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北新市:历史文化的亮点在于“古”

历史上,浙北新市一直处于较高的优异人文地位,它的史载文明领先于周边方圆百里之内的村落与乡镇。有幸的是,尽管百年之中战争和政治运动的影响,相对来说,新市保存的“古文化”实景,与之同类古镇相比,还是有着绝对的亮点,再加上史料记载的大量人文实事,对新市“古文化”的亮点突出,彰显了这一优势的存在。

说到新市的“古”,自然是“古”得有历史,“古”得有份量,“古”得有高度,“古”得有名人望族。这其中,新市历史的悠久与份量,是新市古镇的“古色”部分,而新市文化的高度与名人望族,则是新市古镇的“古香”部分。这“古色古香”所构成的“古”的亮点,让新市古代史成为了一部灿烂的文明发展史,一部有丰富内容、层次叠加的文化史,一部让人惊心动魄、又令人肃然起敬的思想史。


一、“古”得有历史:一部有实景追溯的新市悠久文化史

新市的史载历史已逾1700年,据考证,如果按其治水的年代计算,实际史载文明史更长。倘若确认新市的“立镇”时点,迄今也逾1000年。这两方面的文化历史开创,都远比百公里内周边任何一座乡镇要早得多,这势必客观上奠定了它的综合优势条件,它的人居集聚环境发展的优厚,从一开始就决定了它悠久文化历史的地位。

这一悠久历史的追溯,并不是完全以史料记载为凭,而是实实在在目前尚存的古迹来印证这一历史的脉源,以不可颠覆的事实来确立这一强大的证据。在众多的实证中,“西河口”与“永灵庙”是最重要的两项。

西河口,源于新市百姓在古晋时期的治水挖掘而成,这是一条人工河,目前还依然发挥着重要的水利调节作用。它是西晋时期的一位叫朱泗的人,因新市旱涝之灾四季常年不断而起,最后化十多年时间,召集壮力进行挖渠开河,最后挖成新市区域内,西溪与运河之间通道——西河口。在此基础上,再开挖两处储水区——西潭与南潭,实现了旱季有水用、涝季无水灾的水利功能。这条长达数百米的西河口。是新市历史开创的实证,如此早年重大的治水活动,以及空前绝后的西河口水利工程,周边任何一个乡镇是没有的。

永灵庙,源于新市一位民族英雄的出世,这座庙宇的建立是在公元324年,迄今为止近1700年。永灵庙的数毁数立,化一为三的衍建,历史是承续的,从无间断,而且随着这庙宇的建立,新市的变化越来越大。可以说,没有这庙宇,新市的历史能够发展到今天这样的规模,是几乎不可能的。如此重要的庙宇,目前依然英魂未逝,东永灵庙依然挺拔昂立于新市百姓眼前,它见证了新市的历史发展,悠悠渺渺,这便是新市“古”得有历史。


二、“古”得有份量:来自民间祭祀活动的新市历史文化厚度

一座古镇,仅仅以悠久的历史来描述它的文化重大,是远远不够的。新市更有它的历史文化厚度,像运河与西溪之水,辽远又宽洪之势,汹涌而来,势不可挡。这一文化的厚度,需要依托于民间自发的力量,从精神层面,化信念为创造力,由心而出,成为巨大的历史发展力量,排山倒海地让本地的文化推向更为丰富灿烂的阶段。

这便是需要一种载体,而且最终表现为一种几乎固定的历史沿袭的载体,表现得非常壮阔与宏伟。在新市,这一载体就是表现为对“镇国大将军”和治水英雄朱泗的祭祀活动,可以说,永灵庙盛烈不衰的香火祭拜,这一祭祀活动的悠久与盛大,几乎是浙北土地上唯一的一项民间自发运动。自东晋开始,这场祭祀活动一路延经南北朝、五代十国、隋、唐、宋、元、明、清、民国,直至现在。而且祭祀活动越来越大,它所表现的文化内容与形式更是代代出新,一浪高过一浪,从纯粹的祭祀,到香市的形成,到芯梗市场的出现,到明清以来繁盛的商市,直到现在表现为“新市蚕花庙会”。

这一载体所表现的文化厚度,与每个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与人们的悲喜系于一处。百姓始终是文化的创造者与享受者,新市祭祀活动的绵延不绝,得益于百姓自发,是一种精神力量的展现,把蕴藏在百姓内心中的欲望与梦幻,全部通过祭祀活动的文化形式,一一展露,精彩纷呈,这便是新市文化“古”得有份量。


三、“古”得有高度:特殊宗教现象折射新市的文化高度

新市悠久历史与文化份量是新市“古色”的强大证据,但贯于千年之久的新市历史文化,有一种书香门第的“古香”之气,传递出人类的理性智慧,迸发出宗教的光芒,从而提升出新市历史文化的高度,成为周边百里之内百姓心灵的崇仰向往之地。这里笔者主要分析新市历史的特殊宗教现象的形成,是如何成为惊世骇俗的文化“仙潭”的。

“仙潭”一词,源于新市道家文化的兴起之盛所致,同类的周边乡镇,几乎没有同例可以出其右者。这里从桥、巷、名胜,甚至地理、地块、水潭等等之名,无不寓寄了道家的处世观,有神话,也有实历,有人有物。道家文化在新市是从南北朝时期开始,迄今也有近1500年历史。

而在这之前,儒家文化通过永灵庙的建立,早已在东晋时期率先驻入,这是新市历史文化高度的重要一笔。而且这一儒家文化对新市发展所产生的重大影响,塑造淳厚善良民风是大有裨益的。忠孝的事例代代不乏涌现,社会建立良好的礼仪秩序,崇文之风与商业信用应运而生。这一沿袭近有1700年历史的儒家文化,刷新了周边乡镇的文化创世时间记录与高度记录,让当年新市人的形象载誉不绝。

新市镇的佛教兴起,应该是在唐朝中期,新市佛教盛期应该是在宋代,明末清初是鼎盛之时,佛教在新市的发展,重点在于寺院多,大寺院有觉海、明因与慧通三寺,这三寺的规模超绝于同类周边乡镇的档级,影响巨大,香客众繁,方圆百里的信徒都崇拜于这里佛寺的名望高度,无不纷纷迢迢赶来,四季不断。

新市的基督教文化,更是远近闻名的宗教高端现象。十九世纪第一批新市基督徒的产生是与湖州市区同步的,他们很快融入了省城杭州的基督教活动。据史料记载,清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中华基督教总会杭州教区在新市镇东栅明月桥设立讲堂。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12月,新市基督徒参加了杭州皮市巷教堂的一场按牧典礼。

从十九世纪下叶到二十世纪上叶,新市居然出现了中国基督教先行者的两位巨头:俞国桢与赵紫宸,这一事件的产生,让新市的文化高度骤然上升到一个新的界点。俞国祯先生是中国基督教文化的民族开创者,首创基督教在中国发展的“三自”理念,这一伟大理念的确立,迄今仍蕴含着强大的现实意义,高屋建瓴,让这位睿智的重要人物具备了政治领袖式的气魄。赵紫宸神学渊博,高山仰止,是中国百年来基督教“国际传教士”领袖人物,他是中国基督教新教神学家、中国20世纪处境化神学的早期缔造者,中国系统神学的最早倡导者。在西方基督教界,他被誉为“东方心灵诠释基督教信仰的首席学者”,他的神学成就迄今为止,国内神学界无人能超越。

纵观新市的儒、道、释、耶四大文化的特殊现象,势必让新市文化呈现出不一样的高度,“古”得有高度,这便是新市历史文化的“古香”之处。


四、“古”得有名人望族:人才辈出反映新市的人杰地灵

新市的历史文化始终保持鲜活的成份,这里面的重要内容就是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名人与望族,所谓人杰地灵,就是指人才贤士的不断涌现,能够创造奇迹、推进历史的英雄代代相继。当我们翻开新市古历史,事实足以证明了这一点,星空耀眼,熠熠烁辉。

从西晋时期治水的朱泗,至南北朝道家重要人物来新市潜隐修道的陆修静,从北宋觉海寺高僧若愚,到第一位进士太史章,从宋代的几位来新市任职的监镇,到南宋转运使吴柔胜寓寄新市的贵人、以及在新市建宅筑园的历官显谟阁学士刘光祖、丞相游似,后来的南宋名臣新市人吴潜、吴渊等。从明代写出浙北第一部乡镇级方志《仙潭志》的陈霆,到理学家著书数百卷的唐灏儒,以及当年皇帝钦批表扬的教子劝廉的王升,从清朝大画家沈铨,到清末的基督教伟大先行者俞国桢、赵紫宸、以及江南琵琶大王张志翔,等等。

民国以后,便有中国治印书法家、曾获民国三年往日本东京博览会金奖的陶庵,从中国纺织先驱童润夫、中国机电奠基人钟兆林、中国现代文学重要人物赵萝蕤,苏州评弹重量级人物杨莲青、国民党同盟会重要人物俞寰澄,到中国早年幼儿教育专家钟昭华、上世纪三十年代上海书局编辑施瑛、上世纪六十年代上海朵云轩书画鉴定权威沈觉初,等等。

上述这些人才的出现,伴之存在的众多望族,散落在新市历史的不同年代,他们只是新市众繁名人望族的一部分,正是他们的辈出呈现,让新市文化变得精彩,让新市历史文化,富有浓烈的“古香”。人们可以藉此点数新市文化的累累硕果,从而增进后人对新市文化的仰慕,并激励后人奋发前行。

一座城的古老之美,在于实景记录时光与感怀,它的实景与书载史料的映衬,组合成人们瞻仰时内心所形成的意与象的双屏互照,这便是美的升华。正如一位明朝诗人陈霆对新市古文化历史的描绘所给出的总结:

向来遗迹漫西东,千古豪华慨叹中

由此,当你踏入新市,点点滴滴古色古香的真实景物,就会串联起新市历史文化长河里的亮光,在你一仰一俯之间,浑然就有惊骇的亮色升起,让你的内心一下子照亮,唤醒你内心美好的向往,让每一位欣赏者都能为之心动情撼,这便是新市“古文化”亮点魅力所在。所以说:浙北新市历史文化亮点在于“古”,而这“古”,充满了绵厚、份量、高度与名望之美。

浙北新市:历史文化的亮点在于“古”

浙北古镇新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