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爾維亞:歷經115場戰爭,被摧毀44次,中國的“歐洲版巴鐵”

疫情終將過去,但並肩抗疫的友情長存。這場疫情,讓很多中國人都對一個與中國頗有淵源的歐洲國家:塞爾維亞,產生了新的印象,並親切地稱塞爾維亞為“塞鐵”。塞爾維亞是數百年間戰火不斷的國家,歷史上命途多舛的首都貝爾格萊德不斷被戰爭摧毀又重建,是一個歷經了115場戰爭洗禮,被摧毀44次的城市。但每次劫難之後都能浴火重生,活成大家都羨慕的樣子。還曾被《孤獨星球》評為:“列為全球最值得去的十大地區之一!”

塞爾維亞:歷經115場戰爭,被摧毀44次,中國的“歐洲版巴鐵”

塞爾維亞:歷經115場戰爭,被摧毀44次,中國的“歐洲版巴鐵”

你要來炸我嗎?如果你不來炸我,我就回家去漆我家的欄杆了,因為夏天要來了!這是貝爾格萊德的一句金言。這背後體現的這個國家民族強大的精神氣概,是塞爾維亞人堅強意志的體現。塞爾維亞位於歐洲東南部,貫穿於歐洲的多瑙河的中間位置,與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匈牙利、波黑、馬其頓緊密相連。是連接歐洲和亞洲,中東,非洲的陸路必經之路;被稱作“巴爾幹之鑰”、“中歐的大門”、“西方世界和東方世界的十字路口”。園丁在公園裡修剪草坪,清潔工在街頭打掃衛生,車站旁,看報、玩手機的候車乘客們彼此互不打擾……這樣一幅和諧的畫面,就發生在貝爾格萊德的清晨。沒有流浪漢、沒有髒亂與恐懼不安,整座城市充滿了欣欣向榮的氣氛!讓人有點不敢相信這裡就是傳說中的巴爾幹半島嗎?這裡就是新聞裡的“歐洲火藥桶”?

塞爾維亞:歷經115場戰爭,被摧毀44次,中國的“歐洲版巴鐵”

貝爾格萊德歷史上有過幾個“三”:一是從9世紀到13世紀,該地區一直處於拜占庭帝國、匈牙利王國和第一保加利亞帝國這三個帝國之間的戰爭狀態之中,該城反覆遭受蹂躪。二是從16世紀起,奧斯曼帝國長期統治貝爾格萊德,從1688年至1791年,貝爾格萊德曾3次被奧地利人佔領,每次都被奧斯曼帝國奪回並夷為平地。三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貝爾格萊德遭到奧匈帝國軍隊一次炮轟、兩次佔領,遭到過三次摧毀。四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貝爾格萊德先後受到兩次大轟炸,一次德軍入侵。這“四個三”,從一個方面說明貝爾格萊德的戰略地位重要,也說明貝爾格萊德被毀滅之殘酷。

塞爾維亞:歷經115場戰爭,被摧毀44次,中國的“歐洲版巴鐵”

塞爾維亞的的精華在首都貝爾格萊德得以體現。貝爾格萊德市區主幹道上,至今保留著當年北約國轟炸南斯拉夫的罪證。殘垣斷壁,歲月經年。觸目驚心的戰爭痕跡,更能讓人珍惜如今來之不易的和平。貝爾格萊德的地標卡拉梅格丹城堡是千百年來戰爭的產物,因為城堡曾經是白色的,才有了“貝爾格萊德”(白色的城市)這個名字。城堡位於多瑙河和薩瓦河的交匯處,古羅馬帝國時期就開始建造,後來不斷修繕和擴建,現在的城堡主要是奧斯曼帝國時期的建築。城堡牆上的石磚斑駁陸離、坑坑窪窪、多有殘缺,似乎還保留著戰爭的創痕,浸透著廝殺的血漬。如果說貝爾格萊德是“巴爾幹之鑰”、“中歐的大門”,那麼卡萊梅格丹城堡就是鑰中之鑰、門中之門。這裡是貝爾格萊德最高點,控制了這裡,就控制了貝爾格萊德,也就打開了通往中歐的門戶。

塞爾維亞:歷經115場戰爭,被摧毀44次,中國的“歐洲版巴鐵”

一個城市同時擁有兩條河流,這是貝爾格萊德得天獨厚的優越之處。多瑙河是歐洲第二大河流,流經10箇中東歐國家,在塞爾維亞境內有588公里的航線。薩瓦河是多瑙河的支流。兩條河的交匯處是東歐與中歐的分界線,也是歐洲平原與巴爾幹高地的交界處。兩河交匯處將貝爾格萊德一分為二,一邊是老城,一邊是新城。在老城區,有巴洛克時期及新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築,有奧斯曼帝國遺留的古蹟。老城中有一條米哈伊洛大街,盡顯19世紀的建築特色,充滿民族風情……走在起起伏伏、由鵝卵石鋪就的路面上,讓人有種時光倒流之感。新城區是一片現代建築,商業繁榮,工業氣息濃重,生機勃勃、充滿朝氣。

塞爾維亞:歷經115場戰爭,被摧毀44次,中國的“歐洲版巴鐵”

“心有猛虎,細嗅薔薇。”說的就是塞爾維亞。1914年7月28日,奧匈帝國在德國的支持下,以薩拉熱窩事件為藉口,向塞爾維亞宣戰,第一次世界大戰正式開啟。無數青年被迫或自願的加入了戰爭中去。而在英國,曾就讀劍橋大學的知識青年西格里夫·薩松自願參軍。後來他寫下《於我,過去,現在以及未來 》的經典詩句“心有猛虎,細嗅薔薇”。

塞爾維亞:歷經115場戰爭,被摧毀44次,中國的“歐洲版巴鐵”

早在公元927年,拜占庭帝國幫助塞爾維亞人脫離保加利亞人的控制,並第一次以“塞爾維亞”的名字建國。事實上,塞爾維亞象徵著另外一個響亮的名字,“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南聯盟)”。1992年,距蘇聯解體不到一年的時間裡,南斯拉夫也宣告解體。2003年2月4日,南聯盟更名為塞爾維亞和黑山,存在74年的“南斯拉夫”從世界地圖上消失。2006年6月3日,黑山共和國宣佈獨立。同年6月5日,塞爾維亞共和國宣佈繼承塞黑的國際法主體地位。如今的塞爾維亞,總面積僅8萬平方公里,人口也只有700萬,昔日“巴爾幹之虎”被生生地壓縮為一個內陸小國。但塞爾維亞延續了南斯拉夫歷史上和中國的友好關係,被稱為“第二個巴鐵”、“歐洲版的巴鐵”。

塞爾維亞:歷經115場戰爭,被摧毀44次,中國的“歐洲版巴鐵”

如果想知道更多關於前南斯拉夫的歷史,南斯拉夫博物館,也是你不錯的選擇。20萬件藏品,記錄了南斯拉夫整個迷人又動盪的歷史。南斯拉夫電影,曾在70年代的中國引起風潮。《橋》、《地下》、《瓦爾特保衛薩拉熱窩》等等,都是老一輩的共同情結和回憶。逛得再遠一些,就到了南聯邦著名的領導人鐵托的墓地。鐵托墓也叫做“花房”,是因為鐵托去世後,南斯拉夫人民將其安葬在總統官邸的花房中。鐵托領導下的南斯拉夫是一個黃金的時代,國家有地位,人民有尊嚴,至今人們都會去鐵托墓上獻上自己的鮮花,以表示對鐵托的懷念。

塞爾維亞:歷經115場戰爭,被摧毀44次,中國的“歐洲版巴鐵”

塞爾維亞,有所有中國人永遠都不能忘卻的紀念!!!1999年,科索沃問題,美國為首的北約對南聯盟進行轟炸。5月8日美國B-2轟炸機發射使用三枚精確制導炸彈或聯合直接攻擊彈藥(JDAM)擊中了我國駐南斯拉夫聯盟大使館。中國記者邵雲環、許杏虎和朱穎當場犧牲,數十人受傷,大使館建築嚴重損毀。在當年被炸的中國使館舊址前,塞爾維亞政府豎立了一塊紀念碑,碑上用塞語和漢語刻著:“謹此感謝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塞爾維亞共和國人民最困難的時刻給予的支持和友誼,並謹以此緬懷罹難烈士。”

塞爾維亞:歷經115場戰爭,被摧毀44次,中國的“歐洲版巴鐵”

2017年1月15日起,中國公民持有效中國普通護照到塞爾維亞旅遊、經商或探親,可以免籤停留不超過30天。塞爾維亞,是真正的第一個對中國免籤的歐洲國家,沒有其他附加條件。如今,海南航空開通了國內到塞爾維亞的直航,經停布拉格,超低的價格,睡一覺就到了。比起西歐北歐高昂的物價來說,塞爾維亞更是“窮遊族的天堂”。一杯香濃的咖啡只要6元,一頓正宗當地大餐只要30至40元,一場頂尖歌劇表演只要25元,找間酒店,和三五好友喝上一杯,整晚下來也是75元……是的,全部是人民幣!在塞爾維亞,幸福與快樂似乎來得太簡單。而一旦去過,你便會想再次踏上那片土地。

塞爾維亞:歷經115場戰爭,被摧毀44次,中國的“歐洲版巴鐵”

“在疫情過去後,我打算為中塞鋼鐵般的友誼豎一座紀念碑,這意味著我們與中國的夥伴關係有多麼重要。”塞爾維亞總理布爾納比奇說出這些話的背後,是塞爾維亞人民的一片真情。而據中國駐塞爾維亞大使陳波介紹,她看到很多中國網友已經表示疫情過後要去塞爾維亞旅遊,也有塞爾維亞網友表示這輩子最大的願望就是去中國看看。因此她對塞爾維亞貿旅部長開玩笑說:“你不用擔心,上半年旅遊業受到多大的損失,我相信下半年中國遊客可以幫助你,把損失補回來。”雖然疫情尚未過去,但兩國民眾之間如此真摯的交心,已經讓中國網友感慨:“紀念碑早已樹立在人民心中!”(攝影:葉子映像、榛果)

塞爾維亞:歷經115場戰爭,被摧毀44次,中國的“歐洲版巴鐵”

塞爾維亞:歷經115場戰爭,被摧毀44次,中國的“歐洲版巴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