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診的核心部分:正常脈象與病理脈象各是什麼觸感?

正常脈象與病理脈象:上節我們關於脈診的原理和構成要素做了詳細的介紹,

今天繼續學習脈診的核心部分。中醫診斷學很重要的一個診斷原則就是以常衡變,臨床都是通過正常脈象來判斷病理脈象的。《素問·三部九侯篇》中說“察其臟腑,以知死生之期,必先知經脈,然後知病脈”。那什麼是正常的脈象呢?

正常脈象也稱為平脈、常脈,是指正常人在生理狀態下出現的脈象,反映機體氣血充盈、氣機健旺、陰陽平衡、精神安和的生理狀態,是健康的象徵。

1. 正常脈象的形態特徵

《素問·平人氣象論》說:“人一呼脈再動,一吸脈亦再動,呼吸定息,脈五動,閏以太息,命曰平人,平人者不病也。”正常脈象的形態是寸、關、尺三部有脈,一息四五至(相當於60—90次/分),不浮不沉,不大不小,從容和緩,柔和有力,節律一致,尺脈沉取有一定力量,並隨生理活動和氣候環境的不同而有相應正常變化。


脈診的核心部分:正常脈象與病理脈象各是什麼觸感?


2.正常脈象的特點

古人將正常脈象的特點概括為三點,即“有胃”“有神”“有根”。

(1)脈有胃氣

胃為水穀之海,後天之本。人有胃氣則生,少胃氣則病,無胃氣則死;脈亦以胃氣為本,充則健,少則病,無則亡。《素問.玉機真髒論》日:“脈弱以滑,是有胃氣。”脈象從容、和緩、流利,是有胃氣的基本特徵。即使是病脈,不論浮沉遲數,但有徐和之象,便是有胃氣的徵象。如春脈弦多胃少,夏脈鉤多胃少,長夏脈弱多胃少,秋脈毛多胃少,冬脈石多胃少。

臨床上診察脈有無胃氣,對判斷預後,瞭解邪正進退有著一定的實際意義。

比如傷寒病,在熱勢漸退期,脈搏出現緩和,是為胃氣來複現象,乃將愈之候。若躁煩,脈數急,就說明邪熱正處於上風,病勢正在進行。

總之,脈以胃氣為本,無論何脈,只要見從容和緩之象,便是有胃氣,為常脈的主要標誌之一。若缺少從容和緩之象,則為少胃氣之脈,為病脈。若脈無和緩之象,就是無胃氣之脈,預後不良。

(2)脈責有神

實際上是指心氣在脈象上的表現。因為心主血脈,同時心又藏神,而神者,血脈之所藏,血脈充足是有神的必要條件之一,所以脈之神氣的表現就是心氣功能正常與否的表現。脈象有神的主要表現是柔和有力、節律整齊。簡單來說,脈有神有三方面的表現,第一就是有胃氣,第二脈來有力,第三至數勻齊。

(3)脈責有根

是指腎氣在脈象上的表現。根脈實際指的是腎脈。腎為先天之本,元陰、元陽之所藏,是人體生命活動的原動力。腎氣不絕,而生機不絕,因此稱之為根底。腎氣主要反應在尺脈上,脈象有根是指尺脈沉取應指有力。病雖重,尺脈尚滑實有力,提示腎氣猶存,還有生機。因此,診察脈象根之有無,就可以知道腎精盈虧和腎氣盛衰。

總之,脈象之有胃、有神、有根是正常脈象所必備的要素。人體是一個統一的整體,脈之有胃、有神、有根是不可分割,相互包含的。

3.脈象的生理變異

正常脈象還受一些因素的影響,而發生相應的變化,此時也屬於正常脈象。

(1)四季氣候 平人應四時變化,脈象有春微弦、夏微洪、秋微浮、冬微沉的變化。因為春季陽氣初升,寒未盡除,氣機有約束之象,故脈稍弦。夏天陽氣降盛,脈氣來勢盛而去勢衰,故脈稍洪。秋天陽氣欲斂,脈象洪盛已減,輕浮如毛,故脈稍浮。冬天陽氣潛藏,脈氣沉而搏指。此為應時之脈,屬無病,反此則病。

(2)地理環境 地理環境也能影響脈象。南方地勢低下,氣候溫熱、潮溼,人體肌腠疏鬆,故脈多細軟或略數;北方地勢高峻,空氣乾燥,氣候偏寒,人體肌腠緊縮,故脈多沉實。

(3)性別 婦女脈象較男子滿弱而略快,妊娠期脈常見滑數而沖和。

(4)年齡 年齡越小,脈搏越快,嬰兒每分鐘脈搏120次;五六歲的幼兒,每分鐘脈搏90—110次;年齡漸長則脈象漸和緩,青年體壯脈搏有力;老人氣血虛弱,精力漸衰,脈搏較弱。兒童脈象較軟,老人脈多兼弦。

(5)體格 脈象長短和人的身高成正比,瘦人脈常浮,肥胖脈常沉。經常鍛鍊之人脈多緩而有力。此外還有六陰脈和六陽脈。

(6)情志 精神刺激也可引起脈象變化。喜則傷心而脈緩,怒則傷肝而脈急,驚則氣亂而脈動等,當情志恢復平靜之後,脈象也恢復正常。

(7)勞逸 劇烈運動和遠行之後,脈多急疾;入睡之後,脈多遲緩;腦力勞動者脈多弱於體力勞動者。

(8)飲食 飯後、酒後脈多數而有力;飢餓時脈象稍緩而少力。

最後還有幾種特殊脈,少數人脈不見於寸口,而從尺部斜向手背,稱為斜飛脈;若脈出現在寸口的背側,稱為反關脈;出現於腕部其他位置者,都是生理變異的脈位,即橈動脈解剖位置的變異,不屬病脈。


脈診的核心部分:正常脈象與病理脈象各是什麼觸感?


我們已經充分了解了正常脈象,下面來學習病理脈象!

在脈學發展過程中,由於醫生對脈象的體會和感覺不同,以至在歷代脈學文獻中,脈象的種類和命名各不一致。如《脈經》載有24種脈象,《瀕湖脈學》載有27種脈象,《診家正眼》為28種脈象。現在臨床上多以28種脈象為準。

脈象的辨別是通過位、數、形、勢四方面來體察。具體地說,是通過脈象的部位、至數、長度、寬度、力度、流利度、緊張度、均勻度八方面來辨識的。如浮沉是脈位的不同,遲數是至數的不同,虛實是力量強弱(氣勢)的不同。有些脈象又是幾個方面相結合,如洪、細則是形態和氣勢的不同。

(一)按脈位分類

1.浮脈

【脈象特徵】舉之有餘,按之不足。浮脈脈位表淺,輕取即得,重按反減而不空。

【臨床意義】主表證,亦主虛證。

【機理分析】當外邪侵襲肌表時,衛陽抵抗外邪,則脈氣鼓動於外,應指而浮。邪盛而正不虛時,脈浮而有力;虛人外感或邪盛而正虛時,脈多浮而無力。久病體虛,陽氣虛衰,虛陽外越,可見脈浮無根,不可誤作外感論治。如《瀕湖脈學》日:“久病逢之卻可驚。”

生理性浮脈可見於形體消瘦,脈位表淺者。夏秋之時陽氣升浮,也可見浮脈。


脈診的核心部分:正常脈象與病理脈象各是什麼觸感?


2.散脈

【脈象特徵】浮散無根,稍按則無,至數不齊。

【臨床意義】主元氣離散,臟腑之氣將絕。

【機理分析】氣虛血耗,陰不斂陽,元氣耗散,脈氣不能內斂,故舉之浮散而不聚,重按則無,漫無根蒂。故《瀕湖脈學》有“散似楊花散漫飛,去來無定至難齊”之說。表示正氣耗散,為臟腑之氣將絕的危候。


脈診的核心部分:正常脈象與病理脈象各是什麼觸感?


3.芤脈

【脈象特徵】浮大中空,就像按蔥管。

【臨床意義】主失血,傷陰。

【機理分析】多因突然失血過多,血量驟減,營血不足,無以充脈,或津液大傷,血不得充,血失陰傷則陽無所附而散於外,故見芤脈。


脈診的核心部分:正常脈象與病理脈象各是什麼觸感?


4.革脈

【脈象特徵】浮而搏指,中空外堅,如按鼓皮。

【臨床意義】多主精血虧虛,臨床常見於亡血,失精,半產,漏下。

【機理分析】由於正氣不固,精血不藏,氣無所戀而浮越於外,以致脈來浮大搏指,外強中乾,猶如按繃急的鼓皮。


脈診的核心部分:正常脈象與病理脈象各是什麼觸感?


5.沉脈

【脈象特徵】舉之不足,按之有餘。沉脈脈位深沉,位於皮下筋骨,輕取不應,重按始得。

【臨床意義】主裡證,有力為裡實,無力為裡虛。

【機理分析】邪鬱於裡,氣血內困,則脈沉而有力;若臟腑虛弱,正氣不足,陽虛氣陷,不能升舉,脈氣鼓動無力,則脈沉而無力。

生理性沉脈可見於肥胖之體,則脈管深沉。冬季氣血收斂,脈象也偏沉。


脈診的核心部分:正常脈象與病理脈象各是什麼觸感?


6.伏脈

【脈象特徵】脈位深沉,重手推筋按骨始得,甚則伏而不見。比沉脈更深。

【臨床意義】主裡證,常見於邪閉,厥證,痛極。

【機理分析】因邪氣內伏,脈氣不得宣通所致。伏而無力為氣血虛損,陽氣欲絕,不能鼓脈於體表所致。若兩手脈潛伏,同時太溪與趺陽脈均不見者,屬險證。


脈診的核心部分:正常脈象與病理脈象各是什麼觸感?


7.牢脈

【脈象特徵】脈形沉而實大弦長,輕取、中取均不應,沉取始得,堅著不移。

【臨床意義】主陰寒內實,疝氣癥瘕。

【機理分析】因陰寒內積,陽氣沉伏於下所致。牢脈主實證,有氣血之分,癥積有形腫塊,是實在血分;瘕聚、疝氣為無形痞結,是實在氣分。


脈診的核心部分:正常脈象與病理脈象各是什麼觸感?


(二)按脈率分類

1.遲脈

【脈象特徵】脈來遲慢,一息不足四至。

【臨床意義】遲脈多主寒證,也可見於邪熱結聚的裡實熱證。

【機理分析】寒邪凝滯,陽失健運,故脈象見遲,遲而有力為實寒;遲而無力為虛寒。脈遲不可概認為寒證,臨床也見傷寒陽明腑實證邪熱結聚,阻滯血脈流行,也可見遲脈,但遲而有力,按之必實,故臨證當脈症合參。

生理性遲脈可見於久經鍛鍊之人,脈遲而有力。


脈診的核心部分:正常脈象與病理脈象各是什麼觸感?


2.緩脈

【脈象特徵】一息四至,來去緩慢。其脈率稍慢於正常脈而快於遲脈。

【臨床意義】主溼病,脾胃虛弱。

【機理分析】溼性黏滯,氣機為溼所困,或脾胃虛弱,氣血不足以充盈鼓動,故脈見緩怠無力,弛縱不鼓。有病之人脈轉和緩,是正氣恢復的徵象。

生理性緩脈見於正常人,表現為脈來從容不迫,應指均勻,和緩有力,是神氣充沛的正常脈象。


脈診的核心部分:正常脈象與病理脈象各是什麼觸感?


3.數脈

【脈象特徵】脈來急促,一息五六至。

【臨床意義】數脈主熱證,有力為實熱,無力為虛熱。亦可見於虛陽外浮之時。

【機理分析】邪熱亢盛,氣血運行加速,故見數脈,必數而有力;久病陰虛,虛熱內生,脈也見數,但數而無力;若陽虛外浮而見數脈,則數大而無力,按之豁然而空。

生理性數脈可見於兒童和嬰兒。正常人在運動和情緒激動時,脈率也加快。


脈診的核心部分:正常脈象與病理脈象各是什麼觸感?


4.疾脈

【脈象特徵】脈來急疾,一息七八至。比數脈更快!

【臨床意義】主陽極陰竭,元氣將脫。

【機理分析】傷寒、溫病在熱極時往往有疾脈,疾而按之益堅是陽亢無以遏制,真陰垂危之候;疾而虛弱無力是陰液枯竭,陽氣外越欲脫之候。勞瘵亦可見疾脈,多屬危候。生理性疾脈可見於劇烈運動後,嬰兒脈來一息七至也是平脈,不作疾脈論。

(三)按脈寬分類

1.洪脈(附:大脈)

【脈象特徵】脈體寬大,充實有力,狀若波濤洶湧,來盛去衰。

【臨床意義】主氣分熱盛,亦主邪盛正衰。

【機理分析】陽氣有餘,內熱充斥,氣盛血湧,脈道擴張,故脈見洪象。而陰竭陽越之洪脈,孤陽獨亢而外越,陰竭而脈體失充,故浮取洪盛,沉取無力無神,多屬邪盛正衰的危候。

生理性洪脈可見於夏季,因夏季陽氣亢盛,脈象稍顯洪大。

附:大脈 大脈脈體寬大,但無脈來洶湧之勢。大脈可見於健康人,其特點為脈大而和緩、從容,寸口三部皆大,為體魄健壯之徵象。病理性大脈的出現則提示病情加重。脈大而數實為邪實;脈大而無力則為正虛。

2.細脈(小脈)

【脈象特徵】脈細如線,但應指明顯。

【臨床意義】主氣血兩虛,諸虛勞損。又主溼病。

【機理分析】營血虧虛不能充盈脈道,氣虛則無力鼓動血液運行,故脈體細小而軟弱無力;溼邪阻遏脈道,氣血運行不利,也見細脈;若溫熱病神昏譫語見細數脈,是熱邪深入營血或邪陷心包的證候。

生理性細脈可見於冬季。因寒冷刺激,脈道收縮,故脈象偏於沉細。


脈診的核心部分:正常脈象與病理脈象各是什麼觸感?


(四)按脈長分類

1.長脈

【脈象特徵】脈形長,首尾端直,超過本位。

【臨床意義】主肝陽有餘,陽盛內熱等有餘之證。

【機理分析】陽亢、熱盛、痰火內蘊,使氣逆壅盛,脈道充實,故脈象長而滿溢,超過尺寸。

生理性長脈可見於正常人。脈長而和緩,是中氣充足,升降流行暢通,氣血充盛條暢的脈象。


脈診的核心部分:正常脈象與病理脈象各是什麼觸感?


2.短脈

【脈象特徵】首尾俱短,不及三部。三部指的是寸關尺。

【臨床意義】有力為氣鬱,無力為氣損。

【機理分析】氣虛不足,無力鼓動血行,故脈短而無力。又有因氣鬱血瘀,或痰滯食積,阻礙脈道,以致脈氣不伸而見短脈,則短澀而有力。《素問·脈要精微論》謂:“短則氣病。”故短脈不可概作不足論,應注意脈之有力、無力。


脈診的核心部分:正常脈象與病理脈象各是什麼觸感?


(五)按脈力分類

1.虛脈

【脈象特徵】三部脈舉之無力,按之空虛。

【臨床意義】主虛證。

【機理分析】氣不足以運其血,故脈來無力;血不足以充於脈,則脈道空虛,由於氣虛不斂而外張,血虛氣無以附而外浮,故虛脈包括氣血兩虛及臟腑諸虛。


脈診的核心部分:正常脈象與病理脈象各是什麼觸感?


2.弱脈

【脈象特徵】極軟而沉細。

【臨床意義】主氣血俱虛,陽虛。

【機理分析】血虛脈道不充,則脈細;陽氣虛無力鼓動於脈,則脈沉軟。病後正虛,見脈弱為順;新病邪實,見脈弱為逆。


脈診的核心部分:正常脈象與病理脈象各是什麼觸感?


3.微脈

【脈象特徵】極細極軟,按之慾絕,若有若無。

【臨床意義】主氣血大虛,陽氣衰微。

【機理分析】陽衰氣微,鼓動無力,故見微脈。浮以候陽,輕取之似無是陽氣衰;沉以候陰,重按之似無是陰氣竭。久病脈微,氣血被耗,是正氣將絕之兆;新病脈微主陽氣暴脫。


脈診的核心部分:正常脈象與病理脈象各是什麼觸感?


4.實脈

【脈象特徵】三部脈舉按均有力,脈來去俱盛,堅實有力。

【臨床意義】主實證。

【機理分析】邪氣亢盛而正氣不虛,正邪相搏,氣血壅盛,脈道堅滿,故應指有力。


脈診的核心部分:正常脈象與病理脈象各是什麼觸感?


(六)按脈流利度分類

1.滑脈

【脈象特徵】往來流利,如盤走珠,應指圓滑。

【臨床意義】主痰飲,食滯,實熱。

【機理分析】實邪壅盛於內,正氣不衰,氣實血湧,故脈往來甚為流利,應指圓滑。

正常人脈滑而沖和,是營衛充實之象,亦為平脈。生理性滑脈可見於妊娠婦女,是氣血充盛而調和的表現。


脈診的核心部分:正常脈象與病理脈象各是什麼觸感?


2.動脈

【脈象特徵】脈形如豆,厥厥動搖,滑數有力。關部尤為明顯,且動搖不定。

【臨床意義】主痛、驚。

【機理分析】《脈經》雲:“動脈見於關上,無頭尾,大如豆,厥厥然動搖。”痛則陰陽不和,氣為血阻;驚則氣血紊亂,脈行躁動不安,陰陽相搏,升降失和,使其氣血衝動,故脈道隨氣血衝動而呈滑數有力;氣為血阻,故脈體較短。


脈診的核心部分:正常脈象與病理脈象各是什麼觸感?


3.澀脈

【脈象特徵】脈細而緩,往來艱澀不暢,如輕刀刮竹。

【臨床意義】主傷精,血少,氣滯血瘀,夾痰,夾食。

【機理分析】精血衰少,津液耗傷,不能濡養經脈,血行不暢,脈氣往來艱澀,故脈澀而無力;氣滯血瘀或痰食膠固,脈道不暢,血行受阻,則脈澀而有力。


脈診的核心部分:正常脈象與病理脈象各是什麼觸感?


(七)按脈緊張度分類

1.弦脈

【脈象特徵】端直以長,如按琴絃。

【臨床意義】主肝膽病,諸痛,痰飲,瘧疾。也可見於虛勞,胃氣衰敗。

【機理分析】弦為肝脈。肝主疏洩,調暢氣機,以柔和為貴。邪氣滯肝,疏洩失常,氣機不利;諸痛、痰飲,阻滯氣機,脈氣因而緊張,則出現弦脈。張仲景雲:“瘧脈自弦。”虛勞內傷,中氣不足,肝木乘脾,亦常見弦脈。若弦而細勁,如循刀刃,便是胃氣全無,病多難治。

生理性弦脈可見於春季,應自然界生髮之氣,故脈象弦而柔和。老年人陰血不足,血脈失於濡養而失柔和之性,亦可見弦脈。


脈診的核心部分:正常脈象與病理脈象各是什麼觸感?


2.緊脈

【脈象特徵】脈來繃急,狀如牽繩轉索。

【臨床意義】主寒證,痛證,宿食。

【機理分析】寒邪侵襲人體,寒性收凝,以致脈道緊束而拘急,故見緊脈。寒邪在表,脈見浮緊;寒邪在裡,脈見沉緊。劇痛、宿食之緊脈,也是寒邪積滯與正氣相搏的緣故。


脈診的核心部分:正常脈象與病理脈象各是什麼觸感?


3.濡脈

【脈象特徵】浮而細軟。輕取即得,重按不顯。

【臨床意義】主諸虛,又主溼。

【機理分析】氣虛不能內斂,則脈浮軟無力;精血虧虛,脈道不充則脈細小。溼氣壓抑脈道,脈也見軟而浮小。


脈診的核心部分:正常脈象與病理脈象各是什麼觸感?


(八)脈均勻度分類

1.促脈

【脈象特徵】脈來數而時一止,止無定數。

【臨床意義】主陽盛實熱,氣血、痰飲、宿食停滯,亦主髒氣虛弱,陰血衰少。

【機理分析】陽盛實熱,陰不和陽,故脈來急數有力而時見脈歇止;氣血、痰飲、宿食等有形實邪阻滯,脈氣接續不及而時見歇止。促脈亦主真元衰憊,若促而細小無力,則為髒氣虛弱,陰血衰少,致脈氣不相接續,多是虛脫之象。


脈診的核心部分:正常脈象與病理脈象各是什麼觸感?


2.結脈

【脈象特徵】脈來緩而時一止,止無定數。

【臨床意義】主陰盛氣結,寒痰血瘀。亦主氣血虛衰。

【機理分析】陰盛而陽不和,故脈緩慢而時一止。寒痰瘀血,氣鬱不疏,脈氣阻滯,故見結脈而有力。久病虛損,氣血虛弱,脈氣不繼,多見結而無力。


脈診的核心部分:正常脈象與病理脈象各是什麼觸感?


3.代脈

【脈象特徵】脈來一止,止有定數,良久方來。

【臨床意義】主髒氣衰微。亦主風證,痛證,七情驚恐,跌打損傷。

【機理分析】髒氣衰微,氣血虧損,元氣不足,以致脈氣不能銜接而止有定數。至於風證、痛證、七情驚恐、跌打損傷諸病而見代脈,是因病而致脈氣不能銜接,脈亦見歇止。


脈診的核心部分:正常脈象與病理脈象各是什麼觸感?

對文章有什麼看法可留言或者私信堂主,覺得對您有所幫助,可以轉發給身邊朋友看一看!

記得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