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跟了劉備後悔嗎?

優雅的世界946


諸葛亮是有高志的人,他的高志只是因為老闆劉備說,我可以幫你實現。於是這個年輕人加入了這個創業團隊。

作為這個團隊的COO,他鞍前馬後,危難之際去說服東吳,孫劉聯軍抗曹。深知自己運營能力不足的劉備這個時候還是非常聽從諸葛亮的,甚至一度將CEO的權限全部給予了他。

諸葛亮如魚得水,充分的展現自己的才華,借荊州、西出益州,地盤也漸漸有了、漸漸大了,到吞併漢中之地,終於從當初的小初公司變成了集團公司了。

這個時候集團內部人才多了,劉備感覺不缺人才,開始實施分權牽制,諸葛亮事實上只能做個幕後的內參。這個時候分公司老大關羽想提升自己在集團的地位,於是展開了北伐,結果大家也都知道了,不但被殺死了,而且丟失了荊州。

失去了荊州之後,劉備集團等同於斷了一個翅膀。這個時候劉備開始發動對東吳的戰爭,對於諸葛亮的任何話都聽不進去了。結果我們也知道了,大敗,國力一落千丈。

諸葛亮跟隨劉備終究沒有實現統一中原的夙願,在劉備等人都忘記了這個大計的時候,他內心是悲涼的。創業的時候,由於人才匱乏,對諸葛亮計策言聽計從,也取得了很多可圈可點的成績。然而,當發展到一定的階段之後,劉備就開始飄了,想著自己動用優勢資源也得一些名利雙收的事情,結果,他的壞運氣就來了。人,還是貴有自知之明,可惜的是他以為自己是劉邦,而實際上他不是。

諸葛亮一生整體上看就是一個悲劇,他忠心耿耿,才華橫溢,卻因為人心的可怕,時而被重用,時而被壓制,他畢竟是人,不是神,我想,這才是導致他年歲不大就殞命的根本原因。


一道培訓師


跟了一個讓自己一生都值得的男人,諸葛亮這一輩子也算是可以了。當初諸葛亮是窮得要死在家裡耕地,雖然每天都是在讀書,可是日子一眼就望到了頭,心裡非常的不樂意,總是和朋友吹著牛皮,認為自己一定能夠成為歷史上有名的宰相和張良能夠相比。



當時村子裡面沒有幾個人能夠相信他,只有跟他混在一起的朋友會相信他。很多人認為只是想要混諸葛亮家的飯吃而已,這些人都是遊手好閒的,也不去種地,在亂世也沒有什麼本事,所以經常引來很多人的嘲諷。

在這樣的背景下,諸葛亮盼來了劉備的這個希望,當時要是劉備不來找諸葛亮的話,諸葛亮也會去找劉備的。

“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

當初諸葛亮只是一個卑鄙的小人,沒有什麼權貴,而劉備身為漢室宗親,乃是真正的貴族,居然可能放下身份來接近諸葛亮這個笑容,諸葛亮頓時就非常的感動,就像我們現在有一個電影叫做西紅柿首富,就像裡面發財的沈騰給了自己朋友那麼多錢,最終是讓朋友投資成功賺得更多的利潤。


諸葛亮幫助劉備成就了大事,也成就了自己,他終於是達成了自己的願望,他所說的那些事情終於是完成了,沒有欺騙任何人,他這一輩子就已經是非常值得了,可是劉備卻給了他更多的東西。

白帝城託孤時,劉備把諸葛亮從成都召喚回來,開始囑咐自己的後事,對諸葛亮說:“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劉備甚至可以把皇位給諸葛亮,難道還對諸葛亮不好嗎?

在劉備臨死的時候他開始後悔了,都怪自己沒有聽從諸葛亮的安排,現在看到諸葛亮這麼傷心。他知道自己對不起諸葛亮了,想要把這一切都交給他,就算是天下都可以,諸葛亮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哭著不敢答應,一定要幫助劉備的兒子奪得天下。

然後劉備就已經死了,諸葛亮成為了蜀國真正的掌握權力者,他一心一意的恢復出國的元氣,竟然是蜀國擁有了有了北伐的能力,可是他一生都在做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事情,最終是累死在五丈原了。


在他臨死的時候,一定是幻想著劉禪得到了天下,最終是統一了三國,也完成了劉備的心願,他在這一生也是瞑目了。


史研


分享一點自己的觀點:

一,至於他本人內心深處是否有過後悔?沒有人會知道,或許有時有,或許有時沒有!但我認為痛苦和彷徨肯定是有過的。

二,劉備是個實用主義者,從赤壁之戰後,他已無理想,所有的策略基本都是以實用為主,這個沒有對錯,因為亂世當下,必須生存優先。所以諸葛亮這個理想主義者被冷落閒置,法正龐統上位,都是利益所需。所以他肯定內心有過痛苦和彷徨。

三,假如唯結果來看,他算是成功的,算是跟對了主人,因為畢竟在劉備死後,給了他實現理想的機會,雖然現實最終淹沒了理想,但是他努力過,奮鬥過,至少自己內心求得了一份心安。

四,假如他跟的是曹操或者孫權,更不提其他那些曇花一現的主子,他的結果一定不如這個選擇,無論是當時還是後來,都不會更好。

五,再從今天的結果而言,更是莫大的成功,有專門的武侯祠,還有各地眾多的拜祭場所,都被膜拜成神了,這種榮耀不是歷史中諸多知識分子可以幻想成真的。

六,總體而言,於他而言,他走的確實是一條最好的路。無論從當時來看,還是從現在來看。


德平不惑


我認為,諸葛亮跟了劉備是不會後悔的!因為在跟了劉備之後,他就一直受到了劉備的重用。在劉備生前,他不但為劉備策劃了擁有荊益、外和孫權、從兩個方向出擊曹魏的大政方針;而且還被當作了蕭何,常在劉備外出打仗時、發揮“足食足兵”的作用、承擔管理後方事務的重任,並在實際權力上超過了早年跟隨劉備的糜竺、簡雍、孫乾等人;在劉備稱帝時,又被任命為了丞相,其名與實當時均在蜀漢位居一人之下、萬人之上;而劉備臨終前,又在白帝城託孤於他、且讓劉禪以父視之。劉備駕崩後,他更是掌握了蜀漢的軍政大權,且被劉禪封為了武鄉侯,並假節、開府;應當說,劉備父子都對他十分信用,並給予了他一生榮華,為他提供了施展才能抱負的平臺;如換作是在東吳、尤其是在人才濟濟的曹魏,恐怕諸葛亮得不到這般信用,也達不到他人生的高度吧!


博勃兒


事實是後悔的,從整體來說,蜀國是壞在劉備手上的,自從關羽守荊州後,驕傲自大,把東吳都看成是鼠輩,關羽死後,諸葛亮說話劉備基本不聽,基本將諸葛亮架空,後來因為張飛的暴脾氣使得自己葬送在手下,後來使得劉備生氣了,為了給張飛和關羽報仇,不得不揮兵伐吳,這就讓魏國有機可成,伐吳的時候被吳國火攻,不聽馬良的建議,將七十萬兵馬葬送。

在取西川的時候,死活要面子而不要西川,使得龐統葬送在落鳳坡,這就讓劉備取西川師出有名。

在白帝城託孤的時候,將劉禪託付給諸葛亮和李嚴兩人,這就是懷疑諸葛亮,將兒子託付給兩個人,諸葛亮就心裡有些後悔了。


創造者放映


《三國演義》中有一個細節耐人尋味,劉備三顧茅廬請出了諸葛亮出山輔佐,諸葛亮隨劉備下山之時,水鏡先生非常遺憾地感嘆了一句

“可惜孔明雖得其主,不得其時啊。”

古往今來諸葛亮的豐功偉績、赤膽忠心使他的名字永載青史,同時正是由於他的不朽功勳以及他身上所帶的神秘色彩,引發了後世對諸葛亮跟從劉備是否值得的諸多討論。經過細緻分析我認為諸葛亮跟了劉備是不後悔的。

首先,諸葛亮確實遇到了明主。

諸葛亮在遇到劉備時,劉備的實力並不強大,袁紹被滅後,劉備不敵曹操,依附於荊州劉表,駐軍在新野小縣,加上荊州蔡氏一族對劉備實力的忌憚,劉備兵少將寡,帳下又缺少謀士,彼時的劉備可以說是非常的落魄。幸運的是劉備遇到了徐庶,徐庶在被曹操賺取後,又回馬向劉備推薦了諸葛亮,才有了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諸葛亮字號臥龍,有經天緯地之才,如果說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諸葛亮不知道劉備此時的狀況,那是不可能的。更何況連水鏡先生都知道孔明不得其時,難道知天、知地、知人的諸葛亮會不知道自己跟從劉備的後果嗎?

在看諸葛亮與劉備的隆中對,諸葛亮為劉備定下三分天下的計策,由此可見諸葛亮對未來三分天下的局面是有所準備的,三分天下是為誰?當然是北方的曹操和東吳的孫權,至於劉備,這個時候還不具備三分天下的實力,但是諸葛亮已經定下了三分天下的計策,所以說不是劉備的誠意最終打動了諸葛亮,而是諸葛亮本來就在等待劉備的到來。新三國中有一段對話非常精妙:

劉備:“此人為何不出山?”

徐庶:“我也曾問過他,但諸葛亮說,與其尋找主公,不如為自己創造一位主公。”

由此可見,三分天下就是諸葛亮出山的籌碼,而此時曹操、孫權可以說已經是諸侯中的雄主,而諸葛亮此時的期待就是等待一位有潛力的主公,並輔佐他完成三分天下,當他遇到劉備,並聽了劉備的志向後,至少在諸葛亮看來他是等到了這位主公。

其次,諸葛亮跟隨劉備沒有辜負自己的才華和人格。

諸葛亮沒有辜負自己的才華,這個很好理解,諸葛亮跟從劉備之後,為其出謀劃策。火燒博望坡、火燒新野,震懾曹軍;東聯孫權,赤壁破曹,取得荊州,擴大了劉備的勢力;攻取西蜀和漢中,至此劉備天下三分得其一。劉備伐東吳兵敗,白帝城託孤之後,諸葛亮又輔助幼主,平定南方,繼續北伐。儘管諸葛亮最後沒能完成劉備一統天下的遺願,但也算是功成名就,在三國曆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受到了千秋萬代的景仰。

除了建立不朽功勳,諸葛亮跟隨劉備也不辱沒自己的人格。諸葛亮忠心耿耿,一直稱自己為漢臣,畢生願望是興復漢室。這個理想不是他跟從劉備之後,受到劉備“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的志向所影響而產生的,因為諸葛亮本就是當時的清流名士,這些清流名士本身就有強烈的忠君思想,或者說他們本身是忠於漢朝的,哪怕漢室傾頹,也想憑一己之力救漢室於水火,留下萬世功名,這就是諸葛亮的“志”,也是他的人格操守。

這一點我們如何得知呢?都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我們可以看諸葛亮的一位友人――徐庶。諸葛亮在隆中之時,有兩位摯友分別是崔州平和徐庶。而這位徐庶,則是一位大孝子,忠君思想也很濃厚,昔日他無奈拜別劉備,到許昌救母時,徐母就對他到曹營的行為大為憤怒。

徐母:“庶兒啊,庶兒啊,你從小飽讀詩書,你不會不知道這自古忠孝難兩全啊,劉皇叔乃仁義之君,賢德之士,漢室宗親,你能為他效命,就是為大漢盡忠啊,那曹操是什麼人?他是欺君罔上的奸賊,為娘萬萬沒想到,你竟會棄明投暗,成了個蠢夫莽漢。”

徐母是性情剛烈,有氣節的人,其子徐庶也是忠孝之人,徐庶之友諸葛亮當然也是。放眼天下,就劉備這一方諸侯主,還算是漢室宗親,是天下正統,民心所向,故而諸葛亮跟隨劉備,才真正是順遂了自己的志向和氣節。

天下興亡終有定數,豈可以成敗論英雄。知其不可而鞠躬盡瘁,“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諸葛亮跟隨劉備,哪有什麼後悔可言呢?


羽扇千軍


跟了劉備為什麼會後悔?我覺得不後悔的原因有三。

首先,諸葛亮在未出山之前,他只是“躬耕隴畝”,並沒有一官半職,只是在自己的小圈子裡有點名氣,“每自比於管仲、樂毅”,可惜“時人莫之許也”。雖然身負大才,但無人賞識,臥龍一直在蟄伏。

而這時候劉備卻找上門來了,你能說劉備運氣就這麼好嗎?就找了這麼一個人,還是個千年難遇的匡扶宇宙之才?

顯然不是,劉備在新野期間,肯定是遍訪賢士。不僅僅是三顧茅廬而已,有可能還拜訪過草廬、雪廬等等什麼廬,不知道是真的假的名人賢士,挨個訪問了個遍,而且都要擺出一副禮賢下士的姿態,這才撈到了諸葛亮這樣一條“大魚”。

所以,不僅僅是劉備有誠意的問題,還要有真正能識別人才的眼光啊!萬一碰見一些大忽悠,滿嘴跑火車把劉備繞進去了,劉備不能慧眼識人,豈不是要坑死自己?

其次,除了能識人用人,劉備本人的實力也很重要啊。雖然劉備顛沛流離半生,但也是享譽天下的“皇叔”,無論是袁紹、曹操還是劉表,都對劉備禮遇有加,可見皇叔的人格魅力。

而且雖然寄人籬下,劉備身邊卻始終有一批忠心耿耿的下屬,其中就包括關張一類的“萬人敵”。再加上劉備自身的軍事能力也不錯,已經形成了有一批骨幹人才的軍事集團,有逐鹿天下的資本了,諸葛亮選擇加入這樣有前途的團隊,是完全可以的。

第三,劉備素有天下之志,能給諸葛亮足夠大的空間去發揮才能。一直讓他擔任蜀漢集團最核心的位置,甚至去世之前舉國相托。這份恩遇足夠諸葛亮鞠躬盡瘁去報答了吧。


追風少年已經老去


諸葛亮、劉備休慼與共,互相成全,如何談得上後悔!


麩子皮


後悔有用嗎?


三爺天意


士為知已者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