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宗师》:从镜头语言和象征手法,看王家卫的武林情怀


《一代宗师》:从镜头语言和象征手法,看王家卫的武林情怀

导演王家卫


为什么武术叫功夫,功夫就是时间。面对这样一个题目,我知道这是需要很长时间的一条路。——王家卫

1996年,王家卫从阿根廷一个小报摊的杂志封面上,意识到李小龙和他所代表的中国功夫,对全世界的影响力,动了拍一部功夫片的念头。到2013年,他的首部史诗功夫片《一代宗师》上映,中间整整过了17年。即使单从电影筹拍算起,也用了近10年时间。

为什么王家卫要用这么长的时间准备一部功夫电影?用他自己的话说,他要呈现的不单是功夫,而是整个民国武林和民国武术家的精气神。

我第一次看《一代宗师》,深为电影的美学风格所折服,但王家卫导演后现代主义的叙事手法、碎片化的叙事结构,和叙事视角在几个人物之间不断切换,也造成了我对电影主题的理解困难。

直到最近,在观看了《一代宗师》拍摄纪录片、阅读了主创人员访谈之后,回头重看本片。我感觉到,在成为武林宗师的第一层主题之下,电影还埋藏了民国武林价值观重构、大时代背景下武林人物境遇,以及由此映射出对民族精神和国家命运的回望与思考等多重命题。

宏大、深刻甚至沉重的主题意旨,在遇到王家卫电影风格后,产生了不同寻常的表现方式。它举重若轻、欲言又止,多用象征和留白的形式引发观影者思考。今天,我就从电影的镜头语言、环境空间、叙事视角三个方面,解读这部经典电影。

  • 镜头语言——黑白色调和升格镜头将功夫赋予水墨画的美感。


  • 环境空间——“金楼”的人与物,映射了民国武林世界。


  • 叙事视角——新老两代宗师的叙事视角,共同建构宗师精神。


《一代宗师》:从镜头语言和象征手法,看王家卫的武林情怀

电影《一代宗师》


01 镜头语言表现下的功夫之美

不同于甄子丹将功夫诠释为力道和速度,成龙赋予功夫活泼和喜剧化效果,王家卫视功夫为一种形神兼备的艺术,功夫高低不在刚猛强劲、迅疾如风,而在意境之高下。

电影开始不久,叶问在大雨滂沱夜晚的第一场打斗戏,导演就运用拍摄技术和色彩风格,向观众传达了他对功夫之美的独特理解。

这段动作戏大量采用升格镜头表现,将功夫之美放大呈现给观众。几组对准帽檐、鞋尖上飞起水花的特写,突出了蓄势而发的力量感。整场戏以黑白色彩为基调,夜幕四合的空间有如幕布,包裹了其中的人和物。叶问每次带起水花飞溅的出招,如同投向幕布的浓重一笔。黑白色调的物理空间,配合功夫优美的动作线条,犹如一副写意山水画。

中国功夫不同于拳击或摔跤,对力量和技术的追求热情,远小于意境追求。这与中国传统文化中,至柔者至刚的哲学理念一脉相承。中国水墨画写意的理念,同样发源于富有禅意的中国传统哲学,与武术的意境追求形成一种默契,使水墨画的色彩、线条、构图,非常适合类比表现功夫之美。《一代宗师》后面的两场重头打戏,宫二复仇马三、一线天对决军统杀手,一个在雪夜、一个在雨夜,都是这样的构思。

不独是王家卫,张艺谋导演也曾用水墨画类比表现功夫之美。他在电影《影》中,毫不隐晦这种构思,直接将画面色彩调整为淡墨色,功夫场面必有水的参与。华语影坛两位重量级导演,在这一点上的看法不谋而合。

《一代宗师》:从镜头语言和象征手法,看王家卫的武林情怀

电影《一代宗师》


02 “金楼”隐喻前一时代的武林世界

环境空间是电影叙事空间的重要部分,具有配合故事发展、表现情节起伏的功能。在《一代宗师》中,“金楼”不仅是故事情节发生地,更象征了前一个时代的民国武林世界。

(1)“金楼”布置细密精美,象征武林人讲求的江湖规矩。

“金楼”是温柔乡,也是武林人物认可的英雄地,里面装饰细密繁复,随便一个框格都经过细心雕琢,任何一张台案都布置了珊瑚、琉璃盏、自鸣钟等贵重饰品。

一间武林人聚会的青楼,有必要选择这么精致的所在吗?有的。不是贪图享受或者肆意挥霍,武林人最然粗粝,但也有武林人的讲究,这份讲究就是仪轨。武林中的门派、辈分、师承有清晰的界线,武林人恩怎么偿、仇怎么报也有明白的道理,可以说武林最大的特点就是讲规矩。

如果“金楼”内里只有四壁白墙、陈设简陋,在气质上与武林就格格不入。只有它是精致的、细密的,才能配合武林精致的规矩。导演将“金楼”布置的雕梁画栋、富有欧洲风味,拍摄画面也采用油画的饱和感色彩,正是为了这种象征意味。

(2)“金楼”人物三教九流,象征武林纷杂、英雄不问出处。

叶问与宫宝森交手前,“金楼”风尘女八卦掌老三、账房形意门先生瑞和打手南拳铁桥勇,依次与叶问拆招,向他传授本门武功精要,希望助他赢下比赛为南拳争光。

南拳高手众多,佛山更是武术之乡,为什么导演偏偏选择“金楼”人物给叶问助拳?

因为“金楼”鱼龙混杂,本身就是一座江湖城。“金楼”人物出身寒微,有沦落风尘的女子,有看家护院的保镖,在那个时代他们是不入流的。但身在武林,就要有习武之人的骨气,为生活可以自轻自贱,但门派、武功不容被轻视。江湖纷杂、英雄莫问出处。

《一代宗师》:从镜头语言和象征手法,看王家卫的武林情怀

电影《一代宗师》


03 两代宗师叙事视角呈现时代背景下的宗师精神

为拍摄《一代宗师》,王家卫探访中华武术根源,曾到过北京、天津、东北、内蒙、河北、广东、台北等二十多地,拜访门派传人、老师傅。从他们口述的门派历史中,渐渐将民国武林发展脉络连贯起来,启发了他透过武林人物,描绘时代和国家命运的野心。

为呈现这个宏大命题,采用导演采用了多个人物叙事视角,表现时代变迁中武林人的命运与选择。

本片在剧情结构上,明显按照叙事时间分为两个段落,划分标志是日本炮火炸毁叶家的全家福。在此之前的,可以称为前一时代,此后为后一时代。

宫宝森属于前一时代。以他的视角叙事共有两次,一次是“金楼”引退仪式,将弘扬国术的使命传给叶问;另一次是以牺牲自己的方式,规劝投靠日本人的徒弟马三,“老猿挂印”关隘在“回头”。

他的武林价值观是融合南北武术、坚守武林仪轨(包括以身殉道),代表了前一时代武林人的大命题。

叶问属于后一时代。在他的视角下,见证了新旧时代更迭。山河破碎、民族危亡的年代,有人选择逃亡,如丁连山;有人选择隐匿,如一线天;更有人沉沦过去不能自拔,在回忆与叹息中虚度余生,如宫二。他们的人生选择,别人无可厚非,只是对武林无益。

为什么叶问是一代宗师?导演表现叶问这个人物,似乎特别的淡漠。家被日本人占领,他没有反抗,两个孩子饿死,也没有过度悲伤。大时代背景下,个人武功再高也是渺小的,很多时候,人只能选择能做到的事,而不是应该做的事。叶问的人生轨迹,像他的咏春拳法,看似平淡,实则不间断地出拳,正如他在传授功夫、弘扬武德的道路上一步步走下去。

叶问的武馆一辈子没挂过招牌,他相信武术是大同的,千拳归一路。电影接近尾声,叶问面前出现一个孩子,虽然没有交代,但看得出这就是童年李小龙。导演安排这一幕,是借后来走向世界的李小龙,向前一个时代的武林作以回望。叶问履行了当年在“金楼”对宫宝森的承诺,“这块饼在你眼里是武林,在我眼里是全世界”。


《一代宗师》:从镜头语言和象征手法,看王家卫的武林情怀

电影《一代宗师》


04 结语

电影里,宫宝森说武术三种境界“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其实宗师也是众生。

叶问当掉本打算穿去东北的大衣时,故意留了一颗扣子。这颗扣子经过张永成的手,到了叶问的手,又交到宫二手上。三个人一生的儿女情长,都在这颗纽扣上。所不同的是,张永成把它送走了,宫二拿它还掉了,只有叶问留在手心里。不是不能忘,只是记得来路,方知归途。

无论是功夫、还是江湖,守住习武初心,方得宗师始终。习武之人“有一口气,点一盏灯。”也许,这就是导演王家卫的武林情怀吧。


《一代宗师》:从镜头语言和象征手法,看王家卫的武林情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