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又被稱作“獅子城”


新加坡又被稱作“獅子城”

新加坡又被稱作“獅子城”,是位於馬來半島南端的一個城市型島國。新加坡北隔柔佛海峽與馬來西亞西端為鄰,海峽上有長堤相連,南隔馬六甲海峽與印度尼西亞的蘇門答臘島相望。地處太平洋和印度洋的轉運要道。

魚尾獅

位於海濱公園橋邊的魚尾獅公園內,獅頭代表傳說中的獅城新加坡。魚尾象徵古城單馬錫,並代表新加坡是由一個小漁村發展起來的。該塑像高8米,重40噸,獅子口中噴出一股清水。是由雕刻家林南先生和他的兩個孩子共同雕塑的。在魚尾獅像背面的一小塊場地上有四塊石碑,碑文講述了魚尾獅象徵新加坡的故事,近旁還建有一座小魚尾獅像與之相伴。

聖安德烈教堂

聖安德烈教堂為史丹福萊佛士爵士規劃的新加坡城市與文化中心的部分。這座教堂有光澤白色外表,這是由於使用 Madr as Chunam(一種有石灰殼、雞蛋白和糖的混和物)的結果。

國家歷史博物館

國家歷史博物館位於史丹福路是一座凝聚了新古典主義風格的建築經典。新加坡歷史博物館展現了新加坡人民的傳統及民族文化。遊客還可以通過精彩的立體電影瞭解新加坡的歷史。

維多利亞劇院和紀念堂

新加坡又被稱作“獅子城”

維多利亞紀念堂於1905年建成,是為紀念英女王維多利亞而建。紀念堂坐落於皇后坊,與維多利亞紀念劇院眥鄰。1978年,紀念堂進行裝修,裝置冷氣與隔音設備,作為交響樂隊演出的場所。

虎豹別墅

位於新加坡西海岸巴西班讓路臨海的山岡上。初建於1937年。虎豹別墅的25組雕塑栩栩如生地刻畫出中國民間傳說及故事。這個以建築及雕塑合為一體而建的“別墅”將許多著名的故事,如“西遊記”、“八仙大鬧海龍宮”、“白蛇傳”等,以鮮豔奪目的色彩具體地展現,巧妙地將中國民間傳統及文化長久地保存,供後代參觀瞭解。

雙林禪寺

新加坡又被稱作“獅子城”

雙林禪寺俗稱雙林寺,位於大巴窯衛星鎮附近,是新加坡規模最大的古佛寺。寺廟始建年代不詳。福建惠安女尼慈秒師1898年到此時,寺廟已經存在。尼慈秒師為宣揚佛教,多次募集捐款,籌建擴大。現在已經開發為旅遊勝地。寺內天皇殿中供奉的勒佛、觀音菩薩,最受人瞪仰膜拜。

武吉土街

20世紀70年代,一提起武吉士街,人們就會馬上想象到美啊的人入妖在酒吧內接待客人的情景。十幾年前,新加坡宣佈此條街為不受歡迎的街。1991年,這條武吉土街又恢復了昔日的燈火通明,但卻一掃往日傷風敗俗的習回覆到健全的攤位集中的武吉士村。白天,這條街道冷冷清清,人夜卻驟然吸弓|了大批的當地人和遊客,十分熱鬧。在武吉土村,可以充分體驗到韻味十足的東南亞風情。

裕華園

新加坡的裕華園位於裕廊園景路附近,面積13萬平方米,是一個集中國傳統皇家園林娃偉建築與江南園林幽雅別緻的造園手法而構成的中國庭院式花園。園內建築主要按宋朝宮廷模式而造。

亞美尼亞教堂

亞美尼亞教堂位於禧街,建於1835年,為亞美尼亞人的宗教活動中心,是殖民時期建築師喬治哥里門的傑作之這間為紀念聖者葛雷哥里而建造的教堂,其圓弧造型、四面突出的門廊,充分展示了該建築所代表的壯社麗和莊嚴和平。在教堂後院是現今新加坡最古老的墓場,在此可發現許多年代久遠的名人墓誌,包括卓錦萬黛之墓,新加坡國花即以之命名。

蘇丹清真寺

位於阿拉街區內橋北路。是第座立於此地的為彰顯蘇丹國王功績而建的清真寺,由史丹福·萊佛士爵士撥款3000元興建。現今的清真寺建築物,是由著名的卡通畫家丹尼土仙卓設計,於1928年完工。每日從日出時分至日落,在這裡共有五次禱告儀式。

鳥敏島

位於新加坡東北部,是新加坡第二大外島。烏敏島形狀如回力棒,島上有很多低矮的山丘。島內有橡膠種植園、花崗採石場、椰樹、紅樹沼澤地、魚蝦養殖場、原始森林和湖泊,現已發展成為一個天然公園。

千光寺

位於跑馬埔路。寺院內保留不少佛教古文物,最受人矚目的是一尊高15米的大佛像,四周圍繞著無數的燈燭,燈火通明耀眼。佛像座下懸掛記錄佛陀一生事蹟的美麗畫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