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最後一位格格,半生坎坷活到2004年,臨終說出溥儀不敢說的話

愛新覺羅·韞歡:"我的家族很特殊,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中國歷史的罪人,我這一生能夠有機會為人民服務,是我最大的榮幸。"這位即將走到生命盡頭的老人,說出了連溥儀都沒敢說出的話。


清朝最後一位格格,半生坎坷活到2004年,臨終說出溥儀不敢說的話

韞歡(左)

現在似乎很多人都在抱怨自己的出身,嫌棄父母沒能給自己一個優越的先天條件,羨慕那些生來就在羅馬的人。只是,良好的出身真的能決定以後飛黃騰達嗎?縱觀中華上下五千年,有人出身寒門卻高就拜相,也有人出身帝王卻亡家亡國。對於清朝的一些皇家子弟,生活在王朝的末代,雖然出生高貴,但也註定了他們的悲劇一生。

清朝最後一位格格,半生坎坷活到2004年,臨終說出溥儀不敢說的話

韞歡

愛新覺羅·韞歡,漢名金志堅,出生在民國十年,也就是滿清滅亡第十年才出生。她是滿清的最後一個皇室成員,最後一個格格,也是溥儀最小的親妹妹。在她出生前,就已經發生了辛亥革命,當時溥儀已經宣告退位,可以說她和普通人沒什麼區別,"格格"也只是個頭銜。但是根據《清室優待條例》,她們這些滿族皇裔仍然可以享受各種特權,再加上韞歡本身就出生於醇親王府,所以她的童年過得還是比較優渥的。

韞歡與溥儀雖說是親兄妹,但他們從未見過面。溥儀退位後,一直住在紫禁城,而韞歡從小在醇親王府長大,兩人並無交集。在她三歲那年,溥儀被馮玉祥趕出紫禁城,遠居天津。後來抗戰時期,溥儀又被日本人扶植為偽滿洲國的皇帝,威風了幾年後又淪為階下囚。韞歡的生活雖然不像她哥哥一樣一波三折,也算平穩,但是也頗受指指點點。畢竟曾經是清朝的貴族,在老百姓心中,他們始終是壓迫者。韞歡能有安穩的生活,離不開她的父親載灃。

清朝最後一位格格,半生坎坷活到2004年,臨終說出溥儀不敢說的話

溥儀

在韞歡的成長過程中,受其父親醇親王載灃的影響較大。當年溥儀退位後,載灃身邊的滿清遺老一直在從事著復辟運動,只有載灃一人從不參與。即使是受到滿洲政權的邀請,他也不為所動,因為他明白清廷的腐朽已經蔓延多年,他看清了那些虛名,不願意再為那些不切實際的想法花費力氣。所以他在對子女的教育上,從來不會讓他們刻意記住自己的身份,而是放下仇恨,好好做人。韞歡也深深記住了父親的教誨,在國家與私人恩怨上處理的非常得當。

清朝最後一位格格,半生坎坷活到2004年,臨終說出溥儀不敢說的話

載灃

韞歡與溥儀不同,溥儀執著於皇位,不會在意是否符合民族大義。而韞歡更懂世事,她把自家的古董與地契都交給了國家,放下了虛名與貪慾。韞歡的一生及其普通,卻又與眾不同,也許是從小受過良好的教育,她對教書有著獨特的感情。建國後,她進入北京競業小學教書,從此投身教育事業。

在成為人民教師以後,韞歡一直兢兢業業,認真負責,深受學生的喜歡。對於這份工作,她是真心喜歡的,還拿過不少榮譽,多次被評為"模範教師"。後來經過好友介紹,她認識了另一位教師——喬宏志,兩個人一見鍾情,絲毫不介意對方的出身,很快便結為夫妻。後來韞歡生有三個孩子,終於過上了自己想要的普通平凡的生活。

清朝最後一位格格,半生坎坷活到2004年,臨終說出溥儀不敢說的話

韞歡(圖右)

然而現實總是不盡人意,韞歡結婚七年後,丈夫就因病去世了,這對韞歡無疑是巨大的打擊。好在她真的如同名字"志堅"一般堅強樂觀,當時年僅35歲的她,沒有選擇接受政府的補助,也沒有選擇再嫁。在受盡歧視的日子裡,她一邊努力工作,一邊拉扯孩子長大。在那段艱辛的日子裡,她幫助了很多無法上學的孩子,還開辦女子職業學院,在三尺講臺上奉獻自己的一生。直至2004年,這位堅強的老人實在撐不住了,帶著對中華人民的歉意離開了這個世界。

清朝最後一位格格,半生坎坷活到2004年,臨終說出溥儀不敢說的話

在韞歡離世前,仍然帶著對中華人民的歉意,說出了溥儀這輩子都不敢說的話,她代表她的家族向世人道歉。人人都說"大清誤國",是滿清將中國拖入黑暗深淵中,是滿清讓中國遭受了那麼多毒打,事實確實是這樣。但是道歉這句話卻不應該由韞歡說出,這位老人將自己捆在講臺上,用自己一生的奉獻來為家族贖罪,怎麼能不讓人感動流淚。作為人民教師,她已經足夠偉大,作為滿清格格,她的一生才叫值得!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您的關注,留言和點贊才是對我最大的鼓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