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四個角度解析2020年高考延期的利與弊

延期是必然的

早在今年1月底小編就預測,今年的高考可能會延遲至少兩週,當時很多網友反駁我說:高考是國考、國是,一旦延期就會影響教育界的各項計劃,尤其是畢業和高校招生,正所謂牽一髮而動全身,可能會造成一系列連鎖反應,延遲的可能性不大。

可沒想到,就在3月31日中午,教育部就下發了全國高考延遲一個月至7月7日、7月8日的通知,而疫情嚴重的湖北省和首都北京市還得視疫情情況而定。關於2020年高考延遲,必定是近日來坊間討論的熱門話題,小編理了理思路,決定從四個角度給大家作一個深入淺出的解析。

從四個角度解析2020年高考延期的利與弊

高考延期意見

考生角度

對於廣大高三學子來講,這絕對是一個好消息,而且小編認為今年的高考不僅會延期,而且全國各省份的考題也會相對降低難度。主要源於兩方面,一方面是全國人民剛剛經歷一場災難,急需心理上的鼓舞和支持,尤其是對於寒窗十幾載的學子們,考取好成績無疑是最高興的事情,所以降低考試難度也是為了讓考生們更加輕鬆。

另一方面,在全國學校都延遲近兩個月開學的背景下,很多地區都提前開展了網絡教學,但這僅僅是針對有條件的地區,有些沒有資源開展網絡教學的貧困地區顯然是跟不上教學節奏的。而且網絡教學的實際效果可能連學校現場教學的一半都不到。

只有延遲高考,才能讓學校把課時教滿;降低試題難度,給與在2020年參與高考的考生們無形的鼓舞。所以,今年高考的延遲和試題難度的降低是必然的結果。

從四個角度解析2020年高考延期的利與弊

認真聽課的學子

高校角度

高校需要調整2020年的高考招生計劃。因為全國各地學校幾乎都延遲了近兩個月開學的緣故,高校的招生要求也會相對寬鬆。但是對於高校而言,大一新生開學時間肯定不會因高考的延遲而延遲,所以招生任務和時間將更加繁重和緊湊。

因為往年,從高考結束到出分數一般都需要15天左右的時間,也就是在6月22日以後;考生志願填報,提前批一般在6月底就完成,本科批的志願填報在7月初完成,7月底完成專科批的志願填報,當然,每個省份也各有不同。

總的來說,光以上這些過程就需要一個半月的時間完成,而剩下的高校調檔、錄取、專業調劑、發通知書等時間還不包含在內。而今年從志願填報、高校錄取、發通知書這些全部過程就必須壓縮在一個半月的時間內完成,否則9月份也不可能按時開學。所以,全國各高校的任務繁重。


從四個角度解析2020年高考延期的利與弊

老師上課中

家長角度

大部分家長自然是滿心歡喜的,從一份調研數據反饋來看,大多數家長還是支持延期的,這個比例佔60%以上,30%的家長覺得延期或不延期都可接受,而有10%的家長認為不應延期。支持延期的家長們認為,延期到七月份是最合理的;而不支持延期的家長認為,延期對於這一屆的考生會產生就業、入學的負面影響。

其實,七月份高考也是有前例可循的,現在許多高三學子的家長,都是經歷過七月份高考的。因為在2003年之前,我們國家的高考時間,本身就是固定在7月份。所以,現在延期不會存在很大的問題。

從四個角度解析2020年高考延期的利與弊

拿到錄取通知書

社會角度

高考的延期再次引發了社會各界對教育的關注。2020年你註定是一個不甘平凡的年份,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擾亂了人們一如既往的生活、工作和學習。人們也不禁要反思:在經濟和科技高度發達的當代社會,竟然也有著一場接一場的讓人們措手不及的災難發生。

前車之鑑,後車之師。在我國全民抗擊疫情之時,我們的公共管理人員、專業醫護人員、志願者們在前線付出了無數的心血。因為他們是受過專業教育的,而面對專業人員的短缺,他們一個人從事幾個人的工作,日漸憔悴、無法休息,讓人淚目。

所以,在人們崇尚娛樂、紙醉金迷的當代,人們是否更應該去思考一下教育現狀呢?

從四個角度解析2020年高考延期的利與弊

上網課的學生

雖然高考延期舉行是一種無奈,但這種突然的調整對社會各界也是一種歷練,比如有利於鍛鍊考生和家長的靈活應變能力;有利於增強學校、教育部門等方面應對特殊情況的意識和適應能力。高考延期舉行對各方多多少少會帶來一些挑戰,這需要方方面面共同應對,尤其在高考時間延期的情況下,如何確保高考公平成為最為重要的事情之一。

今年高考時間的調整是十七年以來,我國首次調整高考時間,各方已經形成的思維定式以及高考習慣,未必能很快適應。對此,學生、家長、學校和社會各界需要改變觀念,積極適應新變化,克服高考調整帶來的不適。

從四個角度解析2020年高考延期的利與弊

備戰高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