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尽弓藏兔死狗烹,可听将军落泪声?

古往今来,将军最好的结局就是战死沙场马革裹尸,纵然青山埋忠骨,也是名垂千古流芳百世。

纵观古今,除了宋太祖发动陈桥驿兵变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让武将们得以善终之外,很难有武将得到善终。

那些能征善战将军们兔死狗烹的结局,至今读来仍让人感慨不已。


鸟尽弓藏兔死狗烹,可听将军落泪声?

1、武安君白起:门阑苏生在,勇锐白起强。

白起善于用兵,是战国四大名将之首。

在秦昭王时征战六国,为秦国统一六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曾在伊阕之战大破魏韩24万联军,彻底扫平秦军东进之路;

攻陷楚国国都郢城,迫使楚国迁都,楚国从此一蹶不振;

长平之战重创赵国主力歼灭赵军45万人,开创了中国历史上最早、规模最大的包围歼敌战先例。

白起担任秦国将领30多年,指挥许多重要战役,平生大小70余战,攻城70馀座,歼灭近百万敌军,居功至伟被封为武安君。

鸟尽弓藏兔死狗烹,可听将军落泪声?

长平之战,白起功勋赫赫,引起纵横家出身的范雎嫉妒,进言秦王让韩信在战争关键时刻退兵,使秦国丧失了夺取赵国都城邯郸的最佳机会。

秦王其后再令白起攻打邯郸,白起认为战机已逝,再战可能会陷入腹背受敌的境地,追求职业生涯完美的白起拒绝向秦昭王妥协。

鸟尽弓藏兔死狗烹,可听将军落泪声?


秦王遂免去白起武安君的头衔,让其作为普通士兵即刻咸阳到阴密的军中报到。

四十年的艰苦奋斗和南征北战,白起由一个基层士官成长为秦国第一名将,再一夜之间贬为普通军士。

当老迈憔悴的白起手捧着秦昭王送来用于自裁的王者之剑,不仅悲从中来仰天长叹:“我何罪于天而至此哉?”

鸟尽弓藏兔死狗烹,可听将军落泪声?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四十多年的战争场面在这个职业军人的脑海里以快镜头的表现形式闪过,最后定格在了长平那些血腥画面。

白起终于醒悟了:“我固当死,长平之战,赵卒降者数十万人,我诈而尽坑之,是足以死。”

一个极度自信又极度自负的军事天才,真正永无败绩的战神白起,就这样走到了一个将军最悲惨的结局。

后人有诗云:

白起

  每出师时六国惊,毕其功罪在长平。

  杀降不奈承空诏,忠主何堪揽恶名。

  赫赫勋劳无以赐,拳拳走狗未妨烹。

  杜邮芳草枯而绿,可听将军落泪声?

2、淮阴侯韩信:成败一知己,存亡两妇人

韩信年少窘迫,幼年受胯下之辱,受漂母一饭之恩。

纵然衣食无着,仍励精图志,痴迷兵法。

先加入项羽营中,多次推荐笔法战术不受重用。

后受萧何引荐为刘邦效力,刘邦拜25岁韩信为大将军,让韩信的军事天才得以发挥。


鸟尽弓藏兔死狗烹,可听将军落泪声?

韩信先后清缴北方的赵、燕、齐等诸侯,与刘邦、项羽有三分天下之势,但其为报刘邦知遇之恩未称雄。

刘邦项羽在荥阳对峙被困请求其发兵救援,韩信多有推脱,以封为齐王讨赏,虽被应允,但为日后被杀埋下祸根。

后来韩信在楚汉之争中立下了赫赫战功,先后率军平定魏国,背水一战击败赵国,又率军北上降服燕国,在潍水一带全歼龙且率领援齐的二十万楚军。

28岁的韩信与刘邦等人会师垓下,围歼楚军,最后迫使洗出霸王项羽自刎。

韩信为汉王朝的建立所作的贡献是决定性的,司马光认为:“汉之所以得天下者,大抵皆韩信之功也。

刘邦建立汉朝后,韩信被解除兵权受封楚王;又因被人举报蓄意谋反贬为淮阴候。

韩信狂妄自大又自怨自艾,与同僚不合群,容易招惹是非,被人毁谤。

鸟尽弓藏兔死狗烹,可听将军落泪声?

陈平、吕后、萧何合谋,35岁的韩信被诛于长乐宫钟室。

这件事虽吕后干的,其实是替刘邦担了迫害忠臣的恶名。

对于韩信这样的开国元老,没有刘邦的默许,吕后敢下手吗?

鸟尽弓藏兔死狗烹,可听将军落泪声?

史记记载:刘邦听闻韩信被杀,且喜且怜之。

由此可见帝王之心凉薄。

清代诗人包彬作诗云:

《淮阴侯庙》

鸟尽良弓势必藏,

千秋青史费评章。

区区一饭犹图报,

争肯为臣负汉王。

3、凉国公蓝玉:饶勇略,有大将才。

蓝玉,明朝开国将领,有胆有谋,勇敢善战,屡立战功。

一生领兵南征、北上破元、平定西南。

在捕鱼儿海中大破北元,基本摧毁其职官体系而名震天下。蓝玉是开国名将常遇春的妻弟,而常遇春是太子朱标岳父。

鸟尽弓藏兔死狗烹,可听将军落泪声?

作为太子妃舅父,蓝玉极力维护太子的储君地位,与早已觊觎皇位的燕王交恶。

朱元璋给儿子朱标组建当时明朝超一流的武人集团班底,作为儿子继承大统彻底清除北元的预备。

但是随着太子朱标去世,朱元璋恐太孙朱允炆难以节制蓝玉。

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蓝玉以谋反罪被杀,并剥下整张人皮,传至各地示众。

鸟尽弓藏兔死狗烹,可听将军落泪声?

究其党羽,牵连致死者达一万五千余人,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蓝玉案"。

因为蓝玉题画,而被连累的“岭南诗宗”孙蕡在行刑前,感慨万千,喊出一首诗:

鼍鼓三声急,

西山日又斜。

黄泉无客舍,

今夜宿谁家。

意为:在紧急的鼓声中,西边的太阳快要落山了。然而,当刽子手的大刀砍下后,一个活生生的人顷刻之间便成了黄泉路上无家可归的孤魂野鬼…

此后太祖朱元璋将军权牢牢握在自己手里,彻底铲除了将权对皇权的潜在威胁。

4、抚远大将军年羹尧:兵法之灵变,实不愧一时名将

年羹尧,中国清朝名将,进士出身,运筹帷幄,驰骋疆场,曾配合各军平定西藏乱事,率清军平息青海罗卜藏丹津,立下赫赫战功。

官至四川总督、川陕总督、抚远大将军,还被加封太保、一等公,高官显爵集于一身。

随着时间的推移,年羹尧开始膨胀,擅作威福、结党营私、贪敛财富,连总督、驸马见到他都要跪拜,风扬跋扈程度令人发指。

鸟尽弓藏兔死狗烹,可听将军落泪声?


雍正三年出现"日月合璧,五星联珠"的所谓"祥瑞",群臣称贺,年羹尧也上贺表称颂雍正夙兴夜寐,励精图治。

但表中字迹潦草,又一时疏忽把"朝乾夕惕"误写为"夕惕朝乾"。雍正抓住这个把柄借题发挥,说年羹尧本来不是一个办事粗心的人,这次是故意不把"朝乾夕惕"四个字"归之于朕耳"。

并认为这是他"自恃己功,显露不敬之意",后解除年羹尧川陕总督职,命他交出抚远大将军印,调任杭州将军。

鸟尽弓藏兔死狗烹,可听将军落泪声?


后被雍正帝削官夺爵,列大罪九十二条,于公元1726年赐自尽。

一代武将已虽历史烟尘远去,今天我们仍能从他的诗词中感受他的诗词气象。

《题杨紫宸小照》

清代:年羹尧

魍魅随身亦等闲,

肩挑龙虎总徒然。

只他一副超凡骨,

不鍊金丹也是仙。


一朝天子一朝臣,一将功成万骨枯。难见将军享太平有三个原因:

从将军方面说:将军们有非凡的军事才能,能集百万之兵攻必取战必胜;

但多性格耿直,不懂圆滑,又多杀伐决断,不肯屈人下。功高盖主后,缺乏政治洞察力,不懂君臣之道,没有意识到处揭竿起义时解衣推食的大哥已经变成了位心机深沉相当敏感的阴谋家、政治家;

与君王相处缺少界限感,没有摆正位置,狂妄自负,且看中功名利禄,一旦不能如意,便有怨言,为日后埋下祸根。

从帝王方面来说,帝王们都是人间极品。

帝王们或是乱世揭竿而起的英豪,或是处于权力漩涡中心的标杆。能统帅千军万马脱颖而出成为帝王,自是果敢又富于魄力,经历太多的权力争斗与力量此消彼长的游戏,看惯世态炎凉与沧桑巨变,故而多疑凉薄。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是开国帝王的信条,但也是夙夜担忧的隐痛。

对军功赫赫,风头强劲的将军更是宁可错杀三千,不可错放一人”。

杀鸡儆猴,以立威天下,为巩固自身地位,达到自己的政治抱负。更是为让子孙顺利坐稳江山,扫清障碍,确保江山稳固。


朝中格局来看,守业更比创业难。

马上得天下靠武将,马上知天下靠文官。

当江山稳固,朝中格局发生变化,武将们的职责从开疆扩土到保境安民。

皇帝需要运筹帷幄,达到削弱兵权,平衡新旧势力,达到朝中格局制衡,杀将军夺兵权,集中皇权是迟早的事。

由此可见太平本由将军定,不许将军见太平是多方面原因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