商業、航海業復甦。

(福州鎮海樓位於屏山之巔,明洪武四年(1371年)始建,原是作為各城門樓的樣樓,後更名為鎮海樓,是福州古城的最高樓,攝影師@嚴俊)

福州,好久不见

明洪武四年(1371年),

在唐代的夾城與宋代的外城基礎上砌石城以防倭,

是為福州府城。

此城沿用至辛亥革命後才陸續被拆除。

(“晚明福州府”圖,來源@《三山舊夢》劇組)

福州,好久不见

明末,清兵入關,

唐王朱聿鍵在福州即位,

稱福州為天興府,又稱“福京”,

作為行都。

明清時,福州為福州府府治。

(1870年代初,從煙臺山遠望福州城)

福州,好久不见

從民國年間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

福州均為福建省的省會。

其間民國22年(1933年)“福建事變”時期,

曾一度作為“中華共和國人民革命政府”的國都。

(1920年代,福州洪山橋舊影)

福州,好久不见

1949年8月17日,

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福州,

古城獲得新生。

(八一七路,攝影師@俞松)

福州,好久不见

這座歷史古城保留下了不少有價值的文物名勝。

屏山南麓修建於北宋乾德二年(964年)的華林寺,

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大殿用材之大(口徑60公分),

數量之多(500立方米),

離土樹齡之長(100~1400年),

均為國內所罕見。

該殿運用梁、棟、斗拱解決

高度、跨度和承載問題,

建築技術十分高明。

整個建築結構都是榫卯相和,

不用一根鐵釘。

(華林寺大殿,攝影師@朱明亮)

福州,好久不见

城內的三坊七巷是傳統街區。

它以福州最繁榮的南后街為中軸,

東列七巷:楊橋巷、郎官巷、塔巷、

黃巷、安民巷、宮巷、吉庇巷:

西橫三坊:衣錦坊、文儒坊、光祿坊。

這是中國至今尚存的古老傳統坊巷的活化石。

(三坊七巷。福州三坊七巷保留著唐宋遺留的坊巷格局和 200 多座明清時期古建築,被譽為“中國明清古建築博物館”,攝影師@楊婀娜)

福州,好久不见

在漫長的封建社會里,

城內有大批的官宅府第名人韻士的園林庭院:

不少地方至今保留著代表古代建築精華的明清民居。

(陳寶琛故居,攝影師@陳怡建)

福州,好久不见

除三坊七巷外,

還有朱紫坊、鰲峰坊、花園弄等。

許多古典式的亭臺樓閣,

盡展江南園林藝術風采,

使古城更顯得雍容華貴,典雅端莊。

(朱紫坊,攝影師@林志源)

福州,好久不见

福州文化昌盛,英才輩出。

遠在唐代開元間,

福州就設立“麗正書院”“集賢書院”

作為修書和出版的機構,

並在城西北設置廟學。

宋代,這裡出現私人創辦的供人閱覽的“巢經樓”,

可稱為中國最早的的公共圖書館。

清康熙年間,

福州的書院開始興起,

其中的鰲峰、鳳池、正誼、致用,

被稱為清代福建省城“四大書院”。

“書院文化”作為福州古代教育的結晶,

是一張絕佳的城市歷史文化名片。

(學生在鰲峰書院重溫《福州古厝》,攝影師@池遠)

福州,好久不见

近現代歷史上,

福州籍著名人物燦若群星。

民族英雄林則徐,

馬尾船政的創辦者沈葆楨,

啟蒙思想家嚴復,

最早介紹西方文學的翻譯家林紓,

戊戌政變六君子之一林旭,

黃花岡七十二烈士的林文、林覺民、方聲洞,

鄭振鐸、冰心、廬隱、林徽因、

李儼、鄭天挺、侯德榜、

薩本棟、吳憲、陳景潤……

都是福州的兒女。

(俯瞰林則徐紀念館,攝影師@俞松)

福州,好久不见

悠久的歷史,

還孕育了福州豐富的文化。

閩劇和評話流行於福州方言區、

港臺地區和東南亞一帶。

閩劇《釵頭鳳》參加全國地方戲曲觀摩演出大會,

評話《六離門》《夫人城》晉京參加國慶10週年獻禮……

(閩劇《蘭花賦》,攝影師@黃立新)

福州,好久不见

福州話,又稱福州語,

是閩江下游的舊福州府“十邑”的共通語,

是閩東地區的代表方言,

也是福州民系所使用的母語,

屬於漢語族的閩語分支。

(超萌卡通形象搭配上“虎糾話”買菜常用語)

福州,好久不见

閩菜文化博大精深,

是“八大菜系”之一,

閩菜發源於福州,

以福州菜為基礎,

有“福州菜飄香四海,食文化千古流傳”之稱,

佛跳牆堪稱一絕,

魚丸、肉燕等小吃亦各具特色。

(“閩菜之首”佛跳牆,資料圖)

福州,好久不见

“福州海味,在春三二月間,

最流行而最肥美的,

要算來自長樂的蚌肉,

與海濱一帶多有的蠣房。”

在文人郁達夫筆下,

福州味道令人垂涎欲滴。

福州市花茉莉古名“抹麗”“莫離”,

花雖小,但很有特色,

浩白芬芳,清新不濁,香氣宜人。

福州是中國最早種植茉莉花的城市,

自秦漢至今已有2000多年曆史。

福州茉莉花被公認為世界上最清香的茉莉花

熏製而成的茉莉花茶聞名遐邇。

(茉莉茶香飄萬里,攝影師@王瑞忠)

福州,好久不见

(位於福州三江口的海峽文化藝術中心,建築形態突出市花茉莉花元素,攝影師@徐小麗)

福州,好久不见

……

這,

就是我們認識的福州!

(閩都晨曲,攝影師@曾雄)

福州,好久不见

(五一廣場,攝影師@俞松)

福州,好久不见

(福州屏山鎮海樓,攝影師@林武旺)

福州,好久不见

①:《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誌福建省-福州市志》;福州市地方誌編纂委員會編;1998;

②:《泡在溫泉裡的福州》;2010;

③:《中國福州》;中共福州市委宣傳部 福州市人民政府新聞辦;

④:《春風沉醉的晚上》;郁達夫;2017;

END

福州,好久不见

今天,我把三明的春天寄給你

晨昏暮色正甦醒,這是我愛的漳州東山島!

想擁有一個安靜的春天?那就去福建這些最值得逛的古鎮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