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釐米鴨骨頭“鎖喉”,一頓夜宵差點要小夥命!警惕吃出來的危險


“醫生,我能吃一個肉包嗎?”

“不行!”

疫情期間宅在家,人人都是美食家,但是對很多人來說,家裡的美食還是不能很好地滿足自己的口腹之慾。等到餐飲外賣、堂食全面放開,想要放開肚子好好吃一頓。

最近在浙江醫院消化內科,好幾個吃出危險的病例也許能給大家一些警示。

2釐米鴨骨頭“鎖喉”,一頓夜宵差點要小夥命!警惕吃出來的危險


吃得太急

喉嚨被鴨骨頭卡住了

3月24日,安徽小夥小黃(化名)從老家返杭,2020第一次外賣,迫不及待的“貢獻”給了當晚的夜宵。被“翻牌”的是老鴨煲,不過鴨湯雖鮮美,小夥卻把自己吃進了急診室,怎麼回事?

原來,小黃吃得太著急,一塊鴨骨頭下肚,吐不出來也咽不下去,活生生就卡在喉嚨裡。3月25日凌晨,小黃來到浙江醫院三墩院區急診,接到消息的浙江醫院消化內科周鋒醫師迅速趕到,為他實施了全麻胃鏡下異物取出術,從他食道里取出了那根約2×1.5CM 的“惹禍”鴨骨,小黃這才舒服了。

2釐米鴨骨頭“鎖喉”,一頓夜宵差點要小夥命!警惕吃出來的危險


有數據統計,成年人上消化道異物95%因誤吞所致,而你知不知道排名前幾位的異物又是什麼?周鋒心裡有個排行榜:

1.鴨骨。鴨骨很堅硬,而且鴨骨的破碎部分會很鋒利。

2.魚骨。比如魚骨骨片,即魚頭部的三角扁形魚骨。還有魚肚子上的骨架大刺,這種魚骨同樣堅硬而鋒利。相對危險性小一些的就是一些小魚刺,這種魚刺要軟一些。

2釐米鴨骨頭“鎖喉”,一頓夜宵差點要小夥命!警惕吃出來的危險


3.假牙。假牙如果不小心吞入食道內,是最嚇人的,因為假牙有許多用於固定的金屬鉤子,不僅很難取出,即使取出也可能造成二次傷害,讓食道多處穿孔。

食道連接咽喉和胃部,是食物進入體內的重要通道,其中一段與人體主動脈靠得很近。臨床中,食道穿孔多為尖銳異物隨吞嚥運動刺破食道壁引起,繼而嚥下空氣從刺破的食道壁外溢,可潛入頸部皮下組織形成皮下氣腫、縱膈氣腫,進而造成潰瘍。如果異物比較尖,還可能刺穿食道壁,甚至把主動脈穿破,這相當於把高壓水龍頭刺破,要是大出血不能止住,送醫都來不及。

實際生活中,遇到異物卡喉該怎麼辦?民間很多土方法,如喝醋、大口吞菜、大口吞飯、大量喝水等,周鋒表示,這些方法並不科學,處理不當反而可能危及生命。如果誤吞了東西,應該第一時間到醫院就診,瞭解異物的大小、形狀、種類、數量、嵌頓的時間、所處位置等,由醫生選擇合適的方式,24小時內儘快積極處理。

嘴巴太饞

一個包子讓她難受不已

醫生,我能吃肉包嗎?一般人如果這樣發問,會讓人覺得有些莫名其妙。但是浙江醫院消化內科副主任馮玉良主任醫師說,如果是膽總管結石患者這樣諮詢,那是相當有“求生欲”。

3月28日之前的一週,三墩院區來了好幾例膽總管結石急性發作的患者。其中,52歲的傅女士(化名)僅僅是因為吃了一個肉包,就突發噁心、嘔吐,來到三墩院區消化內科,馮玉良為其實施 ERCP取石術後,傅女士的症狀終於緩解了。

93歲陳奶奶(化名)也是因為膽總管結石伴急性膽管炎,腹痛、黃疸、發熱後來到靈隱院區就診,急診入院後順利做了ERCP好轉出院。

馮玉良說,膽總管結石是指位於膽總管內的結石,是膽道系統的常見病及多發病。很多患者不僅噁心、嘔吐,而且腹痛、發熱,有些人當是胃病治療效果不好遂來醫院檢查,結果才發現是膽總管結石伴急性膽管炎。形成膽總管結石的主要原因是遺傳性膽固醇代謝異常、膽汁淤積以及膽道系統的感染。

2釐米鴨骨頭“鎖喉”,一頓夜宵差點要小夥命!警惕吃出來的危險


不良的生活習慣可增加其發病率,如經常吃火鍋、燒烤、蛋黃、動物內臟等油膩食物的人群;經常不吃早餐、餓一頓飽一頓,飲食不規律的人群。膽總管結石患者的飲食禁忌裡有一條:忌油膩,但是一個包子就能讓自己痛不欲生,這是疫情期間忍了那麼久,好不容易過下嘴癮的傅女士絕對沒想到的。

好在利用ERCP,傅女士不需要被開膛破肚,醫生只需半小時就通過內鏡把她體內的結石取了出來,患者沒有刀疤,次日就能吃飯下床活動。作為一種微創手術,ERCP是“內鏡下逆行胰膽管造影術”的簡稱,治療性ERCP具有操作簡便、創傷小、痛苦小,療效好、適應症廣,費用少等優點、尤其適合高齡患者及無法耐受外科開腹和麻醉的病人。

2釐米鴨骨頭“鎖喉”,一頓夜宵差點要小夥命!警惕吃出來的危險


天天吃筍

小心急性胃炎甚至胃出血

眼下春筍正當令,馮玉良提醒大家食用時還得悠著點。因食用大量春筍而引發急性胃炎,嚴重的還有消化道出血癥狀的患者,最近也多了起來。

反覆出現胃疼胃脹、打嗝還泛酸,患者朱女士(化名)來到三墩院區消化內科檢查後發現是消化不良引起的急性胃炎。她說,家裡人都愛吃春筍,近期家裡的餐桌上經常有油燜春筍,“前天晚飯後,就感覺肚子裡有一塊石頭鼓著,噁心想吐。”過了一天,她不僅吃東西沒胃口,胃還隱隱作痛,於是來到了醫院。

最近春筍大量上市,不少人因其營養豐富、粗纖維素含量高,每天都吃。“正因為它含有豐富的粗纖維,比較難消化,大量食用會刺激腸胃,損害胃黏膜,消化道的一些小血管容易受損傷,導致消化道出血。”馮玉良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