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典历】福祸相依

【清风典历】福祸相依

【译文】

人遇到灾祸,内心就会产生恐惧;内心产生恐惧,行为就会正直;行为正直,思虑就会成熟;思虑成熟,做事情就会符合事理。行为正直,就会没有祸害;没有祸害,就能享尽天年。符合自然事理,就会成就功业。享尽天年,就能全生和长寿。能成就功业,就会富有和尊贵。全生长寿、富有尊贵就叫做福。然而福产生于祸。所以《老子》说:“祸是福所依存的地方。”即由此来成就了人们的功业。

人生活幸福,荣华富贵就会到来;荣华富贵到来,衣食就会变得美好;衣食变得美好,骄傲放纵的心就会产生;骄傲放纵的心产生了,行为举止就不合正道,行动也会违背常理。行为举止不合正道,自身就会早死;行动违背常理,就不会成就功业。内有自身死亡夭折的灾难,而外又无成功的名气,这就是大祸啊。然而祸本来就源于有了福。所以《老子》说:“福是祸所潜伏的地方。”

【小识】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韩非子•解老》可以说是韩非读《老子》所作的一篇“读书笔记”,体现了韩非对老子思想的认识。

“黄老”就是黄老道家,除了老子之外,还有托名于黄帝的思想。根据现代学者的研究,黄老思想更加倾向于政治哲学,所谓“从天道到人道”“从道论到政论”。韩非思想无疑也体现出这样的特征来。司马迁为老、庄、申、韩等人合传,将其写在一处,这是他目光的过人之处。

韩非在解释祸福之间的转化时指出:祸患引发人的畏祸心理,畏祸心则督使人们行事正直、思虑成熟,结果反而因祸得福;反过来,福滋生了人的骄惰心理,而骄惰之心表现在行为上就是行为举止悖逆常理,反而招致祸端。著名的“塞翁失马”,说的正是这个意思。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祸福相互转化,好坏互为因果,虽在人情之外,却在常理之中。正所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老百姓也经常说“坏事里面有个好事”。问题是,坏事就是坏事,好事就是好事,坏事本身并不是好事。关键在于,怎样才能让坏事成为好事、同时也避免好事办成坏事?所以,相对于祸、福转化的结果,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转化的条件,即祸因何得福,福因何转祸?这个问题想不清楚,坏事依然是坏事,成不了好事,好事也可能就变成了坏事。至于那些硬生生将坏事说成了好事的人,不是蠢,就是坏,用《韩非子》的话来说,便是“非愚则诬也”!

还是说历史。吴越争霸中,吴王夫差击败越国,报了杀父之仇后骄纵之心日长,宠幸小人伯嚭,杀了忠臣伍子胥,整日耽于酒色;而越王勾践却卧薪尝胆、十年教训,牢记会稽之败,任用范蠡这样的贤者,终于趁着吴国闹饥荒的好时机,一雪前耻。正所谓“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这样看来,祸福转化,天命乎?人事乎?

专门讲这个道理的还有西汉初年的贾谊。他早负才名,少年得志,很早就被文帝赏识;孰料命运多变,造化弄人,后来被贬谪长沙,郁郁独居。于是作《鵩鸟赋》,其中说到:“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优喜聚门兮,吉凶同域。”话虽如此,他到底还是想不开。三年后被召回长安,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坠马而死,他深自歉疚,最终忧郁而死,年仅33岁。

所以,能看到祸福的相互依存并且能把握其向对立面转化的条件,才是真正的大智慧。有此智慧,方可身处福禄之时,戒骄戒躁,常抱居安思危之心;困居祸厄之际,诚恳行事,永怀乐观希望之志。(阿阳)

【清风典历】福祸相依

鸡冠花

鸡冠花:为穗状花序,多扁平而肥厚,呈鸡冠状。长8~25cm,宽5~20cm,最大直径40cm。体轻,质柔韧。无臭,味淡。收敛止血,止带,止痢。用于吐血,崩漏,便血,痔血,赤白带下,久痢不止。原产非洲,美洲热带和印度,现我国大部分地区有栽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