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5月底新冠肺炎疫苗可進入動物試驗階段

新京報快訊(記者 裴劍飛)今天(4月1日)下午,北京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舉行第六十八場新聞發佈會,清華大學科研院副院長鄧寧介紹了清華大學抗疫攻關情況。他表示,5月底新冠肺炎疫苗和抗體藥物均可進入動物試驗階段。

鄧寧說,清華大學在防控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領導小組下專門設置科研攻關工作小組,設立了疫情防控科技攻關應急專項,根據疫情防控需要,從診、治、防三個方面全面佈局,聚焦疫苗、藥物、臨床診療技術、病毒傳播防控、應急決策等方向,組織疫情防控科研攻關。

“在學校的全面佈局和全力推動下,抗疫科研攻關取得了一系列的重要成果,部分成果已經成功應用到抗疫一線。”鄧寧表示,科研攻關突擊隊經過1個月的全力攻關,近期又取得了一系列新的重大進展。

張林琦團隊研發的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病毒載體的腺病毒疫苗和mRNA單克隆抗體藥物取得重要進展,已成功分離出200餘株具有高效中和能力的抗新冠病毒單克隆抗體及其編碼基因。在科技部、教育部和北京市的支持和幫助下,團隊已啟動了與騰盛博藥、藥明康德的聯合攻關,打通了研發、試驗、生產的全鏈條,5月底疫苗和抗體藥物均可進入動物安全性和有效性試驗階段。

郭永團隊研發的超敏定量檢測試劑盒已經完成了藥監局審查前所有試驗,並已具備量產能力。常智傑團隊研發的幹細胞治療藥物已開始有效性試驗,並研發成功量產製造工藝,預計5月底開展臨床研究。

此外,還有多項科研已取得階段性成果,羅海雲團隊研發的新冠病毒殺查一體空氣消毒系統,可以高效快速可靠地殺滅空氣中的新冠病毒,快速殺毒效果高於99.9%,近期可用於武漢隔離病房的消毒。劉辛軍團隊研發的 “荼與”體溫自動篩查機器人,室外測溫精確度達到0.2攝氏度,可以對行人和車輛乘坐人員進行快速測溫。目前正在開展實地測試。

新京報記者 裴劍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