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川幕府的末代将军,被称之为二心殿下的德川庆喜是怎样的人?

在1868年的鸟羽伏见之战里,幕府军在兵力占据优势的情况下打了败仗,甚至于遭到了淀城藩的背叛。也是在这场战役里,德川幕府的末代将军,德川庆喜被打得一败涂地不说,在带着部队跑回了大阪后,一看战况对己方不利,连夜丢下部队逃回了江户,并在不久之后就向政府军投降了。长达264年的德川幕府就这样落下了帷幕,而作为末代的幕府将军,德川庆喜也没少被骂是无能之辈,那么他到底是不是无能之辈呢?

一、二心殿下德川庆喜

德川庆喜有个绰号,叫做“二心殿下”,通常就是说这位老兄为人反复无常,好像有两颗心一样。德川庆喜某个角度有点像是袁绍,经常是早上做完决策,晚上就把自己的决策给推翻了。比如说在第二次长州征讨的时候,德川庆喜是讨伐长州的幕府军指挥,还接收了孝明天皇赠予他的节刀,这就象征着他德川庆喜也握有大义,可以说讨伐长州藩是名正言顺,兴堂堂正正之师。他本人也认为这是必胜的战役,因此就鼓舞麾下的武士们拼死作战。

德川幕府的末代将军,被称之为二心殿下的德川庆喜是怎样的人?

因为萨摩藩拒绝参与作战,所以说德川庆喜只能从四个方向对长州藩发动机能攻,史称“四境战争”。但很可惜的是,因为幕府军准备不足,四个方向全都打了败仗,可以说幕府军是“讨贼不成反被剿”。这个时候德川庆喜的意志就有些动摇了,毕竟可能打不赢了,于是他就让胜海舟去和长州藩谈判,没等那边谈出结果呢。德川庆喜借着德川家茂去世这件事,直接和孝明天皇讨了一个停战诏书,然后收兵回去了。

如果这还只能算是二心殿下的牛刀小试,那他提议“大政奉还”之后,可就真的开始做“二心殿下”了。在朝廷下了“王政复古大号令”和准备召集藩国武装讨伐幕府后,德川庆喜立刻开始联系各国使节,把外交权保留在了幕府这边。然后德川幕府就开始威胁朝廷,让朝廷承认幕府的统治权,撤回“王政复古大号令”。迫于压力的朝廷一度宣布德川幕府仍旧有合法权,掌握着日本的全国政权。

德川幕府的末代将军,被称之为二心殿下的德川庆喜是怎样的人?

可后来西乡隆盛让潜伏在江户城里的浪人们,在江户城里纵火和袭击水户藩宅邸后。德川庆喜似乎有些忍受不了倒幕派的挑衅,直接下令起兵去京都讨伐倒幕派。然后结果我们也知道,这场仗打的是稀烂无比,甚至于被兵力劣势的倒幕派按在地上暴打。然后就发生了前文的一幕,德川庆喜在鸟羽伏见之战后鼓励部下奋战到底,然后自己在大阪偷偷坐船跑回了江户城去。仗还没怎么打呢,总大将先临阵脱逃跑了,这“二心殿下”的厉害,可真是让所有人都品味到了。

二、德川庆喜真是二心殿下?

不过如果仔细看德川庆喜的举动,我们不难发现,德川庆喜并非一个无能之辈。事实上,当时倒幕派的有识之士都认为,德川庆喜性格坚毅,智慧异于常人,同时又非常有城府。倒幕派大臣里的岩仓具视也在书信里表示,德川庆喜为人果断勇敢,志向不小,是个不可轻视的劲敌。

可如果说倒幕派的其它人都是眼光不到家,错看了德川庆喜的本事。可岩仓具视总不是个无能之辈,不可能也把德川庆喜错当成劲敌吧?

德川幕府的末代将军,被称之为二心殿下的德川庆喜是怎样的人?

另外,在德川庆喜于1867年11月9日提议“大政奉还”之后,朝廷内部反而是陷入了慌乱。虽然说长州藩和萨摩藩还建议是武装推翻幕府,可是土佐藩却开始提议“公武合体”了,等于说倒幕派自己先内乱了。

这一举动固然是让倒幕派摸不到头脑,甚至于幕府派的高层也不知道自己家将军什么意思,只能调集部队做好备战工作。而原本给各藩国下达讨伐幕府密令的京都朝廷,现在也是也不敢轻举妄动了,因为朝廷也不知道德川庆喜葫芦里是什么药。

可以说,德川庆喜这一招是以退为进,既然你们要武装讨伐幕府的理由,是我幕府把持政权,蔑视朝廷的威严。那我现在主动将权利还给朝廷,你们又有什么理由来对我动兵呢?仅此一招,倒幕派就没有任何借口对幕府进行征讨,甚至于土佐藩还建议在未来的“公武合体”里,让德川庆喜担任“大名会议”的“议长”。这可不是什么闲职,而是真正意义上的实权派。等于说德川庆喜只是归还了一个本就不多的权利,就要换来在新政府里更多的权利。

德川幕府的末代将军,被称之为二心殿下的德川庆喜是怎样的人?

而当朝廷下达了“王政复古大号令”,要德川庆喜辞官纳地之后,德川庆喜立刻就开始会见英、美、法、荷、意、普(后来的德国)六国使节,在确保了幕府仍旧有外交权之后,他就开始和朝廷面对面的叫板,要朝廷收回“王政复古大号令”。此时因为德川庆喜先一步获得了外国势力的认可,所以朝廷反而陷入了劣势之中。所以说朝廷又不得不放低姿态,甚至承认幕府还掌握全国政权。可以说,德川庆喜这个“二心殿下”,实际上是个政治高手,让倒幕派不得不重视起来。

三、德川庆喜为何认输

如果是这样发展,德川庆喜完全可以凭借政治手段,为德川幕府在未来的新政府里获得一席之地。但既然靠政治手段可以做到,德川庆喜为什么又要发兵京都呢?原因很简单,为了获得足够的内部支持。西乡隆盛让人在江户城里纵火和袭击幕府派宅邸,这就让幕府的强硬派损失较大。

在这种局面下,如果德川庆喜这个幕府将军不能做出一个让他们满意的态度,那么幕府就可能出现内部瓦解的情况,也因此德川庆喜必须做出强硬态度。

德川幕府的末代将军,被称之为二心殿下的德川庆喜是怎样的人?

只不过德川庆喜本人,是没想过真的开打。与其说他这次是出兵和倒幕派的政府军开战,倒不如说他是去武装谈判。德川庆喜没想真的打,他更希望通过展示军队的实力,让由萨摩、长州、土佐三个藩国部队组成的政府军知难而退,给他让出一条路来,便于他能够以一种相对和平的方式进入京都。并在之后去拜见他从没见过的明治天皇,以期和明治天皇达成一种和解。

如果采取武力方式攻破京都的话,则难免会和当年进攻过京都的长州藩一样成为“朝敌国贼”。

可以说,德川庆喜的计划做的不错,如果成功就几乎是兵不血刃的取得了胜利。但很可惜的是倒幕派有心算无心,愣是巧妙布局摆了德川庆喜一道。倒幕派早就意识到这个德川庆喜不好对付,如果不能将其一举拿下,必然是让幕府卷土重来。所以他们无论如何也是不会让开道路,让幕府军能够和平进入京都,必然要挑起战火,给对方扣上一个“朝敌国贼”的帽子不可。甚至于大久保利通都预先伪造了象征大义的“锦旗”,只待战火一起就高举锦旗,宣称幕府军是乱臣贼子,占据道义上的制高点。

德川幕府的末代将军,被称之为二心殿下的德川庆喜是怎样的人?

当这一切发生的时候,德川庆喜就意识到这仗已经没法打了,因为他的部队没有采取任何围城的措施,整个部队只能沿着大路在鸟羽和伏见与严阵以待的政府军交战。久攻不克的战局让身为政治家而非军事家德川庆喜失去了信心,遂放弃进攻开始撤退。在遭遇到淀藩国的背叛与被穷追猛打之后,撤回大阪的德川庆喜意识到仗打不下去了,故而临阵脱逃回到了江户去。至于日后“江户无血开城”那就更好解释了,因为德川庆喜意识到自己可能打不赢了,那还不如早早开城投降。

结语

通过这些我们可以确认,德川庆喜并非是一个无能之辈。所谓的“二心殿下”这个称呼,倒不如解释为他是一个老练的政治家,会根据形势做出判断。但这样的结果就是他不会将一个策略坚持到底,反而是让自己有些好谋无断,做事有些犹豫不决。尽管有的时候三思后行是个好事,可是犹豫不决就成了一种坏事。如果再加上他并非一个老练的军事家,在鸟羽伏见之战做出了错误的安排,那么幕府的失败也就并非说不过去了。或许说他断送了幕府并不为过,可如果说他是无能之辈就有些夸张了,只能说他运气不是特别好吧。

参考文献:《戊辰战争全史》

《日本近代史》

《日本的战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