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延期是道不超綱的“附加題”

高考延期是道不超綱的“附加題”

上高中的時候,為了激勵自己,我買了一本《在北大等你》,裡面收錄的全是北大狀元給師弟師妹們的備考箴言。

無奈翻閱了好久,成績也沒什麼起色,我覺得可能是“藥量”不夠,於是又買了一本《在清華等你》,兩本書交錯使用循環服食……

後來,終於考上了家門口的一所大學,成功應驗了書名的預言——

讓學霸們在北大和清華苦苦等了我四年,成為了他們永遠得不到的追風少年。


今日教育部官宣:2020年高考推遲一個月,將在7月7日-8日舉行。

消息發佈後,考生們盯著牆上的倒計時數字“67”陷入沉思,然後默默把十位的“6”倒過來,變成“9”又掛了回去。

這當然是個段子,考生們實際的感受、家長們內心的波瀾,要比能觀瞧到的狂暴壯闊的多。

作為一名有超過二十年“考齡”的資深考生,我想在各位抓狂、焦慮、緊張、無奈、躊躇、顢頇(上述詞語中有一個用的不恰當,請考生注意辨識)之前,提醒一句——

我們不是接受不了高考延期,我們只是本能的不喜歡變化。


計劃好了週末出遊,結果下雨。

準備了燭光晚餐,對象加班。

訂好了餐位準備約會,對方放你鴿子。


就算——

  • 本來就不想出門。
  • 晚餐根本不是我愛的口味。
  • 約會對象大我八十三歲。


我也不願意——

  • 準備好了去不成。
  • 飯做好了吃不到。
  • 時間到了見不著。

為啥?

因為計劃這些事情,哪怕是我最不願意做的種種,我也付出了精力和成本。

取消,就意味著前期工作打了水漂。

Cancel,就需要所有的計劃返工重搞。

改期,就會把我的Agenda全部弄亂讓我Gucci起來眼淚Prada Prada地往下Dior。

和鳳姐的婚期已定、婚宴選好、請柬發掉、蜜月旅行折扣談完、在哪個地方生寶寶、寶寶叫什麼、將來學什麼特長我都已計劃好……

你突然說鳳姐來不了了?!

換林志玲行不行?

開什麼國際玩笑?

我們特別專注、特別聚焦地在忙一件事,尤其是已經付出了很多精力後,就會無法接受關鍵要素的改變。

哪怕這種改變是有利的。

有幸認識一位齊魯名師,教數學。

她告訴我,家長一定不要問孩子“聽懂了嗎”,然後孩子回答“聽懂了”就放心了。

對於數學,聽懂是絕對不夠的,什麼才叫真正掌握一個知識點?

首先聽懂,其次課後題做對,最後能獨立舉一反三相關題目也全會。

這樣才OK。

見我被顛覆了認知一臉懵圈,她自信地幹掉了手中高腳杯裡的三兩瀘州老窖,露出了一個黃岡密卷附加題般難以捉摸的笑容。

其實我的表情不是驚詫,而是覺得——天哪,自己瞎蒙的想法竟然和專家是一個路數噠。

我一直覺,高考拼的不是智商,而是發揮。

誰更穩,更熟練,更不容易被幹擾,誰才能成為最後的贏家。

能在鬧市中讀書的,真心不是一般人。

所以聽懂只是起點,其後是多場景的應用,更關鍵的,是無論外界風雲如何變換,這道題我還是能夠寫出正確答案。

高考改期,確實讓人捉急,但和換考試大綱、換組卷方式、換招生規則相比,這種變化,更值得我們去擁抱一下。

2020很難,各種困難模式,各種hard挑戰。

有焦慮,很正常;覺得倒黴,也很自然。

但高考,屬於選拔性考試,而非水平性考試。


什麼意思?

選拔性考試按排名定結果,水平性考試按通過線發證書。

哪怕你就考了10分,只要沒有比你更高的分數,你也是狀元,可以上最好的大學。

這是選拔性考試的規則。

就算你考了99,但通過線是100,抱歉你也得不到資格證書。

這是水平性考試的套路。

所以,疫情並沒有改變高考的難度,延期也不影響考生的運數。

如果國家因此增加了錄取比例,反而會提升今年考生的錄取概率。

真正的改變,是一個附加參數——


自控力

離開了學校的管控、老師的提醒、集體的監督,還能按部就班,不失固有的節奏和彈性的,才能成為最終的贏家。

對於馬上要直面高考的考生,我想說——

請淡定!

這句淡定不是一句空泛的提醒,而是為謀求勝利必須做出的保證。

對於已在高校苦盼開學的大學生,我想說——

絕不要僥倖!

將來大家會遇到好多好多的甲方爸爸。

他們不是國家,更熱愛讓花骨朵直接受風吹雨打。

他們最擅長的就是改期。

但一般都是把deadlin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