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出版啦,首部個人抗疫主題抒情詩集!


終於出版啦,首部個人抗疫主題抒情詩集!


書 訊

由詩人黃亞洲創作的國內首部抗疫主題個人抒情詩集《今夜,讓我的心跟隨你們去武漢》近日已由出版社出版。這冊抒情詩集從凡人視角記錄了這次國內抗疫的幾乎全過程,構思精妙,詩句暢達,可觀可誦,有感動,有激情,有讚頌,有反思。其中部分作品在出版前已由國內各大傳媒平臺推送,並有各地朗誦家爭相演繹,反響熱烈。

具體訂購信息如下:

一、詩集的數字版與有聲版,已由浙江文藝出版社於3月中旬公益出版,目前已在各大平臺上線,可通過“喜馬拉雅”等平臺免費聽取。

二、詩集的紙質版,已由環球文化出版社於3月下旬出版,定價每冊60元。十冊以上9折優惠,三十冊以上8折優惠。聯繫電話057187208186,手機聯繫13675819775。印數有限,欲購從速,售完即止,快遞費自理。


終於出版啦,首部個人抗疫主題抒情詩集!


終於出版啦,首部個人抗疫主題抒情詩集!


終於出版啦,首部個人抗疫主題抒情詩集!

附:著名評論家夏烈的序言

與病毒為敵的不止醫藥,還有詩

——序黃亞洲詩集《今夜,讓我的心跟隨你們去武漢》

夏 烈

飛機的舷窗外可以看到幽靜的矢車菊般的藍以及綿白的雲層,我知道自己計劃中的春節日本遊開始了,卻也知道這個庚子年的假期再不可能如往年般輕鬆,臨行的前一天,84歲的鐘南山院士一路高鐵,風塵僕僕,甫臨武漢就確認——它,可以“人傳人”。

那天,從杭州蕭山機場出發的多數人都戴起了口罩,但依舊能自然地摘下來吃機餐,依舊有沒被遮蔽的面龐,依舊有孩子嬉戲的喧鬧……可十來天后的返航時節,取消班機成了常態,改簽成了常態,機上空載率過半,乘客則全程捂實了各自的口罩,不吃機餐,沒有聲音。整個十餘天的旅程中,朋友圈刷屏的幾乎都與“它”有關,焦慮、委屈、疲累、勇毅、感動、捨生忘死、爭分奪秒,無私與自私時時對照,批評與讚頌日夜交響。即便放下手機,日本的電視也在滾動報道感染的人數,不惟我的祖國,而是全球。一切都在說,我們罹病了——誰也不能把自己從人類中摘出去,我們必須同仇敵愾。

文學,詩歌,我想過能做什麼。首先,應該比一般人高。作家、詩人,理應從共情中覺察光明和幽暗的細節,理應從歷史經驗中汲取思想和智慧的精粹,理應用語言一寸寸錘打可以反覆閱讀與吟誦的人性卷帙——不可孟浪,不可矯情,不可不對此刻的文字負終身的責任。其次,是記錄。誰也不能說一定能寫出一句詩概括這場“戰疫”的全部精神,而忠於事實、忠於真相、忠於歷史,再現細節,同樣是詩體的功能,如此一場將14億人口捲入風暴眼的有關意志、戰術、心性乃至正義、道德、應急系統與危機公關、治理能力與治理體系現代化的時勢之“疫”,分量足以讓詩人集中筆墨、集中火力、集中雷霆精氣來素描、寫生、定格、錄影。還有,就是作家、詩人的價值關懷和價值立場,必然有站在生命與生態的關係上構思的,必然有站在愛與責任的角度抒情的,必然有站在制度與機制的問題中反思的。詩歌在不同的歷史節點上還承擔著鼓勁、加油、宣傳、引導的功能——災難如何美學,詩歌如何瞄準她的敵人、對象,始終是專業的藝術和技術活,是思想和境界的反映。在此意義上,黃亞洲的抗“疫”詩(如果真的需要用這個新的造詞概括這一時期詩作的話),是經驗的、專業的,也是真誠的、個性的,甚至是嘗試的、探索的。

當所謂的“抗疫”詩自詩壇、自群眾、自網絡紛紛湧現,參差駁雜而天地懸殊,甚至有些言不達意的悖謬之辭時,我內心牴觸用“抗疫”詩來概括、解讀黃亞洲的詩作——這部名為《今夜,讓我的心跟隨你們去武漢》的時事抒情詩集。黃亞洲是用長期駕馭宏大題材和詩歌語言的經驗暨專業度,為時事所飽含的豐富性提煉了一套敘事抒情的方法。比如人物,人是事件綿延的泉眼,災難必然聚焦於人物的行動、思想、情感,災難也必然昇華一部分普通人、專業工作者的精神,使之瞬間具備時代英雄的特徵。群像與個體,精英與大眾,如何相輔相成,從現實的全局中挑選出來再重新熔鑄於詩與詩集的藝術的全局,這完全依靠詩集創造者的匠心。以“親筆寫下的報名書、決心書,乃至血書”遞交給祖國的醫務工作者赴鄂群像開篇,繼之以在求戰書上“按下去的血色的螺紋,每一個,都是/密密麻麻的‘八一’形狀”的軍醫群像,緊接著聚焦到代表人物鍾南山:“誰說千年的黃鶴已經飛走/這一刻,武漢恢復了載重” “他的84歲不是高齡,他不需要隨從,不需要專機/他全部的行囊,是他的公信力,他知道/人民需要他”,然後是那位小護士:

趙老師,這幾天,我一直關注新型冠狀病毒,如果

需要護士,請先通知我,我可以去一線

原因如下:1.從全院護士來看,我年齡小,如果不幸感染

恢復,肯定比年長的護士老師快

2.我沒有談戀愛,也沒有結婚

3.身為汶川人,我得到過很多的社會幫助,如果我有機會,能夠

去前線出自己的一點力,我一定

義無反顧!

黃亞洲說,“我要全文引用,也不怕我的這首詩/缺了詩意”,我也猶豫了下,同樣要這樣做,不怕有人說這篇序成了文抄公。我恰認為將小護士的請戰書分成詩行嵌入全詩是大膽的創造,並且充滿了內在的蓬勃的律動。

當詩歌的鏡頭轉向抗疫專家的典型人物李蘭娟團隊時,黃亞洲“故技重施”, 醫學術語被詩包裹、轉化,百鍊鋼化為繞指柔,語言的張力產生出良好的詩美效果。戰鬥/醫藥/詩,三者在此融為一體,有了平等的價值,共同抵向病毒的“敵堡”:

他們的“立即繳槍”的嚴厲口令,是這樣表述的:

第一,阿比朵爾,在10~30微摩爾濃度下, 與對照組比較

有效抑制冠狀病毒,達到60倍

第二,達蘆那韋,在300微摩爾濃度下,能顯著抑制病毒複製

抑制效率,達280倍

他們說到這裡,我就看見那些躲在突狀後面的東西

開始抖顫了

如此凌厲的戰鬥喊話,震懾力不言而喻

我真的看見雪亮的刀尖,已經抵住敵堡的外牆了

我尤其喜歡他接著把特寫定格在李蘭娟個體的那些聯想,既抓住了72歲院士的精神勁兒,又充滿了文化的寬闊的意味:

相比中國那個“百歲掛帥”的故事來說

她那72歲的年齡,算得了什麼

她現在牙齒也很好,她是紹興人,秋瑾與魯迅的老鄉

平生的最愛,就是啃硬骨頭

——你可以說這樣寫、這樣編有一套政治詩歌的邏輯與修辭,但我嚴肅地認為,黃亞洲的詩歌是將結構、秩序、詩語、紀實、崇高感和人道精神均衡有力地融入到主旋律題材的宗旨立意中的,強烈地呼應著“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的中華文學傳統。

作家方方的微博是疫情時期尖銳而流傳頗廣的聲音,她對作家同行說“請你們在下筆時,思考幾秒,你們要歌頌的對象應該是誰”;我以為,黃亞洲的這部詩集給出了他清楚的答案——人民。

大量疫情期間真實感人的平民故事,化作了詩行,不是一堆人佔一首,而是一人一首,一小組一首。趕製防護服的工人,宣傳防疫知識的外籍醫生阿馬爾,用無人機喊話的嘉興小夥子小房,累到靠在門框上站著就睡熟了的衢州小護士張琪,給環衛、公安、消防送去口罩的東北在杭創業者張霆,為了支援口罩生產毅然買下柬埔寨一家口罩廠的浙商趙普洲,退休而重回崗位防止“糞口傳播”的省級勞模戚寶興,給火神山、雷神山醫院建築工地免費送兩葷三素的武漢餐廳,從全球各地千方百計購買口罩包機運回祖國前線的海外僑胞,那些平時如此愛美而此刻剃光了頭髮工作的“90後”白衣天使……黃亞洲把自己身邊的群眾也請上了詩歌,長期捐助貧困山區學子這次又毅然向紅十字會捐款一萬元的作家、媒體人徐迅雷,用退休金買了一捆捆口罩送給執勤、警察和保安的鄰家老人楊老伯,906室那位“神秘”的、在每戶人家門口送上一小堆青菜的退休地理老師……他們都是普普通通的群眾,他們是專業工作者、勞動者、善良的人。黃亞洲變得非常容易感傷,一次次在詩行裡流淚(淚目)。“在道德的樓梯上,我的腿關節/要與楊老伯,保持/同一個頻率”,生活裡、危機中的群眾也許常常這樣感傷與哭泣吧,我們的亞洲詩人也保持了“同一個頻率”!其實,不開玩笑地說,有一句詩才是夫子自道,才是不得不落淚的原因:

朋友,你可以繞過一個作家,但你

繞不過一個噼啪作響的

展示人性的賽場

是啊,“不會忘記這個城市/在2020年初的百感交集,不會忘記,歷史/在這個交通樞紐中一時的失去方向”“而武漢,也不妨成為/一個新的圓心”。沒有那些謳歌,對黃亞洲一貫形成的詩歌宇宙而言,肯定是不均衡、欠立場的;但對於這部詩集,如果沒有了紀實和反思,也是不深刻、欠關懷的。擅於突入歷史和現場,駕馭敘事和抒情經緯的黃亞洲在此完成了一次恰到好處的詩歌“快閃”,令我們跟隨他的心去武漢的所有情懷沒有落空。

而此刻,夜與晨的交界,我居於斗室,想念起魯迅先生《且介亭雜文末集》中的話:“無窮的遠方,無數的人,都和我有關。我存在著,我在生活,我將生活下去……”

文學,詩歌,究竟可以做什麼呢?我想,她也在生活,也將生活下去,她必須與病毒為敵!

終於出版啦,首部個人抗疫主題抒情詩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