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最后一位格格,半生坎坷活到2004年,临终说出溥仪不敢说的话

爱新觉罗·韫欢:"我的家族很特殊,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中国历史的罪人,我这一生能够有机会为人民服务,是我最大的荣幸。"这位即将走到生命尽头的老人,说出了连溥仪都没敢说出的话。


清朝最后一位格格,半生坎坷活到2004年,临终说出溥仪不敢说的话

韫欢(左)

现在似乎很多人都在抱怨自己的出身,嫌弃父母没能给自己一个优越的先天条件,羡慕那些生来就在罗马的人。只是,良好的出身真的能决定以后飞黄腾达吗?纵观中华上下五千年,有人出身寒门却高就拜相,也有人出身帝王却亡家亡国。对于清朝的一些皇家子弟,生活在王朝的末代,虽然出生高贵,但也注定了他们的悲剧一生。

清朝最后一位格格,半生坎坷活到2004年,临终说出溥仪不敢说的话

韫欢

爱新觉罗·韫欢,汉名金志坚,出生在民国十年,也就是满清灭亡第十年才出生。她是满清的最后一个皇室成员,最后一个格格,也是溥仪最小的亲妹妹。在她出生前,就已经发生了辛亥革命,当时溥仪已经宣告退位,可以说她和普通人没什么区别,"格格"也只是个头衔。但是根据《清室优待条例》,她们这些满族皇裔仍然可以享受各种特权,再加上韫欢本身就出生于醇亲王府,所以她的童年过得还是比较优渥的。

韫欢与溥仪虽说是亲兄妹,但他们从未见过面。溥仪退位后,一直住在紫禁城,而韫欢从小在醇亲王府长大,两人并无交集。在她三岁那年,溥仪被冯玉祥赶出紫禁城,远居天津。后来抗战时期,溥仪又被日本人扶植为伪满洲国的皇帝,威风了几年后又沦为阶下囚。韫欢的生活虽然不像她哥哥一样一波三折,也算平稳,但是也颇受指指点点。毕竟曾经是清朝的贵族,在老百姓心中,他们始终是压迫者。韫欢能有安稳的生活,离不开她的父亲载沣。

清朝最后一位格格,半生坎坷活到2004年,临终说出溥仪不敢说的话

溥仪

在韫欢的成长过程中,受其父亲醇亲王载沣的影响较大。当年溥仪退位后,载沣身边的满清遗老一直在从事着复辟运动,只有载沣一人从不参与。即使是受到满洲政权的邀请,他也不为所动,因为他明白清廷的腐朽已经蔓延多年,他看清了那些虚名,不愿意再为那些不切实际的想法花费力气。所以他在对子女的教育上,从来不会让他们刻意记住自己的身份,而是放下仇恨,好好做人。韫欢也深深记住了父亲的教诲,在国家与私人恩怨上处理的非常得当。

清朝最后一位格格,半生坎坷活到2004年,临终说出溥仪不敢说的话

载沣

韫欢与溥仪不同,溥仪执着于皇位,不会在意是否符合民族大义。而韫欢更懂世事,她把自家的古董与地契都交给了国家,放下了虚名与贪欲。韫欢的一生及其普通,却又与众不同,也许是从小受过良好的教育,她对教书有着独特的感情。建国后,她进入北京竞业小学教书,从此投身教育事业。

在成为人民教师以后,韫欢一直兢兢业业,认真负责,深受学生的喜欢。对于这份工作,她是真心喜欢的,还拿过不少荣誉,多次被评为"模范教师"。后来经过好友介绍,她认识了另一位教师——乔宏志,两个人一见钟情,丝毫不介意对方的出身,很快便结为夫妻。后来韫欢生有三个孩子,终于过上了自己想要的普通平凡的生活。

清朝最后一位格格,半生坎坷活到2004年,临终说出溥仪不敢说的话

韫欢(图右)

然而现实总是不尽人意,韫欢结婚七年后,丈夫就因病去世了,这对韫欢无疑是巨大的打击。好在她真的如同名字"志坚"一般坚强乐观,当时年仅35岁的她,没有选择接受政府的补助,也没有选择再嫁。在受尽歧视的日子里,她一边努力工作,一边拉扯孩子长大。在那段艰辛的日子里,她帮助了很多无法上学的孩子,还开办女子职业学院,在三尺讲台上奉献自己的一生。直至2004年,这位坚强的老人实在撑不住了,带着对中华人民的歉意离开了这个世界。

清朝最后一位格格,半生坎坷活到2004年,临终说出溥仪不敢说的话

在韫欢离世前,仍然带着对中华人民的歉意,说出了溥仪这辈子都不敢说的话,她代表她的家族向世人道歉。人人都说"大清误国",是满清将中国拖入黑暗深渊中,是满清让中国遭受了那么多毒打,事实确实是这样。但是道歉这句话却不应该由韫欢说出,这位老人将自己捆在讲台上,用自己一生的奉献来为家族赎罪,怎么能不让人感动流泪。作为人民教师,她已经足够伟大,作为满清格格,她的一生才叫值得!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您的关注,留言和点赞才是对我最大的鼓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