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重新定义“金融危机”

文|关浣非

由新冠病毒蔓延所造成的全球性恐慌仍未见有所缓和,虽然全球各国政府都程度不同的开展了卫生防疫及金融方面的防范活动,但金融市场震荡继续,全球经济活动因此所遭受的重创亦在继续加深,世界的焦点越来越集中于疫情的蔓延与金融市场震荡的二者关系上,尤其对当前的金融市场动荡是否属金融危机也产生了不同的看法或判断。

国内的一些官员和学者至今仍坚持以所谓国际金融危机的三个基本特征来判断当前的国际金融市场动荡:1.是否存在国际金融市场跨市场的持续的恐慌性下跌;2.是否出现大量金融机构倒闭;3.全球的实体经济运行是否受到了严重破坏。籍此,他们认为当前全球金融市场的暴裂震荡仍不是金融危机,理由是没有金融机构倒闭。现在国外也有人把疫情暴发以来的全球资本市场急剧动荡看作是对疫情冲击的应急反应,认为不是一种金融危机。

对于如何定义金融危机,笔者专门查找了一些国外的关于金融危机定义的文献,包括《BUSINESS DICTIONARY》,发现尚无人把金融机构倒闭当做金融危机的必要条件。所有对金融危机的定义基本包含三个要件:一、金融资产价格急剧下跌;二、市场流动性急速蒸发;三、企业和消费者丧失偿还债务能力,金融机构面临流动性短缺甚至挤兑。有定义认为,金融危机可以由自然灾害引起,也可由负面经济消息或者其他具有重大金融影响的事件所引发。传统的金融危机演化路径常是因某一事件引发金融市场震荡、并逐步衍化为系统金融危机、直至最后对实体经济造成伤害。而当下正在发生的金融动荡是由突发的公共卫生危机所引起,同时对金融市场和社会经济活动造成恐慌性影响,一方面是大面积社会活动的突然停止,一方面是金融市场的急剧震荡,经济形势急转直下。即使采取极端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也无济于事,这显然与传统的金融危机爆发原因及影响形式有所不同,但对社会经济活动的影响程度显然要大过传统的金融危机,因此更需要把这种金融现象纳入到金融危机的范畴考虑,否则就很难解释为什么全球股市从年初顶部到现在已经蒸发了24万亿美元财富,已超出美国的年GDP总量,黄金和国债等传统避险资产也惨遭抛售;美元汇率大幅飙升,这正反映了美元债务数量惊人、而流动性却无限趋近于零的现实。

通常来看,金融危机的一般反应是因金融市场某些支付链条断裂而使金融市场发生连锁反应并导致紊乱的一种现象。从现代的意义上说,金融危机常以某一金融市场过大的资产泡沫被某种因素所戳破并急剧下滑萎缩、且行政当局几乎穷尽了一切可能的措施仍无济于事的形式表现出来。美国股市当前的局面就是如此。三月以来,美股已创下了历史纪录性的4次融断,道琼斯指数下跌了逾万点,逾百万亿的资产转瞬蒸发,虽然美联储采取了空前的以稳定市场为目的的措施,包括3月15日紧急降低联邦基金利率100个基点,降低存款准备金利率为零,开展规模7000亿美元的国债回购及担保债券回购,提供商业票据融资便利,美国财政部也同时予以配合;美股3月20日盘中,美联储连发两则公告“救市”,一是将其与欧央行等5家央行进行的7天期货币互换操作频率从每周提高至每天;二是扩大其资产购买计划至市政债券领域。

3月23日,美联储再度采取行动,表示将使用其全部工具来支持美国经济,从而促进其最大就业和价格稳定的目标。为了支持这些目标实现,美联储正在利用其全部权限来为向美国家庭和企业的信贷流动提供有力的支持。这些动作包括:持续支持关键市场功能;通过建立新的计划来支持信贷流向雇主、消费者和企业,这些计划加在一起将提供高达3000亿美元的新融资,财政部将使用外汇稳定基金(ESF)向这些机制提供300亿美元的股本;建立两种支持向大型雇主提供信贷的机制,分别是用于发行新债券和贷款的一级市场公司信贷融资(PMCCF)和用于为未偿还公司债券提供流动性的二级市场公司信贷融资(SMCCF);建立第三个设施,即定期资产支持证券贷款设施(TALF),以支持信贷流向消费者和企业。TALF将允许发行由学生贷款、汽车贷款、信用卡贷款、小企业管理局(SBA)担保的贷款支持的资产支持证券(ABS),以及某些其他资产;通过扩展货币市场共同基金流动性融资(MMLF),以包括市场上可变利率的需求票据(VRDN)和银行存款证明,包括证券在内的各种证券,促进信贷向市政当局的流动;通过扩展商业票据融资工具(CPFF),将高质量、免税的商业票据作为合格证券包括在美联储支持范围之内,此外,降低该设施的价格;宣布建立“大街商业贷款计划”,以支持对符合条件的中小型企业的贷款,以补充SBA的努力。同日美联储还宣布了一项技术变革,以支持美国经济并允许银行继续向信誉良好的家庭和企业提供贷款。将分段实施对总亏损吸收能力即TLAC的限制。

而从2月1日到现在,各国央行已经累计降息40次以上(2008年雷曼兄弟倒闭后两个月内不过“只有”36次);平均每次降息幅度70个基点;各大央行都许诺要提供海量流动性支持,不设上限。从美联储及其他一些国家央行所采取的政策措施上不难看出,这些机构完全是按金融危机的判断在展开抵御行动。尽管如此,美股及全球股市依然是跌跌不休,反弹无力,根本看不到见底的希望。就其产生的效应而论,与传统意义上金融危机并无实质上的差别,只是尚无金融机构崩塌而已。而股市的急剧暴跌必然对经济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美国及全球经济走向衰退已是不容置疑的趋势。如评级机构穆迪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将对二十国集团(G20)今年的经济表现构成影响,整体GDP将收缩0.5%,其中美国会收缩2%,而欧洲地区的跌幅达2.2%。至于中国方面,今年经济可望保持3.3%的增长,较其他国家优胜。 之前标普则预计亚太区经济体2020年的经济增长速率将腰斩,整体增速将低于3%。标普预计中国全年GDP只增长2.9%。此外,标普今次还对美国今年经济增长的预测从0%下调至-0.5%。

如何认识和判断当前的全球金融动荡关系到中国自身的政策准备,中国内部不能因为自身的金融市场尚算稳定就认为当前的全球金融市场震荡算不上金融危机,要看到之所以如此,是与中国金融市场的结构和开放程度有直接关系的。要清楚现在全球已不是在讨论当前金融市场是否发生危机(crisis)问题,而是在讨论全球经济会否陷入大箫条问题(greatdepression)。

此次全球金融市场的急剧下滑必然带来经济活动不确定性的急剧增加。中国的出口在外部经济萎缩时会有何种遭遇是不言而喻的,同时还要看到外部经济的萎缩对中国某些产品的进口也会产生阻滞,一定程度上会使中国的企业生产受到限制和打击。同时,中国外部的金融交易对手、商贸交易对手的信用风险也会不同程度的增加,中国要以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信用评估对所有交易对手做出判断,以免在有关交易中遭受不利损害。更重要的是,中国需要在全球经济大衰退的背景下考量自身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多种内外部挑战,居危思危,多做底线思维,系统做好政策准备,通过改革和开放进一步挖掘全社会的投资和消费以及创新潜能,力争使自身的经济发展能有优异于其他的表现。

中国需要重新定义“金融危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