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老師大班科學教案《物體的彈性》

活動目標:

  1、對彈性物品感興趣,並能大膽探索。

  2、發現彈性的特點,物體受力時,它的形狀就會發生變化;不受力時,它又能回到原來的樣子。

  3、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4、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5、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

  在探索、製作等過程中感知物體的彈性。

  活動難點:

  嘗試用簡單的符號記錄活動的發現並能用較完整的語言表述出來。

屈老師大班科學教案《物體的彈性》


活動準備:

  1、刺蝟球、羊角球、皮筋、絲襪每人1份。

  2、乒乓球、夾子、橡皮泥、手鍊。

  3、石頭、海綿、毛衣、彈簧、彈力球、玻璃珠、氣球、記錄表每組1份。

活動過程:

  一、玩一玩,初步感知彈性——請幼兒自選玩具,玩耍中初步感知彈性。

  提問:今天,老師給你們準備了好多好玩的東西,這些東西都有一個小秘密, 請小朋友選自己喜歡的東西玩一玩,可以壓一壓,拉一拉,去發現他們共同的秘密。

  幼兒玩操作材料,教師巡迴觀察指導。

  分享:說說你玩了什麼?你是怎樣玩的?

  歸納:像刺蝟球,羊角球,絲襪,皮筋這些物品,我們一用力,[.來源屈.老師教案網]它們有的會變大,有的會變長,還有的會凹進去一些,我們不用力了,它們又都回到原來的樣子,這些物品都有彈性。

  二、比較嘗試,認識彈性物品和沒有彈性的物品。

  教師出示夾子,乒乓球,手鍊,橡皮泥,讓幼兒猜想哪些物品有彈性,哪些沒有彈性,並注意驗證認識有彈性的和沒有彈性的物體。

  三、分組實驗,鞏固對彈性的認識。

  1、師:現在老師這裡有一組東西,小朋友們看看,然後猜猜這些東西哪些有彈性,哪些沒有彈性,討論說說並記錄。

  2、分組實驗,填寫記錄卡。如果你認為這樣東西有彈性,你就在“有”這個格子下打“√”,如果你認為這樣東西沒有彈性,你就在“沒有”這個格子下打“ ”。

  3、展示幼兒的記錄表,請幼兒自由表達操作中的發現並與預測的進行比較。

  四、聯繫生活實際,加深對彈性物品的認識和理解

  在我們家裡有哪些彈性物品呢?(沙發、席夢思、床墊子……)在我們的活動室裡,幼兒園裡有哪些彈性物品?(蹦蹦床、皮球、羊角球……)在你們的身上有哪些彈性物品?(鬆緊褲帶、襪子、皮筋、皮膚……)

  五、教師總結。

課後反思:

  本堂課氣氛活躍,孩子興趣很濃,達到了活動目標,但對於彈性的極限沒有闡釋清楚,以後備課需要思考的更全面一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