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華人影像: 學生停課,餐館關門,親歷華爾街四次熔斷

紐約華人影像: 學生停課,餐館關門,親歷華爾街四次熔斷

3月20日,紐約市皇后區法拉盛大街上戴口罩的人。

摘要:美國已成為全球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最多的國家,紐約則在“震中”。疫情發生以來,因信息差異,紐約華人普遍遭受了一些誤解,甚至歧視。華人留學生拍下了空蕩蕩的法拉盛大街,也為公園裡烤肉聚餐的人群震驚。花旗銀行職員親歷四次熔斷。中餐館老闆主動裁員,提前關門。現在,他們閉門不出,在越來越多的壞消息裡,時代廣場的燈火正迎來至暗時刻。

文|呂萌

圖|劉念璋(除標註外)

以下為三位紐約華人的口述:

“不敢離開住所半步,為公園裡烤肉聚餐的人群驚恐”

紐約市立大學布魯克林學院藝術系 劉念璋

最近的新聞真是讓我坐臥不安,紐約市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已經是一個恐怖的數字!CNN的報道還說哥倫比亞大學和紐約大學決定讓醫學院學生提前三個月畢業去一線抗擊疫情,市長在新聞裡說,公立醫院醫療資源只能夠堅持一週,我的天!(我)感覺很害怕。

我現在的住所,食物充足,但消毒酒精還沒買到,我也不敢下樓去拿快遞,我不知道外面有沒有病毒。

和此前相比,我明顯感覺到政府開始加大管控力度,一些城市街道和公園都在陸續關閉。這和幾天前的氣氛完全不同。

在3月18日,我開車到法拉盛,看不見車水馬龍,甚至連流浪漢都不見了。去年八月,我剛來紐約,華人到紐約的第一站都會去法拉盛,那裡的中國餐館琳琅滿目,小店也是人來人往,找地方停車很難。現在,只有戴著口罩的零星行人,路上也沒車,非常安靜。

紐約華人影像: 學生停課,餐館關門,親歷華爾街四次熔斷

3月20日,法拉盛街頭空蕩蕩。

紐約華人影像: 學生停課,餐館關門,親歷華爾街四次熔斷

3月20日,法拉盛的不少商鋪已停業關店。

3月20號,我看到國民衛隊進駐紐約市,氣氛肅穆。大概從這時候開始,我出門只是定期去超市採購食物。

但另一些場景卻令人震驚,華人聚居區很緊張,因為他們瞭解很多中國大陸的消息。(紐約)州長在21日宣佈了居家辦公的政策,我從法拉盛回家的路上要經過一個大公園,看到許多人都在那裡烤肉,曬太陽,他們似乎認為這是一個延長的假期。這和某些地方比起來,儼然是兩個世界,這一度讓我很恍惚。

出門壓力越來越大。此前,美國媒體和疾控機構在宣傳上不認同戴口罩防疫,認為這個病毒通過洗手,保持距離就可以避免傳播。另一方面,帶口罩會被認為是生病了,特別是中國人戴口罩,會遭來非議。我自己也顧不上那麼多,包裡還會背上洗手液。我們有一輛車,幾乎不再乘坐公共交通,能不出門就不出門。

紐約華人影像: 學生停課,餐館關門,親歷華爾街四次熔斷

3月20日,法拉盛的停車場。

我第一次受到(壞消息)衝擊是在3月初。媒體報道在華爾街上班的一個律師,一個人感染了80多個人,也就是所謂的超級感染者。他每天乘火車到大中央車站,再乘地鐵到他42街的律所,3天后,他被確診,感覺整個曼哈頓都要淪陷了。

紐約華人影像: 學生停課,餐館關門,親歷華爾街四次熔斷

3月21日,曼哈頓下城唐人街處於停擺狀態。

我們學校是公立學校,由州政府和市政府管理。3月初,一些私立學校,尤其是曼哈頓地區的都開始陸續停課。一週後,紐約的疫情已經嚴重了。我很害怕去學校上課,給教授發郵件,希望學校可以轉為網課。

3月11日,所有公立學校正式改為遠程教學。學校裡中國留學生不多,所以大部分人對停課的決定頗有不滿。我自己確實把心放下了。

宣佈停課後,我就有了通過拍攝來記錄這個特殊時期的想法,我想到的第一個地方就是法拉盛。3月20日,我趁著去超市,在法拉盛轉了一小時。華人超市的物資還算充足,此前,美國本土超市的手紙遭瘋搶,華人超市貨架上的手紙不多,但是也買得到。火鍋底料和速凍水餃是缺貨狀態,這兩樣東西對於海外華人來說是必需品。我很吃驚的看到,超市裡的收銀員“全副武裝”,護目鏡、口罩、手套甚至是防護服,這讓我們都安心不少。

紐約華人影像: 學生停課,餐館關門,親歷華爾街四次熔斷

3月20日,法拉盛華人超市的麵條貨架。

紐約華人影像: 學生停課,餐館關門,親歷華爾街四次熔斷

3月20日,法拉盛華人超市內選購手紙的顧客。

紐約華人影像: 學生停課,餐館關門,親歷華爾街四次熔斷

3月20日,法拉盛的華人超市內穿著防護服的收銀員。

法拉盛的街頭,以前的小攤都開始售賣口罩。3月21日,紐約州確診人數破萬。我再去曼哈頓下城的唐人街,路邊的電子屏上顯示“待在家裡,不要傳播病毒”。儘管如此,街上“全副武裝”的華人和好像無事發生的美國本土人還是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紐約華人影像: 學生停課,餐館關門,親歷華爾街四次熔斷

3月20日,法拉盛街頭賣醫用口罩的人。

紐約華人影像: 學生停課,餐館關門,親歷華爾街四次熔斷

3月20日,美國人在法拉盛賣防疫用品。

最苦悶的應該是留學生的父母。年前,他們在國內經歷疫情,長時間的隔離,恐慌。現在,他們的子女在國外又經歷疫情,並且還處在周圍無所顧忌的氛圍裡,父母的心一直懸著。

紐約華人影像: 學生停課,餐館關門,親歷華爾街四次熔斷

3月24日,劉念璋在皇后區住所上網課,課前,老師都會詢問學生的身體狀況。

很明顯,我以及周圍的同學和父母的交流都多了起來。大家以前不喜歡聽父母嘮叨,原來每週一次視頻電話,現在每天都聯繫,聽到這些嘮叨反倒安心。我們也積極幫助父母分辨消息的真假,讓他們不要輕信謠言。

紐約華人影像: 學生停課,餐館關門,親歷華爾街四次熔斷

3月24日,劉念璋住所的冰箱,冷凍層分裝好的肉可以食用兩週。

大概一週前,父親告訴我,有快遞線可以專門運送防疫物資的,他在網上給我買了200個口罩,還有100個手套寄過來。差不多那時候,紐約建起了第一座集中隔離醫院。

有些父母會希望子女回國,也包括我的父母。我在留學生群裡看到機票價格一度在三到四萬之間,可以說是一票難求,中國國內的政策也一直在緊縮。其實想想,在機艙那樣的密閉空間裡十幾個小時,甚至還要轉機,這都是很危險的。

現在,美國已經把紐約看作和其他城市不一樣的地方,這讓我對當時身處武漢的人有了更多的理解。

親歷美股四次熔斷,在床下藏著菜刀

花旗銀行資產管理部職員 陳飛

我是陳飛,在花旗銀行資產管理部工作,對華爾街的情況比較瞭解。

從2月初,我每天看新聞關注國內疫情進展,自己也跟著緊張。父母在廣州,其他親人多在河南老家,我每天下班後都會給家裡打電話,叮囑他們少外出,出門要戴口罩。剛開始,父親出門也不戴口罩,有一次,父親咳嗽,我很擔心,記得網上很流行一篇文章“你如何勸你的父母去戴口罩”,我就拿這篇文章來遊說他。

當時美國只有西海岸的少數病例,因為了解國內疫情,我知道病毒的危害性,以及我每天還要乘坐40分鐘的公共交通,出於防護考慮,我外出時會佩戴口罩。

紐約華人影像: 學生停課,餐館關門,親歷華爾街四次熔斷

3月20日,法拉盛街頭等車的人明顯減少。

紐約華人影像: 學生停課,餐館關門,親歷華爾街四次熔斷

3月20日,法拉盛的火車站,這裡沒有了平時的人潮。

在地鐵裡,美國人是不戴口罩的,他們會覺得戴口罩非常奇怪,他們認為只有生病的時候才戴。無論政府的衛生組織還是公司的健康部門,還包括當地的一些診所或是家庭醫生,他們給出的建議,發出的郵件都是說戴口罩效果不大。他們認為肢體接觸才會增加感染幾率。

紐約華人影像: 學生停課,餐館關門,親歷華爾街四次熔斷

3月20日,法拉盛街頭,穿防護服的行人站在路邊打電話。

地鐵裡的人會用(特別的)眼神打量你,公司裡的人也會談論戴口罩的行為。他們會覺得這是典型的文化差異,亞洲人戴口罩是東方文化,我們是西方文化。

自己也會很有壓力,雖然戴口罩可以自我防護,但還是擔心自己(搞特殊)被孤立,我一般在進公司之前把口罩摘下,甚至一下地鐵就會摘下來。

一次,在公司茶水間,我和我的前上司也討論這件事。“你知道嗎,公司聘請的醫學顧問的建議是戴口罩效果不大。”他說。

我借用病毒傳播的邏輯和他解釋,並告訴他中國的情況以及國人的防護措施,建議他提前買好口罩備用,他還是覺得沒有意義。

你在這裡久了就知道,美國提倡自由主義,別人不在乎你怎麼想,有時候,我會和周圍要好的朋友多說幾句,戴口罩有用,但也是點到為止。

紐約華人影像: 學生停課,餐館關門,親歷華爾街四次熔斷

陳飛在家中儲備的醫用酒精。攝影:陳飛

3月1日,紐約州州長在聲明中確認了紐約州出現了首例新冠肺炎病例。兩天後,擔心疫情蔓延,我向公司申請在家工作,我是在家期間經歷了美股的多次熔斷。

紐約華人影像: 學生停課,餐館關門,親歷華爾街四次熔斷

3月25日,陳飛家中的辦公桌。電腦旁,備有消毒洗手液。攝影:陳飛

3月9日,美股出現暴跌,觸發了熔斷機制。當時,我正在看個人賬戶,投資了好幾只股票,本來會顯示一個曲線波動,結果它停止不動,我以為手機斷網了,還一直在刷新手機網絡,緊接著,同事發短信說熔斷了。我對“熔斷”概念還沒回神,它就發生了。朋友說,巴菲特一生才見過兩次,我們也是時候見一次了。

那個時候感覺很危險。在之前,美股大盤跌2%就不得了,彭博社、CNBC的新聞標題就會說股市崩盤,這天是“黑色星期五”。而在3月9日,大盤跌幅就達到7%,直接觸發了美股的“熔斷機制”。

再接著,我們的同事都在討論熔斷,全部的員工都在安穩客戶,尤其是銷售部門。當時的壓力非常大,首先,他們知道在熊市時期要拉錢很難。其次,面對那麼多恐慌的,不滿的,甚至是憤怒的客戶,他們要不斷平復客戶的心情。

有些同事會表明自己很疲勞,從來沒有一個人安撫那麼多客戶的情形。

跌了10%,覺得不得了,賬戶顯示損失很多,緊接著兩個星期,一次又一次刷新歷史,跌得更多。現在同行們已經不再看賬戶了。幾次熔斷下來,估計在天台上抽菸的人會有很多。

紐約華人影像: 學生停課,餐館關門,親歷華爾街四次熔斷

居家期間,陳飛會在EarthCam網站上觀察主要街區的實時情況。圖為3月26日晚,時代廣場附近的街區狀況。

金融界的人普遍心情沉重,大家都看不透市場是怎麼回事,只是覺得這可能是疫情造成的恐慌,不至於說造成經濟蕭條。美聯儲向市場釋放量化寬鬆的救市流動性信號,本以為股市會有所上漲,但現在來看效果並不明顯,疫情對市場的影響遠遠超過預期。

這個時期也很特殊。公司3月9號發通知,當時建議大家分成A、B兩個批次輪換上班。3月15日,公司統一發送緊急郵件,要求員工不要再去公司辦公。一些交易崗位從線下交易變成了線上交易,被強制要求在家工作。

紐約華人影像: 學生停課,餐館關門,親歷華爾街四次熔斷

摁下暫停鍵的華爾街。圖片來源:美聯社

我極少出門,除了疫情,也會擔心一些社會因素。幾天前,有新聞說,大家都在買槍,聽到朋友的勸說以及父母的詢問,我藏了一把菜刀在床下面。

紐約華人影像: 學生停課,餐館關門,親歷華爾街四次熔斷

陳飛家附近的美國本土超市,速凍食品被搶購一空。攝影:陳飛

紐約華人影像: 學生停課,餐館關門,親歷華爾街四次熔斷

3月21日,曼哈頓下城唐人街的藥房收銀臺標示:“請保持一米距離”。

母親希望我回國,其實很難。你肯定要辭職,回去以後,

工資就斷了。其次,坐飛機回國,你可能會承受更大的感染風險。之前,我可能會叮囑長輩做一些事。現在角色換了,父母會查看我的微信步數。有時候,父親會責問我,為什麼一天走了一千步?

提前裁員關門,閉門健身學英語

紐約市皇后區華人餐廳老闆 張超

我是張超,來美國已經8年。武漢“封城”後的第二天,即中國新年。我和妻子還有10餘名員工,做了十餘道菜,吃年夜飯,看春晚,大家談論最多的還是國內的疫情。

當時,紐約還風平浪靜,大家覺得距離病毒還很遠。知道國內的餐飲行業在陸續關店,我已感到危機,也做了最壞的打算。在春節後的第二天,我忍痛裁掉了三名員工,不過,我都給他們找到了新工作。

3月1號(當地時間),紐約州出現首例新冠肺炎病例。當天,餐廳的客流量就明顯減少。我的餐廳絕大多數都是外國人,一些人會認為這個病毒是來自中國,要遠離,否則有危險,堂食的人數少了一半。

紐約華人影像: 學生停課,餐館關門,親歷華爾街四次熔斷

3月21日,曼哈頓下城的唐人街,購物的人戴上手套和口罩。

法拉盛,曼哈頓的很多中餐館也面臨相同情況,甚至更糟糕,中國人自己都不去了。

紐約華人影像: 學生停課,餐館關門,親歷華爾街四次熔斷

3月21日,曼哈頓下城唐人街,被打開的溼紙巾包裝。

餐館人員流動性大,食客攜帶病毒的可能性很高,多一份生意就多一份危險。每天,我會逐次減少購買食材。剩餘完整的貨就退回超市,或者權當員工福利,讓他們拿回家。3月17日,紐約市規定餐廳和酒吧運營僅限於外帶和外賣,我在政策發佈的前一天把店關了。

紐約華人影像: 學生停課,餐館關門,親歷華爾街四次熔斷

3月20日,紐約市皇后區歇業的飯店櫥窗。

我的餐館100平米,每月的成本大概2萬美金。如果繼續開門,我可能會少賠一點,但我覺得風險太大。感覺是賺1萬美金,要冒著損失10萬美金的風險。

餐廳經營的好壞,最重要的是風味,我既是老闆,又是主廚,關店之後,不會有廚師流失的風險。在法拉盛,很多餐廳都是僱傭廚師,為了防止廚師出走,就靠著外賣維持,很多餐廳都在賠錢做生意。

紐約華人影像: 學生停課,餐館關門,親歷華爾街四次熔斷

3月21日 在曼哈頓堅持送餐的外賣員,他們的收入並不理想。

我現在基本不出門,除了學英文,每天還做100個仰臥起坐,鍛鍊身體,保存實力。等疫情過去,人們吃夠了麵包,喝夠了牛奶,相信餐廳的效益會不錯。

(注:文中陳飛、張超為化名,時間均為美國當地時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