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陽印象:在2020年的這個特殊清明期間,我們不妨別樣祭奠

#這裡是永州##永州頭條#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每當清明期間,唐朝詩人杜牧的這首《清明》,總會被人們情不自禁地脫口而出。

清明節,又稱踏青節、行清節、三月節、祭祖節等,是中華民族傳統隆重盛大的春祭節日,屬於慎終追遠、禮敬祖先、弘揚孝道的一種文化,與春節、端午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

清明節習俗甚多,各地雖因地域文化不同而習俗存在著習俗內容上或細節上的差異,但掃墓祭祖卻是共同的基本禮俗主題。

清明掃墓祭祖節期很長,選擇祭祀祖先之日,有的地方在清明節這一天,有的地方在節日10日前,也有的地方在節日10日後。總之,清明節前後的近20天,均屬掃墓祭祖的節期內。

清明時節一到,人們無論身處何方,不管工作多忙,都會回鄉參加祭祖活動,緬懷祖先、親人團聚。這一禮俗文化,充分體現了中華民族禮敬祖先、慎終追遠的人文精神。

又是一年春草綠,又到一年清明時。然而,一場疫情使今年的清明成了一個特殊的清明。

此時此刻,通過眾志成城、齊心協力戰鬥,儘管疫情防控形勢日趨向好,但仍舊不容有絲毫鬆懈,尤其是決不能因為祭祀而聚集。否則,來之不易的戰果就會毀於一旦。

為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文明祭祀,全國各地的文明辦陸續發出了——關於“文明清明、同心戰疫”的倡議書,號召廣大城鄉居民安全、文明、綠色、節儉祭祀,弘揚優良傳統,樹立時代新風。可謂警鐘長鳴,良苦用心,每一個人必須要嚴格遵循,銘記於心。

清明節是祭奠逝者、緬懷先烈、感恩先人的傳統節日,我們應該與時俱進地發揚光大。多年來,在民間,人們一直都十分重視清明祭祀,把場面搞得非常隆重,常用燒紙錢、擺供品、燃香燭、掃墓地等方式來祭奠祖輩先人,並趁此機會把家族房親召集在一起,名正言順地聚會,大張旗鼓地開心。

不可否認,有儀式感才有獲得感。清明祭祖是古老的傳統,人們興師動眾地緬懷感恩、熱鬧一點,也無可非議。但是,在文明化程度步伐加快的今天,一些不必要的環節應該省略,一些不合時宜的陋習務必禁止。

何況,今年的清明正值疫情防控的關鍵時期,降低人員聚集,避免造成交叉感染風險,確保社會安全穩定,責任重大,勢在必行。因此,特殊時期,不妨換一種方式過節。

心中有祭奠,何必紙與火。祭掃,只是一個過程、一種禮節,對先輩的懷念和尊重有多種形式可以表達,不一定非要到墓前焚香燒紙。我們要創新祭奠方式,從節約從儉、健康向上、寓意深刻、防火安全等方面入手,進行文明祭祀,不妨來個清明節祭祀大換樣。

禮不分貴賤,孝不在花樣。比如,把傳統的蓮花燭、鬥燭、水晶燭等各類香燭,換成聲光電子產品來展示先人積德行善的點滴故事;把傳統的冥幣、金元寶、假花、冥香和花圈等祭祀用品,換成弘揚先人美德、傳送孝道、善行天下的宣傳單、連環畫、懸掛圖片;把別墅、豪車、蘋果手機等各類花哨的祭祀品,換成環保文明的家書、家訓、紀念冊和先人音像製品等。

念不在深淺,情不分遠近。比如,以前千里之外也要匆匆忙忙趕回老家,一家老少齊聚墳前默哀跪拜。在這個特殊時期,首要的是保護好自己,不如用藉助網絡的形式給先人掃墓祭拜,更顯得顧全大局、深明大義。

本著傳承傳統文化、倡導文明祭祀的原則,換一個清明祭祀的方式,相信祖先在九泉之下有知,定不會怪罪,同時也會受到更多的人稱讚和歡迎。

別樣清明一樣情。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裡,在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時刻,文明祭祀、網上祭祀、有序祭祀、安全祭祀,就是對逝者最大的告慰,對生者最好的保護!

讓我們積極行動起來,從現在做起,從自身做起,爭做革除陋習的先行者、移風易俗的推進者、文明祭祀的示範者,用實際行動共建文明和諧的美好家園,為奪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勝利貢獻一份力量。

祁阳印象:在2020年的这个特殊清明期间,我们不妨别样祭奠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