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千年文学,为谁而写作?

1

  新千年文学从产生到今天,已经有三年时间。我们都知道,新千年文学的发源地是北大中文论坛小说版。我们的绝大多数作者,都是通过发表自己的作品和阅读他人的作品,相互结识的。

  新千年文学的缘起是2007年初的小说版改革,这次改革针对的是之前小说版一片沉寂的状态。当时虽然小说版在发帖上几乎没有什么限制,但是文章更新的很缓慢。原因很明显,北大中文论坛小说版与其他文学论坛,并没有什么显著的区别。北大中文论坛本身有一定的号召力和吸引力,但想发小说的人过来一看,没有什么新意,而且人气又不高,那么发国一、两篇文章,没有什么人关注,以后就不来了。当时改革的首要目的,就是使小说版与其他小说论坛不同,而主要是与萌芽、左岸、红袖、故乡,这些还能称得上比较“纯文学”化的小说版不同。


新千年文学,为谁而写作?

第一届新千年文化节


  2007年初,只有这些文学论坛,没有被武侠、玄幻、言情、穿越这些比较流行的通俗大众文学占领。当然,或许还有一些论坛也没有被占领,但都没有太大的影响。虽然2007年小说版上鱼龙混杂,但是仍然有一些真正把小说当做一门艺术来写的作者。但是他们的作品在没加精和推荐的情况下,很容易被别的帖子,尤其是那些连载的武侠、科幻、言情之类的小说覆盖。而在小说版改革之后。通俗类小说并没有被限制,只是版主采取不支持的态度,即不加精和推荐。当时管理员和一些网友设想,就是开设一个子版,专门发通俗类的小说。因为怕论坛和小说版的人气会受到影响。

  事实上,自从小说版改革之后,不到半个月,就真的没有发武侠、言情之类小说的了。但是,小说版的人气不但没有减少,反而逐渐的提升。大多数来小说版发文章和看帖的朋友,有部分原因,是冲着“北大”两个字来的。但是他们过来一看,北大中文论坛如果没有他们想象中的那样好,没有他们要读的文章,那么一定会很失望。2007年之前的大约两、三年里,就是这种状况。而改革之后,同时实行每月推荐,把以前论坛上的精华文章都整理出来置顶,这样就逐渐产生口碑效应,越来越多真正热爱小说,把小说创作当做艺术的作者,就聚集过来。

  我相信,很多人开始都抱着试探的心态,看看北大中文论坛小说版是不是如“公告”所说的,“以崭新的姿态筑造真正纯文学的家园,引领中文小说创作走向纯正性的路途。”因为像红袖也号称是“纯文学”论坛,但大约是2006年以后,就越来越不纯了。这和版主和管理员很大的关系。事实证明,小说版在2007年改革以后,不但人气比以前增加了,而且吸引了越来越多真正将小说当做艺术创作的作者。

  2

  小说版改革一年后,到2008年初的时候,北大中文论坛小说版,已经实现改革的初步目标。一批论坛上新老作者,成为小说版上比较固定的写作群体。第一批12强作者,就是从这些人中产生的,同时在总结一年来创作的基础上,制作了三卷网络年鉴。虽然当时由于技术条件不够成熟,并不太精美,但是里面的文章,却都是论坛上的精品。后来我在网络无意中看到有人提出,中国当代有什么好小说可以看,回复中就有年鉴的下载地址。小说版的影响,就是这样,慢慢在认同者中扩展的。推出作者12强和制作年鉴之后,我和廿一行就开始筹划出书的事。对于非名作家来说,出书是非常困难的。即使是有名的作家,小说集也并不是很受欢迎。出版小说集,在当时困难重重。但当时我们只有一个念头,2008年必须要出书,打开新千年文学的局面。

  开始一点门路也没有,自然而然的就想找人帮忙。最初,我们找的是论坛的主管北大老师,想让他帮忙联系北京大学出版社,但先后联系几次之后,眼看半年时间都过去了,也没见上一面。最后这件事不了了之。后来我们就找曹文轩老师,因为我们觉得他对文坛的看法,与我们非常的相似,可能会帮助我们。但是经过几次接触之后,仍然不了了之。我们开始很困惑,觉得不知道如何是好。他们既没说帮,也没说不帮,只是让我们无期限的等下去。


新千年文学,为谁而写作?

第一届新千年文化节


  在这期间,我们还联系个几个认识的出版社编辑,有的看了说不能出,我们就死心了。而有的根本就不回信,让人等也不是,不等也不是。感觉和等待戈多一样。2008年整个上半年,事情根本没有任何进展,我们非常沮丧,几乎对出书绝望了。而当时最令我们困惑的是,为什么有些人有钱有权有势,如孟子所说的,拔一毛而利天下,就什么就不拔。教授是这样,作者是这样,出版社更是这样,他们哪怕伸出一个小指头,就能帮人很大的忙。对于中国文学和文化的发展,都很有意义的事情,但就是不肯做。直到后来,我们才明白,他们为什么会那样,原因就是七个字:“道不同,不相为谋。”他不认同你的想法、思想、观念,当然不肯帮你,所以就一毛不拔。大家都知道,我们的第一本书,最后还是出了。这本书最后能出版,靠的不是别人,而是我们作者自己。除了自力更生,没有其他任何办法。

  我们这两次出书,海汐子和余途先生非常无私的提供了大量的资金,而作者们也都更尽所能,才能取得今天的成果。通过这两次出书,我们都应该明白,只有依靠我们自己,团结志同道合的人,新千年文化事业才可以发展。

  新千年文学自萌芽之日起,靠的就不是个人的奋斗,也不是名人的帮助,而是一群真正热爱文学,喜欢小说创作,具有人文和艺术理想抱负的人。我在前边说过,2008年初的时候,我们知道出书非常困难,一点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但我们坚信,在鲁迅《狂人日记》发表90周年之际,我们的“新千年文学”,一定会在历史上出现。尽管它可能在当时,不会像奥运会那样引起人们的注意。但是,多年以后,当人们回顾历史的时候,2008年作为一个重要的年份,不仅会有抗震救灾的伟大精神,北京奥运会的骄人成绩,还有中国文化复兴的真正开端——新千年文学的诞生。

  3

  客观的说,我们的第一本书,主要意义还是在文学上,相对于主流文坛和大众文学来说,我们以边缘的先锋姿态,提出了一系列的新文学理念。书中的作品,艺术表现手法是提出的。但是在2008年浙江三所高校所做的演讲中过程中,一些青年大学生提出的问题,引起了我们更多的思考。文学不应该仅仅一种个人的艺术追求,更应该关心他人,社会和时代的命运。因此,新千年文学,应该担当像“五四”文学革命那样的启蒙责任。强调启蒙,新千年文学本身,就已经超出一种文学的审美意义,而成为一种介入时代精神的文化了。

  说道这里,我们必须要面对一个重要问题,新千年文学,到底是为谁而写?当然,是那些需要启蒙的人。那么什么人,才是需要启蒙思想的人?


新千年文学,为谁而写作?

第一届新千年文化节


  我们很熟悉的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说过:“人天赋自由,然而人无往不在枷锁之中。”为什么会这样?这是因为,有些人虽然在枷锁之中,但他自己却感觉不到,他已经完全学习被束缚和奴役的生活。用鲁迅的话说,就是在铁屋中沉睡的那些人,虽然快被黑暗窒息,但是却睡的很沉,没有人大声叫喊他们,是不会醒来的。还有一些人,是鲁迅先生所说的,少数一些觉醒者,他们知道自己生活在枷锁中,面对无法突破的铁屋中的黑暗,感到无奈、害怕、绝望,精神非常的痛苦。但是却无法改变生存的现状。

  在第一种情况中的那些大多数人,心灵被官方的意识形态和大众媒体的各种信息遮蔽的太深,沉沦于日常生存的共在中无法自拔,就马尔库塞所说的麻木无知的“单向度的人”。鲁迅笔下既可怜又可悲的小人物,是他们的写照。

  后一种情况,是那些少数因为某种原因觉醒的人,他们对铁屋般的生存有切身的体会,但是却感觉无路可走,既无力自救,又无法救人。一部分人选择了自暴自弃的颓废生活,甘心成为垮掉的一代,自我麻醉;另一部分人愤世嫉俗,选择了激烈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抗争,以死来向世俗宣战。还有一部分人,积极探索,希望能找到打破铁屋的道路。经过艰难的探索和追求,他们在前人的文化积累和现实境遇中,终于找到打破铁屋,通向光明的道路。于是,成为最初的启蒙者。最典型的,就是严复、梁启超、陈独秀、胡适、鲁迅这些近现代启蒙思想家。

  启蒙者,用鲁迅先生的话来说,就是精神界战士。他们要做的,就是将自己通过学习探索和切身体验找到的希望和道路,传播给那些已经觉醒,但又无路可走,在痛苦中徘徊的迷惘者、颓废者,让他们重新振作起来,加入启蒙者的精神界战士队伍之中。然后经过振聋发聩的“呐喊”,使精神处于沉睡中的大众,清醒过来,进而打破各种人为的枷锁,实现天赋的自由。用我们新千年文学的术语来说,就是通过“深度解蔽,重塑价值”的破坏和重建,达到“精神游牧,诗意栖居”的自由和幸福。

  4

  康德在《什么是启蒙》中说:“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当其原因不在于缺乏理智,而在于不经别人的引导就缺乏勇气与决心去加以运用时,那么这种不成熟状态就是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了。”

  说了这么多,我们应该清楚,新千年文学,就是写给那些对自身和时代的真实状况有所认识,并希望改变现状,而又苦无道路的先觉者,我们要做的,就是要给他们“勇气”和“决心”。其实,我们自己同时既是启蒙者,有时被启蒙者。我们在论坛上相互交流和阅读作品,不就是彼此将自己在探索中的所得,交给他人分享,相互提高和促进,坚定决心和勇气,共同对未来道路有更深入认识的过程吗?


新千年文学,为谁而写作?

第一届新千年文化节


  而我们的队伍不断发展壮大,足以说明,已经有越来越多志同道合的朋友,认同和理解新千年文化运动的方向和意义,并为之奋斗和努力。因此,我们的新千年文化运动,其核心必然是作为启蒙文学的新千年文学创作,以此来团结和凝聚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然后才是在此基础上,逐渐的由文学向其他思想文化领域扩展。而具体的表现形式,将由小说、诗歌、散文,逐渐扩展到音乐、绘画、美术、电影,甚至是电视剧。

  最初由团结和号召少数志同道合的启蒙者,在影响和实力发展壮大到一定的程度之后,拥有了足够的资源和条件,再以大众文化的通俗形式,影响广大消费人群,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如果我们急功近利,急于求成,在发展的初期,就梦想依靠名人的帮助,或者以媚俗的方式取悦大众,向世俗文化观念妥协,那么结果只能是以失去自身的特色和自主性。进而被喧嚣聒噪的大众消费文化浪潮所吞没,在金钱和名利的追逐中逐渐沉沦,最后功亏一篑。

  新千年文化是一条通往诗意栖居的林中小径,但是林中多歧路。我们应该时刻记住自己坚持的是什么,反对的是什么。只有耐得住一路的寂寞,可能抵达最终的林中空地,自由的澄明之境。但是,我们虽然寂寞,但并不孤独,只要坚守自己的方向,就一定会有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加入到我们的队伍之中来。我们今天小说版前所未有的繁荣,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最后,请让我们再次回顾康德关于启蒙的经典论述:“一个人确实可以为了他本人并且也只是在一段时间之内,推迟对自己有义务加以认识的事物的启蒙;然而迳行放弃它,那就无论是对他本人,而更其是对于后代,都可以说是违反而且践踏人类的神圣权利了。”

  所以,我今天与大家分享的这篇文章的题目,应该是:新千年文化启蒙运动的神圣使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