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孩子來說,我們才是他們的原生家庭。


近年來,好多的熱播劇,都打上了原生家庭的標籤。《歡樂頌》、《都挺好》,以及現在剛剛播完的《安家》。劇裡的樊勝美,蘇明玉,房似錦都有著讓她們痛苦的原生家庭。在原生家庭的泥沼中,無法得到救贖。


“家家都有本難唸的經”。沒有誰的原生家庭是完美的。家裡有的或許是一個愛發脾氣的媽媽,或許是一個酗酒的爸爸。亦或許是一個愛欺負人的弟弟。


正是因為每一個人的家庭都不完美,而劇中將這種矛盾衝突、放大擺在大家的面前,大家才會感同身受吧。


什麼是原生家庭


原生家庭是指我們出生、成長的家庭。我們的父母,兄弟姐妹都是原生家庭的成員。


而原生家庭中的傳統、氣氛、習慣、每個人在家庭中的角色、家人之間的關係和互動方式等等,都是原生家庭帶給我們的。

對於孩子來說,我們才是他們的原生家庭。

原生家庭帶給我們不管是好的還是壞的,我們都會不自覺的代入到我們自己組成的新生家中去。就像我們的父母,在他們的父母那裡所形成的原生家庭的習慣,也會表現在他們對我們的態度,方式和習慣。



前段時間,作為一名搞笑藝人的楊迪,因為模仿他媽媽的視頻,登上了熱搜。


而給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楊迪媽媽那魔性的笑聲。


網友們紛紛表示看到楊迪媽媽後,終於知道他的搞笑天賦哪裡來了。


大到家庭的氛圍、小到父母的一個小習慣,哪怕是媽媽的笑聲,也是原生家庭對你的影響。


而對於孩子,我們就是他們的原生家庭。我們作為父母到底想要帶給孩子怎麼樣的原生家庭?是天天和老婆或丈夫吵架的家庭;是對著孩子大吼大叫的父母;還是歡快的家庭氛圍,彼此相愛也愛著孩子的原生家庭?


為什麼原生家庭對人影響那麼大


著名的奧地利心理學家,精神分析學派創始人西格蒙德·弗洛伊德,他認為人的潛意識沒辦法讓人察覺,但是卻有著原始本能的衝動和慾望。而察覺不到的潛意識總是在我們不曾察覺的地方積極的活動,伺機進入到我們的意識中。


對於孩子來說,我們才是他們的原生家庭。


我們從小從原生家庭感受到的一切,氣氛、態度、方式。都在不知不覺中進入到我們所不曾察覺的潛意識裡,影響著我們的性格和基本的行為模式。


《都挺好》中有一幕:當蘇大強準備跳河,而被救到了警局後。蘇明玉與在警局的蘇大強吵了起來。


蘇明玉對著父親大喊大叫的時候。蘇大強在恍恍惚惚中,好像看到了自己的妻子趙美蘭。他恍惚中對著蘇明玉大叫:“趙美蘭,你就是趙美蘭。”


曾經蘇明玉最討厭的人、最恨的人就是趙美蘭。而如今,那個無法控制住自己情緒衝著父親大吼大叫的人,甚至比趙美蘭更讓人討厭的人,竟然是自己。趙美蘭對蘇明玉的影響,哪怕是她已經去世,她的影子仍在潛意識裡潛藏著,等待著某一個時機而出現。


擺脫原生家庭的梏桎,自己才是自己的救世主


  • 學會放下,放下才能對原來的世界說再見,輕裝上陣。


蘇明玉從小到大,為了證明給母親看,而拼命讀書,拼命的賺錢。越是放不掉過去,就越會被過去糾纏。直到長大後,我成了“你”。


對於孩子來說,我們才是他們的原生家庭。


放過自己,才能和原來的世界再見,才可以給未來的自己擁抱。永遠糾結於過去,是因為你忘記了自己,忘記了我們應該是為自己而活。


應該是為了自己而努力學習,為了自己而努力工作。為了自己而經營好自己的家庭。當你成為了自己的時候,才能和原生家庭分割。學會放下才能成就真正的自己。


老和尚攜小和尚遊方,途遇一條河,見一女子正想過河,卻又不敢過。老和尚便主動背女子過了


河,然後放下女子,與小和尚繼續趕路。小和尚不禁一路嘀咕:師父怎麼了?竟敢背一女子過河?


一路走,一路想,最後終於忍不住了,說:師父,你犯戒了?怎麼背了女人?老和尚嘆道:我早已


放下,你卻還放不下!


原生家庭就像是這個女子,她是你的戒,是你的桎梏。有的人在過了河之後就放下了,而有的人卻要讓她在腦海裡陪你很久,一直放不下。而更有些人一輩子可能都放不下......


如果我們曾經在自己的原生家庭中受到過傷害,那麼,放下對自己原生家庭的執念吧。不要讓我們的孩子也經受這些。“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 改變從現在開始


沒有一個人的家庭是完美的。而一個人有多大成就不是看他多富有 而是看他在原生家庭的基礎上做出多大的突破 ​。


有的人明明拿著相對較好的牌,卻仍然會輸;有些人雖然拿了一副壞牌,卻變成了人生的贏家。


我們改變不了自己的出生,那麼我們能做的就是改變自己。改變自己,向著陽光的方向奔跑,而不是掉入另一個深淵。


對於孩子來說,我們才是他們的原生家庭。



《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的作者塔拉,用她的親身經歷告訴我們,原生家庭不是不可逾越的鴻溝,而是成就了現在的我。


她的原生家庭是我們所無法想象的世界,父親阻止家人與外界接觸,親生哥哥對自己暴力相向,姐姐和母親懦弱不敢反抗。這個從垃圾堆裡爬出來的無知女孩,摸爬滾打靠著自學最終取得哈佛碩士和劍橋博士學位。


《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告訴我們的是這隱匿於原生家庭背後的勇氣和倔強。帶著自己走向了外面這個陌生的世界,認識新事物、學習新事物、接受新事物。17歲之前她在原生家庭,而17歲以後的人生卻是由自己一步一步的朔造出來。重塑了一個不同於原生家庭的嶄新的自我。


而那些只會找藉口說著都是因為家庭的原因而不改變自己的人們,卻永遠也無法活出自己。因為救贖自己的不是別人,而是自己。


原生家庭已然無法改變,我們想要給孩子創造的又是怎麼樣的原生家庭呢?放下過去,改變自己,讓我們的孩子有不一樣的際遇,不要讓傷害一代一代的無盡循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