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老師中班語言教案《我想》

活動目標:

  1、觀察動物的明顯特徵,理解詩歌內容。

  2、感受詩歌中的稚拙美。

  3、感受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的美好情感。

  4、願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5、引導幼兒在故事和遊戲中學習,感悟生活。

屈老師中班語言教案《我想》


活動重點:

  理解、掌握詩歌的內容。

活動準備:

  PPT課件

活動過程:

  一、創設森林情景,激發幼兒學習興趣,初步感知詩歌的內容。

  1、活動導入

  師:小朋友們,今天老師要帶你們去大森林裡玩,你們想去嗎?

  幼:想。

  師:好,坐上我們的大巴車出發吧!(出示大巴車圖片,點擊喇叭,繞教室一圈,坐下,音樂停)

  2、出示小動物,感知詩歌內容。

  (出示大巴車停在森林圖片)

  師:大森林到啦!森林裡的景色真美啊!森林是誰的家啊?

  幼:小動物的家。

  師:小動物們都藏在哪兒呢?我們一起找找看。是誰躲在這裡呢?(出示幻燈片,單擊顯示小象)

  幼:小象。

  師:哦!原來是小象!小朋友跟小象打個招呼

  幼:小象,你好。

  小象:小朋友們好。

  師:小象有一個長鼻子,小朋友來跟小象握握手。讓我們來看看小象的長鼻子有什麼作用。

  出示PPT(小朋友邊看圖邊回答)

  師:小朋友說的都很棒。哦!原來啊!小象的鼻子還有這麼多的用處呢!

  師:小朋友想不想做一隻能幹的小象啊?

  幼:想。

  師:讓我們一起來學一學小象的長鼻子。我們現在都是小象了,可以兩隻小象用鼻子和鼻子握握手。(出示兩隻小象握手圖片)(請幼兒跟老師邊說邊做“看見小象,我想有個長鼻子,和小象用鼻子握握手”的動作。

  (出示PPT)

  師:好,我們已經跟小象握握手了,做了好朋友了,我們不打擾小象了,跟小象說再見吧!

  幼:小象,再見。

  3、繼續找小動物,感知詩歌的內容

  師:森林裡還藏著什麼小動物呢?(出示PPT)

  幼:小猴

  師:好,請你跟小猴打個招呼吧。

  幼:小猴,你好。

  小猴:小朋友們好。

  師:小朋友們喜歡小猴嗎?你喜歡小猴什麼?

  幼:……

  師:小猴的尾巴可以幹什麼呢?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出示PPT)看這兩隻小猴又在幹什麼呢?

  幼:……

  師:小朋友們真棒!

  師:原來這兩隻小猴在拉勾啊!

  師:我們來學學長尾巴的小猴和其他的小猴來拉拉勾,可以兩隻小猴用尾巴和尾巴拉拉勾。請幼兒跟老師邊說邊做“看見小猴,我想有條長尾巴,和小猴用尾巴拉拉勾”的動作)

  師:好,我們跟小猴已經拉拉勾了,做了好朋友了,我們跟小猴說再見吧!

  幼:小猴,再見。

  4、繼續出示小動物,感知詩歌的內容。

  師:小朋友們,你們看,哪個動物朝我們看過來啦?(出示PPT。)

  幼:長頸鹿!

  師:小朋友們,長頸鹿長得好高呀,脖子一伸可以吃到很高的樹上的樹葉(出示PPT)

  師:如果你們有這樣的長脖子,你們會做什麼?

  幼:……。

  師:小朋友們回答的真好!

  師:(出示最後一幅PPT)小朋友看這兩隻長頸鹿它們在用勁的幹嘛啊(做拔河的動作)

  幼:……。

  師:小朋友想不想和長頸鹿拔拔河呀?

  幼:想。

  師:那就請小朋友跟老師說一遍"看見長頸鹿,我想有個長脖子,和長頸鹿用脖子拔拔河"。(請幼兒跟老師邊說邊做拔拔河的動作)

  師:好,我們跟好朋友長頸鹿說再見吧!

  幼:長頸鹿,再見。

  二、欣賞、理解詩歌,並表演詩歌。

  1、師:剛才我們小朋友在大森林裡面遇見了3只小動物,還記得是哪3只嗎?(幼兒說)有一首詩歌,寫的就是剛剛我們在大森林裡發生的事情,名字叫《我想》。

  2、教師示範朗誦一遍。(出示PPT)

  3、師幼一起朗誦2-3遍,邊朗誦邊做"握握手""拉拉勾""拔拔河"的動作。

  三、活動結束部分。

  師:今天小朋友們和小動物們玩的開心嗎?

  幼:開心!

  師:小動物們也很開心!現在你們與小動物們成了好朋友了,可要保護它們啊!不要讓它們受到傷害!好不好?

  幼:好!

  師:小朋友們,讓我們高高興興地回家吧!

  老師帶小朋友們走出活動室。

  (播放音樂)附我想

  看見小象,我想有個長鼻子,和小象用鼻子“握握手”。

  看見小猴,我想有條長尾巴,和小猴用尾巴“拉拉勾”

  看見長頸鹿,我想有個長脖子,和長頸鹿用脖子拔拔河。

課後反思:

  《我想》是中班的一節語言課,這首兒歌的篇幅不長,內容也比較簡單易懂,孩子們非常感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調動孩子們的積極性,能讓他們感興趣就顯得極其重要。!出自:屈老.師!我通過播放PPT圖片,調動了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引起了孩子的興趣,同時我又充分運用肢體語言,採用邊朗誦兒歌邊用身體動作把內容表現出來。然後,我請幼兒用肢體語言來幫助幼兒學習詩歌。

  在活動過程中,我製作的小動物圖片突出特徵,並有詩歌中的動作,孩子們在表演的過程中,也得到了預期的效果。當我加上語氣、加上身體動作,把整首兒歌唸完時,孩子們都覺得很有意思,他們一邊學念兒歌一邊學做動作,積極性特別高。帶著動作學習兒歌,孩子們不僅積極性高漲,而且學習的速度也有了明顯的提高。由此我覺得,身體語言在教學中起著重要作用,適時、恰當地運用身體語言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而及時發現、捕捉幼兒的閃光點並給予及時的鼓勵也會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當然,在活動中也存在許多不足的地方。由於沒有教學經驗,又是第一次公開課,我很緊張,雖然之前多次告誡自己語速一定要慢,但是一緊張就什麼都忘記了,還是說的太快了。有的東西甚至還沒有說到。還有三隻小動物的出現,太羅嗦了,三隻動物的時間應依次遞減,重點要放在詩歌上面。和幼兒一起唸詩歌的時間太短了。可以把詩歌中“握握手、拉拉勾、拔拔河”這幾個字寫在黑板上,讓幼兒結合動作,對這幾個字能有一定的印象。幼兒學唸詩歌時,可以我說字,幼兒念出圖片。在叫幼兒看PPT唸詩歌時,可以個別和分組相結合,使每個幼兒都能夠掌握詩歌內容。還有結束的時候也可以像開頭那樣讓幼兒坐著大巴車,放著音樂離開。

  我相信:只要自己不斷的積累,一定會在教育教學中有所突破與長進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