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陈情令》里那么多人物,薛洋作为反派却火了?

肖战和王一博主演的古装电视剧《陈情令》里薛洋这个人受到读者的喜欢,是因为人物很饱满、鲜活,又充满矛盾。

虽然说薛洋杀人如麻,但是描写出来的,会让读者产生印象的往往都是那些人先伤害过他的。

1. 常氏惨案

常氏一家的惨案是薛洋走进我们视角的第一桩罪过。

为什么《陈情令》里那么多人物,薛洋作为反派却火了?

这本来令人发指,是个人神共愤的渣滓,但是在这惨案的背后却又有着另一个故事。

薛洋小时候流落街头,他特想吃糖果。遇到常慈安说送完信就有糖果吃,傻呵呵的跑去给人送信,没想到那信是封骂人的信,收信人收到之后,对薛洋是一顿教训。被打之后,薛洋仍是毫无怨言,一心想着回去找常慈安拿糖,结果常慈安那边早被收信人教训了一顿,正在气头上,便又是对薛洋一顿打,还辗断了薛洋的一根小指。

这个故事的设计点,会激起一些人的同情心。而且看文中对薛洋的描写。大家很容易产生一种不过是受了委屈,迷失方向的少年。

为什么《陈情令》里那么多人物,薛洋作为反派却火了?


为什么《陈情令》里那么多人物,薛洋作为反派却火了?

再者,像常慈安这种人,也属于渣滓的那一类,真的很想让人给他一顿教训。这里就给薛洋的恶行留下了一点点的同情分。


2. 屠白雪阁

这个门是真死得冤,宋岚这里的人设是一个真正的君子。为人宽厚,心怀正道。世人称赞宋岚和晓星尘:明月清风晓星尘,傲雪凌霜宋子琛。

就因为薛洋报复晓星尘抓他之仇,结果被灭。而且还挖了宋岚一双眼睛。

为什么《陈情令》里那么多人物,薛洋作为反派却火了?

这个是薛洋无争议的死点。但是,这里被虚化了,作者没有实实在在的写出来。

这里我们的目光是偏向晓星尘的。宋岚被薛洋屠门挖眼后,对晓星尘说,以后再也不见。晓星尘内疚,自挖双眼给了宋岚。

而且同时常氏仅存的幸存者翻供,为薛洋洗脱了罪名,这让晓星尘之前的正义化为灰烬。

为什么《陈情令》里那么多人物,薛洋作为反派却火了?

这里对晓星尘的刻画比宋岚深刻。大家都把目光偏向了晓星尘。所以读者对白雪阁也只是在剧情线走了一下。


3. 义庄分线

而真正让大家对薛洋产生怜爱,是义庄的剧情线。

为什么《陈情令》里那么多人物,薛洋作为反派却火了?

这时晓星尘的状态是眼盲,清贫。看到这相信大家都是意难平。正是风华正茂的年岁,带着自己的信仰和救世之心云游四海。清风明月般的风雅少年,终是尝尽了人世险恶。

为什么《陈情令》里那么多人物,薛洋作为反派却火了?

在义庄薛洋这个人物显现出了他的另一面,爱吃糖果。我们看到他死前手里那颗发黑的糖果。晓星尘给他的,他竟然是这般的珍惜。对此我们读者会产生:原来薛洋还有这样的一面。不自觉的对他心生同情,从而怜惜他稚子时的天真。

“你晚上出门夜猎可以捎上我吗?”“你腿伤尚未好,更何况,你一说话我就想笑,一笑剑就拿不稳。”

买菜时薛洋和晓星尘抽签,薛洋经常戏弄晓星尘。晓星尘也并不恼。和晓星尘一起的这三年可能是薛洋这一生最欢乐的时光。

为什么《陈情令》里那么多人物,薛洋作为反派却火了?

而且在某些时刻他护着晓星尘,更是让人生出几份怜惜来。买菜时菜摊老板嫌晓星尘是个瞎子,晚上薛洋便除掉了他。还有那个翻供的常氏族人,薛洋用凌迟处死。

然后就是宋岚出现,接着晓星尘挥剑自尽。

薛洋先是笑,然后说“死了才好,死了的更听话。”

然后开开心心的准备饭菜,准备复活晓星尘。开开心心的准备饭菜,唉…令人唏嘘,以前平淡朴实闲云野鹤的时光结束了。本来两个水火不容的人,却偏偏又成为了彼此清朗的回忆,后来又以火给清朗的回忆灼烧殆尽结束。对于薛洋来说这是件很绝望的事,他差点就抓到这个世界上最美好的事。

为什么《陈情令》里那么多人物,薛洋作为反派却火了?

而晓星尘必须死,死得透透的。还必须是自己死,不想活,毫无求生欲,这样才会拉动我们的心,他是有多绝望,多伤心,多难过。一个清风朗月般的人,从云端跌进了泥沟里。

为什么《陈情令》里那么多人物,薛洋作为反派却火了?

后来发现不能把晓星尘炼成傀儡,薛洋就崩溃了,他后悔了,伤心了,难过了。他才恍然到自己从未期待过的好,在晓星尘这里他感受到了。为了复活他,固守在义城。这样一来,他们两个的故事悲情就达到了制高点。

再后来魏婴和蓝湛来了。他扮作晓星尘,让魏婴一时半会儿都没察觉出来。小说里说,他是有多在乎晓星尘啊,自己活成了晓星尘的样子,戳人心窝。

薛洋这个人物塑造的成功离不开晓星尘。他们是两个极端的代表,一个清风明月、品行高洁,一个睚眦必报、十恶不赦。但是偏偏最讨厌名门正派的薛洋却觉得晓星尘好。心怀正义、恪守正道的晓星尘却一次次被现实抨击。这交织不清相互矛盾的设定更是为薛洋这个人物增添了生气,令人遗憾,反而成了回忆。

为什么《陈情令》里那么多人物,薛洋作为反派却火了?

愿道长一路走好,与薛洋不复相见。下辈子,不要出山。也希望薛洋下辈子不要再碰见道长。未曾有过便也不会念念不忘。一路坏到底,临死也不要后悔。



分享到:


相關文章: