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有治癒可能!瑞戈非尼降期治療肝癌患者!

一般認為,與肉眼可見的血管侵犯相關的肝癌是晚期肝癌,對於伴有血管侵犯的肝癌患者,推薦經導管動脈化療栓塞(TACE)、肝切除、肝動脈灌注化療和分子靶向治療。據報道,手術切除後的

中位生存期為1.37年,與化療後的中位生存期相當。


瑞戈非尼,作為肝癌各大指南指定的二線治療靶向藥物,是一種口服多激酶抑制劑,可影響血管生成,腫瘤發生和轉移以及腫瘤免疫力。在既往肝癌研究中可觀察到瑞戈非尼在不可切除的晚期肝癌全身治療中的長期獲益。


【案例】有治癒可能!瑞戈非尼降期治療肝癌患者!



2020年1月,臨床胃腸病學雜誌報告一例局部晚期不可切除的肝癌患者,其肝靜脈腫瘤血栓突出於下腔靜脈(IVC-HVTT),經二線瑞戈非尼治療後再行轉化手術治療成功。



患者,男,79歲,有乙型肝炎病毒相關慢性肝炎病史。


計算機斷層掃描(CT)顯示一個孤立的腫瘤,直徑13×9.5cm,此外,在右肝靜脈中有一個直徑為18×20mm的突入下腔靜脈的肝靜脈腫瘤血栓(IVC-HVTT),腫瘤血栓形成的尖端沒有超出膈肌,而是佔據了整個內腔。未觀察到遠處轉移。診斷為不可手術切除的晚期肝細胞癌伴IVC-HVTT,分期為ⅢB期


患者接受索拉非尼(每次800mg,每日一次)一線治療,索拉非尼給藥5周(共23.2 g),疾病穩定(SD)。然而,腫瘤大小增加了15.3%,PIVKA-II水平從14.5萬mAU/mL增加到44.4萬mAU/mL。基於這些結果,判定索拉非尼治療無效


【案例】有治癒可能!瑞戈非尼降期治療肝癌患者!


異常凝血酶原(PIVKA-II)是維生素K缺乏或拮抗劑-II誘導的蛋白質,可出現於維生素K缺乏或肝細胞肝癌(HCC)患者的血清中,是診斷HCC的另一個重要指標,可與AFP互為補充。採用PIVKA-II>40mAU/ml的界值診斷HCC。


患者接受瑞戈非尼作為二線治療,瑞戈非尼的初始劑量為160mg,但因出現3級肝功能障礙而停藥一週。隨後,重新使用瑞戈非尼,初始劑量為40mg,逐漸增加至120mg,並維持該劑量。持續使用瑞戈非尼12個月,經影像學診斷達到部分反應(PR)


CT顯示腫瘤和IVC-HVTT分別減小了18.6%和56%,75.4%的腫瘤中心壞死。PIVKA-II水平也從最高64.9萬mAU/mL降至2420mAU/mL。但是,在治療過程中,患者出現2級厭食症,因此不想繼續接受治療。隨後,患者轉院進行手術治療


【案例】有治癒可能!瑞戈非尼降期治療肝癌患者!


在停用瑞戈非尼一個月後,在肝功能分級為Child–Pugh A,肝損傷評分為B的情況下進行了切除手術,包括IVC-HVTT全切除。患者術後無嚴重併發症,於術後第16天出院。術後PIVKA-II水平下降至正常範圍內。


對手術切除標本進行病理檢查,結果顯示腫瘤中有20%的存活癌細胞,在腫瘤血栓中有30%的存活癌細胞,切緣無腫瘤細胞,意味著達到了根治性切除,表明切除後可能有治癒的可能


患者在肝切除術後8個月內無復發,目前總生存期已超過2年


小結


伴IVC-HVTT的肝癌患者,手術切除後90天的死亡率高達9.9%,本案例是一例比較成功的二線使用瑞戈非尼控制病情並降期手術切除的肝癌案例,且該案例患者已是高齡(79歲)。


同時,這一案例也給了我們新的啟示,將靶向藥作為新輔助的手段,達到減瘤降期使無手術指徵轉為可手術的目的,有望讓更多腫瘤醫生和腫瘤患者受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