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長10%!農行總資產增幅不良降幅緣何跑贏六大行

增長10%!農行總資產增幅不良降幅緣何跑贏六大行


中國農業銀行提交靚麗成績單:總資產規模達到24.88萬億元,比上年末增長10.0%;實現營業收入6,272.68億元,較上年增長4.8%;實現淨利潤2,129.24億元,平均日賺5.83億元,比上年增長5.08%……

六家國有大型商業銀行2019年業績報告聚齊!


3月31日,中國農業銀行(下稱:農行)舉行2019年業績發佈會,該行行長張青松,副行長張旭光、張克秋、湛東昇、崔勇,財務會計部總經理姚明德出席了發佈會,並就相關熱點問題進行了解答。

從各項指標來看,農行依然保持著國有大行“優等生”地位,實現了“量”的穩健增長、“質”的持續提升和“效”的穩步改善。截至2019年末,該行總資產規模24.88萬億元,比上年末增長10.0%;全年實現淨利潤2,129.24億元,比上年增長5.08%;成本收入比30.49%,比上年下降0.78個百分點;不良貸款率1.40%,比上年末下降0.19個百分點;資本充足率16.13%。

農行董事長周慕冰在該行年報致辭中表示,“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不會改變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發展趨勢。農業銀行將保持戰略定力,加大金融服務創新力度,以更加普惠、高效的金融服務,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緊抓改革轉型不動搖,拿出自我革命的勇氣,在關鍵領域改革轉型取得更大突破,特別是加快科技賦能,推進數字化轉型進入快車道。繼續固優補短、提質增效,堅守風險底線,實現經營業績更大提升。”


01總資產規模增幅六大行居首,不良持續“雙降”為1.40%


雖然農行是六大行最後一個提交2019年業績報告,但是從該行的年度“成績“來看,各項指標依然非常能打,並呈現出諸多亮點:

首先,農行總資產規模增長幅度是六大行中最大的。截至2019年末,該行總資產規模達到24.88萬億元,比上年末增長10.0%;實現營業收入6,272.68億元,較上年增長4.8%;實現淨利潤2,129.24億元,平均日賺5.83億元,比上年增長5.08%,淨利潤增幅在四大行中最高。

農行存貸款也高速增長。貸款和墊款餘額達13.36萬億元,較上年末增加1.42萬億元,增速11.9%;存款餘額達18.54萬億元,較上年末增加1.20萬億元,增速6.9%。新增法人有貸客戶13萬戶,個人掌銀用戶突破3億戶。

在資產質量方面,農業依然保持良好的態勢,不良貸款持續“雙降”。截至2019年末,農行不良貸款餘額1,872.10億元,較上年下降27.92億元;不良貸款率1.40%,比上年末下降0.19個百分點,尤為值得一提的是,農行不良率降幅在六大行中也是最大,在風險分類更加嚴格的基礎上,實屬不易。

另外,農行行長張青松在業績發佈會上表示,“在資產分類上,農行堅持嚴格審慎的標準,逾期20 天以上的公司類貸款全部納入不良。逾期貸款與不良貸款的比值為 98%。同時農行採取清收、核銷、批量轉讓等多種方式化解大量不良貸款。全年清收處置不良貸款1195 億元。”

而農行的不良貸款率之所以會出現如此大的下降幅度,主要是因為其2019年下半年一邊加快投放不良率較低的個人住房貸款,一邊處置對公中長期風險資產,存量不良貸款的問題基本解決。

體現資產質量的另外一個核心指標——撥備覆蓋率,農行的表現也較為突出,截至2019年末,該行撥備覆蓋率 288.75%,較上年末提升 36.57 個百分點,風險抵補能力進一步增強,而且農行撥備覆蓋率以及增速在四大行中最高。

除此之外,農行還成功發行1200億元二級資本債和1200億元永續債,資本充足率16.13%,較上年末提升1.01個百分點。截至2019年末,農行成本收入比30.49%,比上年下降0.78個百分點,實現連續三年下降。

較為難得的是,在整個行業信用卡業務承壓的背景下,農行信用卡業務增長較快,截至2019年末,信用卡累計髮卡1.20億張,增長16.5%;全年消費額2.01萬億元,增長14.6%。個人卡透支較上年末增長24.8%,新增髮卡量六大行中最多,達到了1717.94萬張,較上年末增長16.5%。保持高速增長的同時,信用卡不良率連續三年下降。

不僅業績穩中向好,農行對股民也毫不吝嗇。據年報顯示,農行董事會建議按照每 10 股 1.819 元(含稅)向普通股股東派發 2019 年度現金股利,共人民幣 636.62 億元(含稅)。

值得關注的是,農行的品牌影響力也逐步提升,在美國《財富》雜誌500強排名由上年第40位上升到第36位,在英國《銀行家》雜誌全球1000家銀行排名,以一級資本計,上升至第3位,並榮獲《銀行家》“2019全球年度銀行大獎”。


02“三農+小微”雙輪驅動,差異化競爭優勢凸顯


“服務三農是農行的使命,也是農行打造差異化競爭優勢。“張青松在農行業績發佈會上如是說到。

作為以服務“三農”為特色的國有大型商業銀行,農行長期以來為我國“三農”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過去一年,農行也積極發揮優勢,強化服務“三農”責任擔當。

年報顯示,農行2019年新增縣域貸款5,472.22億元,同比多增1,097.03億元。全面優化升級互聯網金融服務“三農”工程,已為全國4.4萬個行政村、308萬戶農戶建立信息檔案,線上農戶貸款“惠農e貸”餘額達到1,986億元,比上年末增長128%。

農行金融扶貧也取得重大成效,出臺服務深度貧困地區20條傾斜政策,開展東西部扶貧協作、消費扶貧、教育扶貧等專項行動,832個國家扶貧重點縣貸款、“三區三州”等深度貧困地區貸款增速均高於全行平均水平。截至2019年末,該行在832個國家扶貧重點縣貸款餘額10,914.4億元,較上年末增加1,675.5億元,增幅18.1%。

除了支持“三農“以外,農行聚焦緩解民營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主動下沉服務重心,創新“普惠e貸”線上融資產品體系,全年新增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 2,179 億元,較上年末增加2,179億元,增幅 58.2%,高於全行貸款增速46.3個百分點;新增民營企業貸款 2,180 億元,增速 15.5%。助力新舊動能轉換,加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信貸投放,產能過剩行業信用風險敞口繼續下降。

難得的是,小微企業的風險相對比較高,而農行去年普惠型小微企業不良貸款餘額 81.34 億元,不良率 1.37%,實現“雙降”。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農行加大了對受疫情影響嚴重的小微企業金融服務支持力度,通過寬限期、展期等措施,分層分類開展小微企業存量貸款期限管理。制訂了加大防疫重點企業信貸投放,支持穩產保供,支持企業復工復產的專項政策,下放審批權限,縮短審批鏈條,實施優惠定價,切實解決企業特殊時期的資金週轉困難,全力協助企業儘快恢復生產經營。

另外,湛東昇表示,“2020年農行將確保普惠型的小微企業貸款新增2200億以上,其中小微線上化產品要增加1500億,新增客戶數量不低於15萬戶,綜合融資成本再降0.5個百分點。”

農行還積極服務國家重大戰略和重大項目建設,鐵路、公路、城市基礎設施、水利、電力等領域貸款餘額達到3.38 萬億元,比上年末增加 3,570 億元。


03網點智能化覆蓋率達100%,數字化轉型漸入佳境


隨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現代化技術的快速發展和普及,社會已然步入數字化時代,而在這次疫情危機中,數字化能力強的企業也展現出了明顯的韌勁。

在數字化轉型的道路上,農行早已佈下大棋。去年年初,農行制定“推進數字化轉型再造一個農業銀行”的戰略構想,提出按照“互聯網化、數據化、智能化、開放化”的思路,堅持以客戶為中心,以金融科技和業務創新為驅動,推進產品、營銷、渠道、運營、風控、決策等全面數字化轉型和線上線下一體化深度融合,著力打造客戶體驗一流的智慧銀行、“三農”普惠領域最佳數字生態銀行。

那麼,農行數字化轉型做了哪些工作?張青松在發佈會上提到了三點,一是逐步完善了農業銀行的線上產品體系,構建了以“農銀e貸”為總品牌,涵蓋個人、小微、惠農、產業等子品牌的線上信貸體系。截至2019年末,“農銀e貸” 餘額5,894億元,比上年末增加3,721億元。

二是場景建設推廣成效明顯。“農銀智慧+”場景金融平臺、場景金融品牌初步形成,在智慧政務、智慧鄉村、智慧教育、智慧醫療、智慧出行等領域打造了一系列的場景服務,全年農業銀行獨自或與客戶合作新建場景2540個。

三是全渠道營銷能力持續提升。農業銀行努力打造農行的手機銀行,2019年底個人掌銀用戶突破3億戶,月活客戶突破7,200萬戶,同比增長36.2%。

張青松表示,“在傳統的網點推行零售和網點的轉型,零售的線上化,網點的智能化,我們叫做“兩轉合一。農行還開始嘗試用大數據進行客戶的精準營銷,零售的中臺支持的營銷活動達到了3580個,通過線上的精準營銷實現的銷售額突破1萬億元。這次疫情也是一次數字化轉型的巨大推動,所以我們也聚焦‘宅’經濟的發展,來持續的跟上客戶的服務。”

所謂“得零售者的天下”。在零售的佈局上,農行也是在加速前進。以金融科技和業務創新為驅動,全力推進零售業務數字化轉型,著力建設客戶首選的智能零售銀行。

在發佈會上,崔勇用十字來概述該行的零售業務,“量大、客活、智能、普惠、安全“,並透露,今年5月中旬,掌銀會迎來一次全新的升級。

截至2019年末,農行全行線上信貸餘額超過 5,800 億元,建成數字化智能網點2.2萬家,網點智能化覆蓋率達到10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