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与海》:一艘破船,一个渔夫,捕了一条鱼,是一曲“颂歌”

墨西哥湾上,有一位已经有八十四天,天天出海却捕不到一条鱼的老人,在一艘破的小船里。老人年纪很大,满面的风霜,双手上全是伤。船帆上全是破布打上去的补丁,

“那象征永恒的失败”。


《老人与海》:一艘破船,一个渔夫,捕了一条鱼,是一曲“颂歌”

1

此时,他已经和一条上钩的大鱼僵持了几天几夜。

这条鱼非常冷静,它使劲拖拽,在水下把船拖向远离陆地的深海。有时,它跃出海面,一次接一次地跳着,钓索眼看就要被绷断。

这条鱼非常聪明,它在消耗老人的力气。

老人跪在船上,他的手开始抽筋,钓索把他的肩膀和头勒得血肉模糊,他觉得自己快坚持不下去了。可是,他还告诉自己再坚持一下。

他必须忍住苦痛,用仅存的力气支撑着。


《老人与海》:一艘破船,一个渔夫,捕了一条鱼,是一曲“颂歌”

老人和这条大马林鱼僵持者,不是你死就是我活,但这是真正对手之间的对决。大马林鱼如此聪明、出色,让老人产生敬意。

“这条鱼是我的朋友,虽然我没见过它也没听过它的名字”

“但是,我必须弄死它。还好,我不用去弄死那些遥远的星星。如果人类必须击败月亮,将月亮弄死,这是多么糟糕的事情,他想。”

老人终于杀死这条足足一千五百磅的大鱼,拖着往回走的时候,他心怀歉意地想“我是用了阴谋才打败它的,而它却对我没有恶意。”

“人类配吃掉这条大鱼吗?不配。”

这条鱼对我们并没有恶意,但人类却要杀死他。老人觉得有些沮丧。

可是,他又改了主意。他天生就是渔夫。捕杀鱼不光是为了养活自己、把鱼卖了买食品的,杀死它是为了自尊心,渔夫的自尊心。

他只剩下这个了。


《老人与海》:一艘破船,一个渔夫,捕了一条鱼,是一曲“颂歌”

2

此时,并没有意识到危机来临。

鲨鱼的出现并不是偶然的,它们闻到了血腥味。

一条体型庞大的灰鲸鲨,它飞速地逼近船艄,它张开了嘴,袭击那鱼。

鲨鱼的牙齿咬住鱼尾巴,咬得嘎吱嘎吱响。

这个时候,老人使出全身力气,用鱼叉猛地扎进它的脑袋,所在那沉重、尖锐的蓝色脑袋,两只大眼睛和那嘎吱作响、吞噬一切的突出的两颚。那儿正是脑子的所在,老人并不抱希望,只是带着决心和十足的恶意,向它扎去。

他杀死了这条来袭的鲨鱼,但是折断了他的鱼叉。他盯着被咬掉四十磅的大鱼,他开始想,为什么要捕杀这条大鱼?如果一开始被拖向深海的时候,他就放弃钩索,也许现在他正独自躺在床上铺的旧报纸上,而不至于要应付现在倒霉的时候。


《老人与海》:一艘破船,一个渔夫,捕了一条鱼,是一曲“颂歌”

风持续地吹着,老人闻到被鲨鱼咬过的鱼肉散发着气味。老人知道,糟糕透顶的时刻就快来到了。

果然,他看到了两条鲨鱼很兴奋地逼近。

老人把刀子绑在浆把子上做武器,他的双手也痛得快不听使了。他像是给自己鼓劲似地大声地喊:

“ay,”

老人说,“铲鼻鲨。来吧,铲鼻鲨。”

鲨鱼用一条缝似的黄眼睛死死盯着老人,飞快地游来。老人和鲨鱼周旋着一刀一刀地把刀刃插进鲨鱼的两颚。

刀子又折断的时候,似乎这场战斗已经结束了。这时,他又遇到了更多的鲨鱼包围了他的小船,他用鱼钩、船浆和短棍和鲨鱼搏斗。

他的“骨子里累乏了”,他指望不久就能看见“海滩上的灯光”。

他已经不想看那条大鱼兄弟了,他知道他的鱼兄弟已经被糟蹋不成样了。

但是,他并不恨鲨鱼。“真正有尊严的战士必须懂得尊敬自己的对手。”


《老人与海》:一艘破船,一个渔夫,捕了一条鱼,是一曲“颂歌”

“祈请苍天让我见到岸上灯火吧,其实,我原本有很多愿望的,现在只求这一个了。”

老人最后几乎是爬上岸边,只带回了一条大鱼的白骨。那是一条从鼻子到尾巴有十八英尺长的大鱼的白骨。

到这里,老人出海打鱼的故事就结束了。故事的结尾,老人自己说:“它们把我打败了”。

这个结局听起来,好像真的是个悲剧。但是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委员颁奖给作者海明威时,认为这是带着乐观主义精神的著作,

“这个故事是一曲颂歌,它提倡哪怕结果一无所得也永不屈服的奋斗精神,赞扬失败之中的道德凯旋。”

“它鼓舞了人类的斗志”。


《老人与海》:一艘破船,一个渔夫,捕了一条鱼,是一曲“颂歌”

这是公认的主旨,但一本好书真正品味下去,还会发现层层味道的有趣。

3

读这部作品时,有人提问为什么这本书不叫《老人和鱼》?是啊,明明是和鱼斗争,一条大鱼和一群鲨鱼,可为什么叫《老人和海》?

其实你可以把“大海”看作我们的“人生”。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这“老人”,我们和那鱼都是属于海的,我们的生活也全靠这海的恩赐,但是也可能你又是那条“大鱼”,有遭受“鲨鱼”吞噬的危险。书里还有一些关于人和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值得人们思考。

  • 人和自然的关系

老人对捕杀一条沉静的、优雅的、没有恶意的大鱼感到愧疚,但为了生活和作为渔夫的尊严,他说服自己,并将大鱼称为“鱼兄弟”。

他对能改善生活的鱼心存感恩,但同时,他对自然贪得无厌的索求是反感的——

“想想看啊,要是人每天必须努力去杀死月亮,那会怎么样呢,他想。月亮会逃走的。但想想看人每天必须努力地去杀死太阳,那又会怎么样呢?我们真是天生幸运啊,他想。”

老人的心理活动看上去十分荒诞,但海明威其实想表达的是,人类对大自然无节制索取的担忧。

当然,“海里有我们的朋友,也有我们的敌人”。神秘莫测的大海,还有比人类更强悍的力量,比如鲨鱼。

这个捕鱼故事写得非常惊险紧张,但人生又何尝不是呢?你以为你遇到的危险是你的极限时,没想到后面还有更大的危机等着你。

人,或者更大的人类,总避免不了和“更强大的事物”作斗争,“极致韧性”才是可抗衡的力量。


《老人与海》:一艘破船,一个渔夫,捕了一条鱼,是一曲“颂歌”

  • 人和人的关系,人和自己的关系。

尽管老人年轻时,曾耗费四十八小时战胜过镇上“力大无比”的黑人,但他却不常有“幸运”。

镇子上只有一个叫曼诺林的孩子相信他是个“好渔夫”。

那孩子很爱他,两人有很深厚的感情。孩子把老人视为心中的英雄。就像老人自己心中也有崇拜的偶像——迪马尼奥,一个有着“永不服输的精神力量”的人。

曼诺林了解他的窘迫,竭尽所能地帮助他。一罐啤酒、一杯热咖啡和出海必须要的新鲜的鱼饵。

他和孩子之间的友谊,使小说从头到尾贯穿着温情。

这些温暖在他孤独奋战时,老人不止一次地想“要是孩子在这儿就好了”“但愿那孩子在这里”“我跟那孩子说过,我是个不同寻常的老头”孩子成了老人活下去的信念和希望。

当老人近乎丧命地回到岸上,他自己也认为“失败”了。但曼诺林看到十八英尺长的大鱼的白骨,他立刻明白了老人经历了什么。他被老人的精神深深折服,最后,曼诺林和老人约定下一次一同出海,并相信自己会给老人带来好运。


《老人与海》:一艘破船,一个渔夫,捕了一条鱼,是一曲“颂歌”

曼诺林成了老人生命和尊严的延续的象征,他将延续的是迪马尼奥的精神。

4

《老人与海》的小说里还可以咀嚼出更多的寓意,比如在露台酒巴喝酒的游客,很好奇“大鱼的鱼骨就晾在沙滩上”,酒保正想向他们解释那是鲨鱼啃的,但是他刚说出“鲨鱼”两个字,

那些不懂事的游客就说:“原来是鲨鱼啊”。

那些当然不是鲨鱼。

这些世俗上的人,看不到老人精神上的凯旋。

他们看不懂能够带回“大鱼的白骨”,也是有相当异于常人的技艺的。但那只有少数懂你的人才知道。庸俗凡人看到只是你失败的结局,他连事实是什么都没有兴趣去了解,就随便下判断。

“大鱼的白骨”其实正是“失败的成功”的喻意。

海明威在写这本书的时候,正处于人生低谷,他曾被人认为“他完蛋了,他再也写不出好作品”。但是这本小说在杂志上连载后,一卖就是几百万份,大家就抢着要看。隔了两年就拿到了诺贝尔文学奖。

海明威用这本小说挽救了自己。

人生境遇中,会遇到很多这样的人,他们并不理解你,随便对你下判断。他们永远不会被你的努力打动,他们只是为了傲慢而傲慢,哪怕这是无知的傲慢。

我是#20克教养#,喜欢我的话,就关注我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