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盡弓藏兔死狗烹,可聽將軍落淚聲?

古往今來,將軍最好的結局就是戰死沙場馬革裹屍,縱然青山埋忠骨,也是名垂千古流芳百世。

縱觀古今,除了宋太祖發動陳橋驛兵變黃袍加身,杯酒釋兵權,讓武將們得以善終之外,很難有武將得到善終。

那些能征善戰將軍們兔死狗烹的結局,至今讀來仍讓人感慨不已。


鳥盡弓藏兔死狗烹,可聽將軍落淚聲?

1、武安君白起:門闌蘇生在,勇銳白起強。

白起善於用兵,是戰國四大名將之首。

在秦昭王時征戰六國,為秦國統一六國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曾在伊闋之戰大破魏韓24萬聯軍,徹底掃平秦軍東進之路;

攻陷楚國國都郢城,迫使楚國遷都,楚國從此一蹶不振;

長平之戰重創趙國主力殲滅趙軍45萬人,開創了中國歷史上最早、規模最大的包圍殲敵戰先例。

白起擔任秦國將領30多年,指揮許多重要戰役,平生大小70餘戰,攻城70餘座,殲滅近百萬敵軍,居功至偉被封為武安君。

鳥盡弓藏兔死狗烹,可聽將軍落淚聲?

長平之戰,白起功勳赫赫,引起縱橫家出身的范雎嫉妒,進言秦王讓韓信在戰爭關鍵時刻退兵,使秦國喪失了奪取趙國都城邯鄲的最佳機會。

秦王其後再令白起攻打邯鄲,白起認為戰機已逝,再戰可能會陷入腹背受敵的境地,追求職業生涯完美的白起拒絕向秦昭王妥協。

鳥盡弓藏兔死狗烹,可聽將軍落淚聲?


秦王遂免去白起武安君的頭銜,讓其作為普通士兵即刻咸陽到陰密的軍中報到。

四十年的艱苦奮鬥和南征北戰,白起由一個基層士官成長為秦國第一名將,再一夜之間貶為普通軍士。

當老邁憔悴的白起手捧著秦昭王送來用於自裁的王者之劍,不僅悲從中來仰天長嘆:“我何罪於天而至此哉?”

鳥盡弓藏兔死狗烹,可聽將軍落淚聲?

人之將死、其言也善。

四十多年的戰爭場面在這個職業軍人的腦海裡以快鏡頭的表現形式閃過,最後定格在了長平那些血腥畫面。

白起終於醒悟了:“我固當死,長平之戰,趙卒降者數十萬人,我詐而盡坑之,是足以死。”

一個極度自信又極度自負的軍事天才,真正永無敗績的戰神白起,就這樣走到了一個將軍最悲慘的結局。

後人有詩云:

白起

  每出師時六國驚,畢其功罪在長平。

  殺降不奈承空詔,忠主何堪攬惡名。

  赫赫勳勞無以賜,拳拳走狗未妨烹。

  杜郵芳草枯而綠,可聽將軍落淚聲?

2、淮陰侯韓信:成敗一知己,存亡兩婦人

韓信年少窘迫,幼年受胯下之辱,受漂母一飯之恩。

縱然衣食無著,仍勵精圖志,痴迷兵法。

先加入項羽營中,多次推薦筆法戰術不受重用。

後受蕭何引薦為劉邦效力,劉邦拜25歲韓信為大將軍,讓韓信的軍事天才得以發揮。


鳥盡弓藏兔死狗烹,可聽將軍落淚聲?

韓信先後清繳北方的趙、燕、齊等諸侯,與劉邦、項羽有三分天下之勢,但其為報劉邦知遇之恩未稱雄。

劉邦項羽在滎陽對峙被困請求其發兵救援,韓信多有推脫,以封為齊王討賞,雖被應允,但為日後被殺埋下禍根。

後來韓信在楚漢之爭中立下了赫赫戰功,先後率軍平定魏國,背水一戰擊敗趙國,又率軍北上降服燕國,在濰水一帶全殲龍且率領援齊的二十萬楚軍。

28歲的韓信與劉邦等人會師垓下,圍殲楚軍,最後迫使洗出霸王項羽自刎。

韓信為漢王朝的建立所作的貢獻是決定性的,司馬光認為:“漢之所以得天下者,大抵皆韓信之功也。

劉邦建立漢朝後,韓信被解除兵權受封楚王;又因被人舉報蓄意謀反貶為淮陰候。

韓信狂妄自大又自怨自艾,與同僚不合群,容易招惹是非,被人毀謗。

鳥盡弓藏兔死狗烹,可聽將軍落淚聲?

陳平、呂后、蕭何合謀,35歲的韓信被誅於長樂宮鍾室。

這件事雖呂后乾的,其實是替劉邦擔了迫害忠臣的惡名。

對於韓信這樣的開國元老,沒有劉邦的默許,呂后敢下手嗎?

鳥盡弓藏兔死狗烹,可聽將軍落淚聲?

史記記載:劉邦聽聞韓信被殺,且喜且憐之。

由此可見帝王之心涼薄。

清代詩人包彬作詩云:

《淮陰侯廟》

鳥盡良弓勢必藏,

千秋青史費評章。

區區一飯猶圖報,

爭肯為臣負漢王。

3、涼國公藍玉:饒勇略,有大將才。

藍玉,明朝開國將領,有膽有謀,勇敢善戰,屢立戰功。

一生領兵南征、北上破元、平定西南。

在捕魚兒海中大破北元,基本摧毀其職官體系而名震天下。藍玉是開國名將常遇春的妻弟,而常遇春是太子朱標岳父。

鳥盡弓藏兔死狗烹,可聽將軍落淚聲?

作為太子妃舅父,藍玉極力維護太子的儲君地位,與早已覬覦皇位的燕王交惡。

朱元璋給兒子朱標組建當時明朝超一流的武人集團班底,作為兒子繼承大統徹底清除北元的預備。

但是隨著太子朱標去世,朱元璋恐太孫朱允炆難以節制藍玉。

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藍玉以謀反罪被殺,並剝下整張人皮,傳至各地示眾。

鳥盡弓藏兔死狗烹,可聽將軍落淚聲?

究其黨羽,牽連致死者達一萬五千餘人,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藍玉案"。

因為藍玉題畫,而被連累的“嶺南詩宗”孫蕡在行刑前,感慨萬千,喊出一首詩:

鼉鼓三聲急,

西山日又斜。

黃泉無客舍,

今夜宿誰家。

意為:在緊急的鼓聲中,西邊的太陽快要落山了。然而,當劊子手的大刀砍下後,一個活生生的人頃刻之間便成了黃泉路上無家可歸的孤魂野鬼…

此後太祖朱元璋將軍權牢牢握在自己手裡,徹底剷除了將權對皇權的潛在威脅。

4、撫遠大將軍年羹堯:兵法之靈變,實不愧一時名將

年羹堯,中國清朝名將,進士出身,運籌帷幄,馳騁疆場,曾配合各軍平定西藏亂事,率清軍平息青海羅卜藏丹津,立下赫赫戰功。

官至四川總督、川陝總督、撫遠大將軍,還被加封太保、一等公,高官顯爵集於一身。

隨著時間的推移,年羹堯開始膨脹,擅作威福、結黨營私、貪斂財富,連總督、駙馬見到他都要跪拜,風揚跋扈程度令人髮指。

鳥盡弓藏兔死狗烹,可聽將軍落淚聲?


雍正三年出現"日月合璧,五星聯珠"的所謂"祥瑞",群臣稱賀,年羹堯也上賀表稱頌雍正夙興夜寐,勵精圖治。

但表中字跡潦草,又一時疏忽把"朝乾夕惕"誤寫為"夕惕朝乾"。雍正抓住這個把柄借題發揮,說年羹堯本來不是一個辦事粗心的人,這次是故意不把"朝乾夕惕"四個字"歸之於朕耳"。

並認為這是他"自恃己功,顯露不敬之意",後解除年羹堯川陝總督職,命他交出撫遠大將軍印,調任杭州將軍。

鳥盡弓藏兔死狗烹,可聽將軍落淚聲?


後被雍正帝削官奪爵,列大罪九十二條,於公元1726年賜自盡。

一代武將已雖歷史煙塵遠去,今天我們仍能從他的詩詞中感受他的詩詞氣象。

《題楊紫宸小照》

清代:年羹堯

魍魅隨身亦等閒,

肩挑龍虎總徒然。

只他一副超凡骨,

不鍊金丹也是仙。


一朝天子一朝臣,一將功成萬骨枯。難見將軍享太平有三個原因:

從將軍方面說:將軍們有非凡的軍事才能,能集百萬之兵攻必取戰必勝;

但多性格耿直,不懂圓滑,又多殺伐決斷,不肯屈人下。功高蓋主後,缺乏政治洞察力,不懂君臣之道,沒有意識到處揭竿起義時解衣推食的大哥已經變成了位心機深沉相當敏感的陰謀家、政治家;

與君王相處缺少界限感,沒有擺正位置,狂妄自負,且看中功名利祿,一旦不能如意,便有怨言,為日後埋下禍根。

從帝王方面來說,帝王們都是人間極品。

帝王們或是亂世揭竿而起的英豪,或是處於權力漩渦中心的標杆。能統帥千軍萬馬脫穎而出成為帝王,自是果敢又富於魄力,經歷太多的權力爭鬥與力量此消彼長的遊戲,看慣世態炎涼與滄桑鉅變,故而多疑涼薄。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是開國帝王的信條,但也是夙夜擔憂的隱痛。

對軍功赫赫,風頭強勁的將軍更是寧可錯殺三千,不可錯放一人”。

殺雞儆猴,以立威天下,為鞏固自身地位,達到自己的政治抱負。更是為讓子孫順利坐穩江山,掃清障礙,確保江山穩固。


朝中格局來看,守業更比創業難。

馬上得天下靠武將,馬上知天下靠文官。

當江山穩固,朝中格局發生變化,武將們的職責從開疆擴土到保境安民。

皇帝需要運籌帷幄,達到削弱兵權,平衡新舊勢力,達到朝中格局制衡,殺將軍奪兵權,集中皇權是遲早的事。

由此可見太平本由將軍定,不許將軍見太平是多方面原因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