莒縣劉官莊鎮:互助養老 老有所養

直播日照4月1日訊 在貧困人口中,有一些是失能半失能的老人,對這個群體的扶貧,僅靠物質幫助還不行,還需要更進一步。莒縣劉官莊鎮探索互助養老的模式,為一些失能半失能特困老人,指定一名親屬或鄰里為護理員,長期穩定照顧其生活起居,他們的生活就有了妥帖的保障。

一大早,莒縣劉官莊鎮後竹園村村民莊乾玲就來到四弟莊乾來家中照料他的生活。莊乾來今年58歲,從小因病吃藥產生的副作用,導致智商相當於三歲的兒童,生活完全無法自理。

六年前父母去世後,照顧莊乾來的重任就落到了都已經六十多歲的兄妹三人身上,因為本身家庭也都不富裕,又要照顧弟弟,一大家人生活也很不容易,扶貧政策實施以來,弟弟家的基本生活條件比以前有了很大提高。

精準扶貧為“老困孤”群體送去了錢物,送去了米麵,解決了他們生活供給的難題,而為了進一步讓貧困失能半失能老人能夠吃上熱乎飯、穿上乾淨衣,從根本上解決他們生活兩不愁的難題,莒縣推出的“互助養老”扶貧模式,讓這些失能半失能貧困老人能夠安享晚年。

2018年,莒縣開始探索構建失能特困人員生活照料長效機制,制定了《莒縣失能特困人員養老扶貧實施方案》,劉官莊鎮在全鎮貧困人員中嚴格挑選出十名失能半失能特困老人,並指定一名長期穩定照顧其生活起居的親屬或鄰里為護理員,每月為其發放500元補助。

“有些貧困戶雖然享受了扶貧政策,錢也發放到位,但是他因為不能自理,自己也不好照料自己,咱考慮到這一塊,就出臺那個政策,這樣的好處就是貧困戶能夠穩定脫貧,日常生活有保障,對照料人的付出也有點回報,也有補助。”莒縣劉官莊鎮扶貧辦主任丁相國說。

莊乾來便是後竹園村唯一一名“互助養老”扶貧模式的受益者。和他同樣享受到“互助養老”扶貧政策好處的還有劉官莊鎮徐家莊村的殘疾老人徐數九。30年前徐數九因意外腰椎受傷,隨著病情加重,近20年來,他的日常生活已完全無法自理。

鄰居劉全美是徐數九“一對一”的互助養老護理員。徐數九沒有家庭沒有子女,20年來基本上都是親屬和鄰居進行照料。

“把我伺候得很好,早晨起來給我衝雞蛋,泡上幾頁餅乾,端過來把我扶起來,吃完了她再出去刷乾淨,晌午給餾個饅頭,熬點菜,照顧得很好,要不我早沒了,一直只能躺著,撈不著水喝撈不著口飯吃不就餓死了,虧得國家照顧得好。”徐數九說。

現在,莊乾玲兄妹和劉全美,每個月都能準時收到500元的護理補貼費,這項費用雖然看上去不算多,但是不管對於照顧對象還是護理員本身來說,都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也讓“互助養老”這種扶貧方式更加深入人心。(日照廣播電視臺融媒體記者:媛媛 弘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