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識陳美平:疫情下父母關於孩子教育的焦慮

觀識陳美平:疫情下父母關於孩子教育的焦慮

一場新冠疫情,打亂了我們既有的生活節奏,擾亂了我們的生活秩序。如果你是一個學生家長,那這種干擾可能會更顯著。

侄子是一個小學一年級的學生,三月初開始在家上網課,每節課20分鐘,課後需要家長檢查作業並用小視頻等方式將孩子的學習情況反饋到班級群裡。侄子平常屬於乖巧的孩子。那天打電話給弟媳,電話一接通,就聽到弟媳的抱怨:“煩死我了!”然後開始跟我一通抱怨侄子。畢竟是一個一年級的小學生,沒有一個約束的環境,很難安靜地坐下來聽課,即使是20分鐘的課程,各種小動作、狀況不斷。

朋友家有兩個小朋友,兒子上小學六年級,女兒兩歲。因為已經六年級,即使疫情期間,兒子一直在上網課。平日裡哥哥很疼妹妹,妹妹只要哥哥在家,就想著要找哥哥玩,於是就出現了女兒每天都爬到兒子書桌上或打擾兒子學習的情況,朋友愁得都不知如何是好了。

前幾天晚上,去菜鳥驛站取包裹時,因前面還有人取,於是站在一邊等。恰逢一個快遞員小哥準備放快遞,過去的時候,他老婆正在給他打電話,他開得免提,對話內容不免聽到了不少,大抵是兒子在家上課,上課不專心,留的作業不完成,她是管不了了,讓快遞小哥自己去管孩子。

……

對於一個學齡期的孩子,學校教育是不可或缺的環節,它需要一個規範的環境及專業的老師,幫助孩子系統地掌握知識及技能。由於疫情期間的特殊情況,原有的模式無法得到保障,於是,家長們就遇到了各種形形色色的問題。但今天想探討的不是解決教育資源的問題,而是想探討在這種特定環境下,父母如何調適自己的狀態,避免過度焦慮,用恰當的方式引導孩子,安然渡過這段特殊時期。

從上面的例子不難看出,在疫情狀況下,父母面對學齡期的孩子,或多或少都會有焦慮情緒的產生。引發焦慮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幾種:

  1. 外部環境突變引發的焦慮。因疫情暴發的突然,學校沒辦法正常上課,但家長們都沒有做好應接的準備,在這種狀況下,情緒的焦慮在所難免;
  2. 對孩子的期望與現實的衝突。過往家長不會過多關注孩子在學校的表現,理所當然地認為差不多所有孩子都一樣,每天就是上課、下課、做作業,等自己親自監督孩子的課業時,發現孩子的表現比預期的差,焦慮情緒就產生了;
  3. 因工作與照顧孩子的矛盾引發的焦慮。孩子上網課,往往需要家長的監督,但父母又要上班,如果這種情況不能妥善解決,父母一方面擔心影響自己的工作,另一方面又擔心孩子的學習受影響,就會產生焦慮情緒;
  4. 因生活壓力引發的焦慮。疫情期間,經濟受影響,家庭收入受影響,現在很多家庭又要供房,又要供車,還要供孩子上學等,收入受影響後,原有的計劃被打破,也會讓父母陷入焦慮的狀態;
  5. 對未來不可知、不可控狀況的焦慮。由於疫情的複雜情況,對於疫情何時得以控制,孩子何時可以恢復上學等還處於未知的狀態,這樣會影響對父母的安排,也會導致父母的焦慮。

針對疫情期間父母出現的這些焦慮情緒,結合心理學的知識,建議父母們做以下調適:

  1. 接受孩子需要短時間在家上網課的事實。
    這裡的接受,指的是從內心真正接受這個事實,明白孩子在當前狀況下,最適宜的上課模式是遠程網課。不要對此有什麼情緒的反應,這就是一種客觀存在,不批評、不牴觸,需要父母主動來適應;
  2. 做好孩子上網課期間的工作、生活安排。在接受孩子上網課的事實後,與孩子一起做一個計劃。在這個計劃中,有孩子上網課的時間安排,孩子的娛樂安排,也有自己在家辦公的時間安排,還有生活中必要事件的時間安排等,如有衝突,與孩子共同討論一個雙方可接受的計劃。
  3. 與孩子共同執行計劃。與孩子建立共同監督執行計劃的模式,相互提醒,相互校正,在完成一項計劃後,相互鼓勵或慶祝,讓在家上網課、在家辦公的模式得到一個正向的加持。這樣既有利於孩子的學習,也有利於父母與孩子關係的改進。
  4. 更好地做一個家庭開支規劃。這次疫情,一定程度上讓我們焦慮了,但從另一個角度,也讓我們有更多的憂患意識,對家庭的開支情況要做應急準備,特別是對那種月光族或花未來錢的家庭。
  5. 保持樂觀積極的心態。這個很重要,不論我們遇到什麼的環境,樂觀、積極的心態始終是我們戰勝困難,克服險阻的不二法器。同時,積極樂觀的心態也會給孩子一個很好的榜樣,在他們成長的路上,盡父母言傳身教的責任!

在疫情狀態下,因孩子教育問題產生焦慮的情緒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不能正視這種焦慮,讓焦慮蔓延,給我們帶來更大的傷害!疫情總會過去,願每一個父母都能以積極的心態應對,更好陪孩子渡過這段非常時期。


…………


基於AI心理引擎的社區公共心理服務平臺(尋求城市落地與運營夥伴)

社區公共心理服務平臺項目是以社區醫院為合作主體,為管轄範圍內的社區居民、企業職工、學校師生提供便捷快速的心理健康篩查與識別、自我心理調節指導、人員預警監控及心理干預的專業心理服務平臺,通過專業心理賦能,為社區醫院建立標準化的專業心理健康服務體系。

如有合作意向,請聯繫:

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