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邂逅東風雪鐵龍C6 對它的印象變了

第二次邂逅東風雪鐵龍C6 對它的印象變了 | 試駕

B+級轎車,其實就是覺得B級產品不夠好且不能足夠滿足用戶需要,還得再更上一層樓。不管是亞洲龍和凱美瑞的關係,還是君越與君威的關係,或者是金牛座(這已經是C級了)和蒙迪歐的關係,都是如此。TC君此前試駕了雷克薩斯ES300h和謳歌TLX-L這兩款可以說是高端的B+級車型,它們營造出來的效果,就是“前排駕駛沒得說,後排乘坐樂呵呵”,而東風雪鐵龍C6帶給TC君的感覺,還不僅於此。

試駕這臺東風雪鐵龍C6 400THP旗艦型的初衷,其實就是想看看它到底與雷克薩斯ES300h、謳歌TLX-L這類高端B+級產品感受有何不同,畢竟日系對B+的理解與法系不同。有些品牌的車,如果不是真正開上去,根本就感覺不出它的好,比如那臺謳歌TLX-L,它對長軸距版車型的理解,其實是到位的,因為後排豪華感的營造,不是配置的堆疊,更多是需要用心的設計、人性化的升級,賦予了後排乘客更大的權力,他更多地會自己去享受後排帶來的愉悅和輕鬆。開上它,更是覺得它是一款將運動基因埋藏在深處的品質感轎車。車是好車,但銷量甚至不如一些車型的5%。

第二次邂逅東風雪鐵龍C6 對它的印象變了 | 試駕

其實在兩三年前,TC君就測試過一臺2017款東風雪鐵龍C6 380THP旗艦型,只不過發動機和變速箱都是老款。不論是當時還是現在,那臺C6在測試過程中令TC君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操控穩定性測試和主動安全性測試的表現。操控穩定性測試採取的測試方法是穩態圓周試驗:在測試場內以半徑15m畫圓,車輛以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緩緩連續而均勻地加速,直至車輛受發動機功率限制而所能達到的最大側向加速度或車輛出現不穩定狀態為止。為了保證車輛發揮出極限水平,在進行穩態圓周測試時,會將車身穩定系統關閉,減少電子設備的干擾來獲得最大的測試速度。這項測試主要是評定測試車輛的前進速度、側傾角、縱向加速度和側向加速度,以評價車輛的底盤和懸掛。當時C6最大穩定速度為45.5km/h,最大側向加速度為0.974g,車身最大側傾為3.746度。從這三項數據,我們能分析出C6在這項操控穩定性測試時受制於車身長度(軸距長度)較多,45.5km/h的最大速度對於B+級產品來說已經算不錯,接近於1g的側向加速度又給了駕駛者良好的操控樂趣。3.746度的側傾可以說明懸掛在側向受力時儘管給予車身足夠的支撐,但還是調教偏軟。

第二次邂逅東風雪鐵龍C6 對它的印象變了 | 試駕

當時這臺C6主動安全性的表現,更是讓TC君刮目相看。測試主要採用的是制動測試和麋鹿測試。TC君這裡主要講麋鹿測試的表現。麋鹿測試就是模擬躲避車輛前方突然出現障礙的應急性能測試,車輛沿樁桶所排列的路線加速進入障礙躲避區,計量車輛在撞倒樁桶或出現不穩定狀態前的最大前進速度。通過記錄測試車輛的前進速度、側傾角、側向加速度,評定車輛的主動安全性。在麋鹿測試時,車輛所有設定均按照日常使用時設置,不關閉任何電子系統,以模仿最真實的場景。那臺C6的麋鹿測試最大通過速度為69.8km/h,最大側向加速度為1.134g,最大側傾為3.445度。作為一臺車身長度4980mm、軸距2900mm的B+級轎車,能在這種緊急避險的測試中獲得近70km/h的速度,同時還有著從容的車身姿態,這十分不易。

當時測試完後再也沒機會接觸它,然而在2020年春天與東風雪鐵龍C6 400THP旗艦型再次邂逅,彷彿一切還和昨天剛發生的一樣。只不過全新的動力和全新的變速箱,在駕駛時帶給了TC君更多的信心。如果現在再去做穩態圓周和麋鹿測試,或許成績還會更加出色。因為我們要相信東風雪鐵龍在產品開發設計要求中初心不改,堅持以消費者為中心。況且東風雪鐵龍有著完善的產品可靠性驗證體系,嚴苛的測試環境。以全球投放的愛麗舍車型為例,當年全球測試的總里程就達到600萬公里,其中在中國的行駛里程超過200萬公里。當街頭有貼偽裝或沒貼偽裝但貼有編號的試驗車在路上跑,那就是東風雪鐵龍正在為未來客戶的產品品質進行背書。

第二次邂逅東風雪鐵龍C6 對它的印象變了 | 試駕

我們真正駕駛一款車,其實能感受到有多少高科技配置無所謂,在舒適性上最重要的是對路面的濾波能力,能過濾掉的震動越多,說明舒適性越強。東風雪鐵龍C6採用前麥弗遜式+後五連桿獨立懸架,結合AMCS大師級底盤,有著對路面震動出色的減緩能力,只不過對C6剛上手的人需要適應這種法系的“柔”,因為它的這種柔,與別克GL8的那種柔,有著本質的區別。

第二次邂逅東風雪鐵龍C6 對它的印象變了 | 試駕

第二次邂逅東風雪鐵龍C6 對它的印象變了 | 試駕

其實當人在適應車時,車也在適應人,這種人車關係讓TC君不由地想到東風雪鐵龍始終遵循“以人為本”的品牌定位,以消費者為中心,從消費者角度出發。需要特別指出的是,東風雪鐵龍科技所關注的是“人的指標”而並非“機械指標”。我們仔細回想一下東風雪鐵龍的每一款產品,無論是宣傳活動還是海報內容,產品的參數配置往往並不會重點突出,反而是一些舒適體驗、科技感以及設計帶來的感官享受等方面內容佔據主導。東風雪鐵龍堅持以“人”為核心的理念,以“適用性”為主導原則,更加關注在駕乘生活中無法被量化的“人的指標”,這恰恰全面體現“科技為了生活”的人性科技特點。

回到文章開頭提到的那臺謳歌TLX-L,之所以要提到它,是因為包括謳歌和東風雪鐵龍在內的一些主機廠,對不走量的產品往往傾注的心血更多,於是就總有一個“叫好不叫座”的身份揹負著。其實並不指著這些車型走量,只需要滿足產品定位的用戶需要就足夠,市場沒有人能夠決定和左右,儘自己所能把屬於自己的精髓在車市這個“大舞臺”上完美展現,就能對得起“臺下的觀眾”,這也是車企應有的態度。DS 9在歐洲還未正式發佈之前,東風雪鐵龍C6其實一直是神龍汽車甚至是PSA集團的旗艦車型,它整合PSA全球頂級資源,是一款於法國巴黎設計、在PSA最先進EMP2平臺完成研發、在中國首發的全球戰略車型。

這些意識形態的東西或許覺得與自己太遙遠,那麼我們仔細看看C6的做工、用料、配置,就知道東風雪鐵龍對它的用心良苦。

第二次邂逅東風雪鐵龍C6 對它的印象變了 | 試駕

第二次邂逅東風雪鐵龍C6 對它的印象變了 | 試駕

坐進C6車內,無論是前排頭等艙級10向電動座椅,還是後排頭等艙級電動可調後排按摩座椅,以及2900mm超大軸距帶來了舒展空間,整體帶來的豪華與優雅的氣息除了歸功於設計團隊,更多的讚美還是要給那些幫助東風雪鐵龍完成理念落地的供應商們,東風雪鐵龍C6集成了包括眾多Tier1(一級供應商)在內的優秀合作伙伴,來助力這款旗艦車型。

第二次邂逅東風雪鐵龍C6 對它的印象變了 | 試駕

第二次邂逅東風雪鐵龍C6 對它的印象變了 | 試駕

第二次邂逅東風雪鐵龍C6 對它的印象變了 | 試駕

第二次邂逅東風雪鐵龍C6 對它的印象變了 | 試駕

天幕式可開啟全景天窗是車頂系統全球市場領先者偉巴斯特(Webasto)工藝中的最優代表;C6採用了玻璃製造商全球領導者聖戈班(Saint-Gobain)三層車門隔音玻璃,為車內帶來了恬靜感受;全球頂尖皮革企業傑仕地(GST)為C6帶來了全艙進口NAPPA頭層牛皮;天龍Denon成全了C6旗艦版車型的劇院級5.1 Hi-Fi音響系統;全球著名汽車零部件生產商馬瑞利為C6提供了12.3英寸全液晶彩色數字儀表;米其林為C6裝配定製款的超凡靜音輪胎Primacy 3 ST浩悅;全球領先的汽車零部件供應商法雷奧(Valeo)為C6度身打造同級唯一的四區獨立自動空調系統......這些百年品牌供應商與另一個百年品牌雪鐵龍的深入合作,將雪鐵龍品牌舒適、時尚、科技的精髓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為用戶提供了更加舒適卓越的駕乘體驗。

第二次邂逅東風雪鐵龍C6 對它的印象變了 | 試駕

2016年上市的東風雪鐵龍C6傳承了雪鐵龍高級轎車的創新精神,符合了雪鐵龍全球戰略,肩負了將東風雪鐵龍品牌形象展示給中國消費者的重要使命。這是TC君第二次品味C6,只不過第一次接觸時除了出色的測試成績,其它那些自身的優點並沒有得到TC君的青睞,因為TC君一直認為C6的代號應該始終屬於那臺2007年代表了PSA集團最高水平、外觀重現雪鐵龍DS風格的C級車C6。時隔三年再看這臺屬於中國的C6,逐漸感受到了東風雪鐵龍對自身品牌向上的追求和對“以人為本”品牌定位的落地,可惜它不是一款全球車型。(文/李希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